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美食天地
›
家常菜谱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理财 ]
有品牌销量暴跌90%,白酒厂集体押注低度
[ 房产资讯 ]
入住第一天,被催收2年前的物业费?业主
[ 理财 ]
上纬新材连续9个生意业务日涨停,市值已
[ 理财 ]
从遗产争取到国资介入,起底娃哈哈“宫斗
[ 理财 ]
从齐鲁银行到杭州银行,股东减持银行股说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315
|
回复:
0
果中龙眼,药中桂圆
[复制链接]
wx_t0o5JOG6
wx_t0o5JOG6
当前离线
积分
60313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8-21 18:21:25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龙眼又称桂圆,在我国多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每年7月—8月成熟上市,是著名的岭南佳果。
龙眼首先是作为果品使用,有“果中神品”之称。新鲜的龙眼是广东人招待贵客的佳品,具有补虚益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鲜果期过后,龙眼晒干即成桂圆。历史上有“南桂圆、北人参”之称,可见其自古受人们喜好。桂圆在广东人的养生食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形式多样,包括煲汤、饮料、糕点、甜羹、泡酒。尤其适合于一些体质虚弱、气血亏虚、产后、术后的人群以及心肌炎后遗症、失眠的患者,经常与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共用。
文籍记载
龙眼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有关龙眼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汉乃遣单于使,令谒者将送……橙桔、龙眼、荔枝。”今后,在许多古籍中也都有记载,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神农本草经》记载桂圆肉:“味甘,性平。主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本草分经》曰:“甘平而润。补心脾,安神,治一切思虑过分,劳伤心脾及血不归脾诸症。”
龙眼别名
古往今来,人们立足于对龙眼在应用方式、地区习俗、功效主治上的不同熟悉,赋予龙眼“荔支奴”“益智”“福眼”“虎眼”等别名。
亚荔枝、荔支奴:
龙眼与荔枝的口感极为相近,人们常将龙眼与之并提。古人以为龙眼的味道极佳,仅次于荔枝,故名为“亚荔枝”。另外,《岭表录异》云:“荔支方过,龙眼即熟,南人谓之荔支奴,以其常随后也。”“荔支奴”之名便是由此而来,颇有几分拟人化的色彩。明代王象晋《龙眼》诗云:“何缘唤作荔枝奴,艳冶丰姿百果无。琬液醇和羞沆瀣,金丸的砾赛玑珠。好将姑射仙人产,供作瑶池王母需。应供荔丹称伯仲,况兼益智策勋殊”。
桂圆:
是最为常用的龙眼别名,其命名泉源于两点。一是与产地有关,“桂圆”主产于广西,而广西简称为“桂”;二是与季节有关,龙眼成熟于桂花飘香的季节,旧时称为“桂月”,而“桂圆”外表圆润光滑,故得名“桂圆”。此外,桂圆之名也与功效有关,取贵体复原之意。
益智:
龙眼具有益智聪明的作用,因《开宝本草》称其具“甘味益脾而能益智”的功效而得名“益智”。
龙眼:
龙眼有两层寄义。一是与其外形新鲜的桂圆外表圆润,形似眼睛,故得名龙眼,诚如《本草纲目》所言:“龙眼,龙目,象形也。”二是与其功效的明显性有关,《本草经考注》 :“假托其德以神其效耳。”
龙眼的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计其数。四周的百姓只好逃离家园,在石洞里躲起来。本地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名叫龙眼。
他看到恶龙兴风作浪,决心为民除害,与恶龙屠杀一番。到了八月,大潮来了,他就准备好酒、猪羊肉,把它们合在一起。恶龙上岸以后,看到猪羊肉馋得口水直往下淌,几口就把猪羊肉吃光了。
因为猪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过的,以是没等恶龙走多远,就躺在地上不动了。这时龙眼举起钢刀,朝龙的左眼刺去,龙眼被刺了出来,恶龙痛得来回翻滚,正要逃跑时,龙眼揪住龙角,骑在龙身上,当恶龙极力想摆脱龙眼时,龙眼用钢刀刺向恶龙的右眼,恶龙的双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
经过一阵屠杀,恶龙流血过多死去。龙眼由于在屠杀中负伤过重,也死了。不久,在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种果品,人们为了纪念龙眼,故称之为“龙眼”。
龙眼浑身是宝
龙眼叶
【功效】
:泻火解毒。
【主治】
:治感冒,疟疾,疔肿,痔疮。
【性味归经】
