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12|回复: 0

物质奖励需适当,当做主要鼓励手段效果将很难长久维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8:21:13|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让孩子好勤学会一个本领,或者安心把一件事做完,很多家长经常会许诺给孩子一些奖励,而且奖品会不断升级,从去游乐场到买名牌运动装,从吃西餐到旅游,可谓无所不包。但效果并不好——往往每一种办法用了一两次后就失败了,孩子又故态复萌,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事实上这些方法归根结底都是在对孩子进行物质刺激。须知,人对奖励的热衷程度取决于他在这方面的需求程度,而现在的孩子在物质上并没有太大的短缺,一样平常的物质刺激已经很难满足孩子的“胃口”,而且还存在很多毛病:
1.会助长孩子的贪欲
孩子不断发展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当孩子不再满足于一样平常的物质奖励时,他们想要的东西往往会超过家长的承受本领。就算家长能够承受,如许的做法也会使孩子着迷于物质享受,甚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婪。
2.时效性不长
物质奖励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猛烈的刺激作用。但时间长了,没有新鲜感以后这种刺激作用就会消失,孩子也就失去动力了。
3.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
父母以物质奖励孩子,是为了激励孩子从内心自觉自愿地去做好某件事情已获得进步。可事实上,兴趣才是孩子举措的内在动力,而物质奖励只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他并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和自豪感。
4.让孩子为得到奖励而走歪路
不断升级的物质需求还可能让孩子为得到某种奖励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会以为以后不用再给孩子奖励了,其实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物质奖励并不是不能给,但要奖励得当。
当孩子不需要物质激励也能精彩完成某项活动时,父母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地给他奖励。比方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情或者帮忙做了家务的时候,可以为他们点个赞、送一个微笑,用适度的语言真诚的提出表扬,指出不足,给孩子信心和鼓励,但是一定不能有物质的奖励。当你说出“做的真好,奖励你一个玩具”的时候,就注定在下一次做得好的时候必须要有玩具奖励了。但当你鼓励孩子完成某项他并不是太喜欢的活动时,不妨给孩子一句爱的鼓励或一点物质奖励。为了防止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家长可选择必需品或对孩子有益的奖品,如运动器材、书籍等,切忌选择奢侈品。
总之,家长要记住把物质奖励当作激励的辅助步伐,注重精神奖励,才不致于将孩子培养得唯利是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