:甘淡、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香甜,性温。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
【用法用量】
:内服:6~9克,煎汤。
【考据】
:出自《滇南本草图说》。
【中药化学成分】:
叶含谷甾醇、豆甾醇、豆甾醇葡萄糖甙,表无羁萜醇、16-卅-烷醇、槲皮素、槲皮甙。
龙眼肉
【功效】
:益心脾,补气血,安神。
【主治】
:治虚劳羸弱,失眠症,健忘,惊悸,怔忡。
【性味归经】
:甘,温。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唐本草》:“味甘酸。”
④《本草汇言》:“味甘,气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熬膏、浸酒或入丸剂。
龙眼花
【功效】
:温肾利尿
【主治】
:治淋症。
【性味归经】
:《泉州本草》:“味涩。”入肝、脾、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30克,煎汤。
【考据】
:出自《泉州本草》。
龙眼核
【功效】
:止血,定痛,理气,化湿。
【主治】
: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
【性味归经】
:《泉州本草》:“味涩。”入肝、脾、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
: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干撒。内服:煎汤,5~15克;或研末。
龙眼壳
【功效】
:散风邪风
【主治】
:治心虚头晕、耳聋、眼花。
【性味归经】
:《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本草再新》:"入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煅存性研末干撒或调敷。
【考据】
:出自《滇南本草图说》;《纲目拾遗》:“龙眼壳本黧黄色,闽人恐其易蛀,辄用姜黄末拌之令黄,且易悦目也。入药用壳,须洗去外色黄者。”
食用注意事项
(1)桂圆偏温,不能大剂量长期服用,
以免耗损身体内的阴液,造成体内的阴阳均衡紊乱。
(2)阴虚火旺,内热重者应慎用、少用或不用
。因桂圆性味偏于温性,易伤阴助火生火,而使体内阴更亏火更旺。
(3)痰湿重,腹胀满者应慎用、少用。
桂圆虽能健脾胃,但其补益之性甚大,味甜汁浓,易助湿生痰。因此对于痰湿重之人,服用桂圆反而会加重痰湿的滋生。
适宜人群:
龙眼有补益作用,尤其适宜中老年人、病后体虚者食用。如贫血、健忘、头晕、失眠、妇女产后等虚证均可食之。
禁忌人群:
龙眼性偏温补,多吃容易上火,故不适合热性体质者食用。龙眼甘甜易生痰湿,痰多会加重咳嗽、哮喘症状,故咳嗽、哮喘者不宜食用。肠胃食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也不宜吃。因龙眼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也不符合食用。
推荐4款养生食疗方
桂圆红枣枸杞茶
质料:
桂圆肉5克,红枣2颗,枸杞5克。
制法:
红枣去核,与桂圆肉、枸杞一同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放温饮用。
功效:
补血明目,养颜护肤。适合血虚面黄、头晕眼花、经后体虚者。
桂圆当归饮
质料:
桂圆肉10克,当归15克,鸡蛋1个。
制法:
鸡蛋煮熟后去壳备用,将桂圆肉、当归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改文火煮15分钟,放入鸡蛋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
养血补虚,调经止痛。适合血虚不足、月经量少、痛经的女性。
白果桂圆炒虾仁
质料:
虾仁300克,桂圆肉20克,白果15粒,蛋清、料酒、盐、淀粉、香葱、姜末、鸡精各适量。
制法:
虾去头、尾、壳,挑去虾线,即虾仁,加入料酒、蛋清、盐、淀粉抓匀上浆备用;白果去壳,水焯后去衣备用。油下锅烧热,放葱姜末炒香,下虾仁、白果、桂圆炒熟,加适量鸡精调味即可盛盘。
功效:
补益虚损,补肾纳气。适合体虚、尿频、夜尿多、气喘等肾虚不足之人食用。
桂圆山药排骨汤
质料:
排骨500克,桂圆肉20克,干山药50克,生姜3片,红枣3颗。
制法:
上述质料洗净,排骨剁小块水焯捞起,全部质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煲开后改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养胃,补血安神。适合脾胃虚弱,血虚头晕,睡眠欠佳之人食用。■
【泉源:本文内容综合自健康佛山、江门发布、广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等】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
上传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育儿论坛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