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川台评论|“不喊妈条约”折射“家长持证上岗”是刚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8:25:21|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造作业喊妈,吃饭喊妈,喝水喊妈,楼下玩的时候也喊妈……小学暑假刚开启一周,成都宝妈张鹿(化名)被7岁儿子几乎无时无刻地呼叫。没法专心工作,自己的时间被大量挤占,张鹿只好果断和儿子签下一份《不要喊妈同等条约》。
《不要喊妈同等条约》听着比较奇怪,但“有事没事,随时被喊妈”,恐怕不少家长都面对这样的困扰。据报道,这份“条约”源自于该家长之前看过的一篇育儿文章,其中讲到可以尝试和孩子签协议来进行教诲。不难看出,这位家长在教诲孩子方面,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式方法的。
心理专家也表示,这份《不要喊妈同等条约》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索能力、独立办理题目标意识。但换个角度来看,“不喊妈条约”之所以成了消息,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面对“有事没事随时被喊妈”,更多的家长可能真的是束手无策。
实际来看,“三无家长”不在少数:没有知识准备,无知;没有科学方法,无法;随着孩子的成长,最终只能变得“无奈”。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消经过测验,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网络版本翻译过来就是:“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
不过,这样的现状正在被改变。最近,浙江杭州市上城区在天下开创“家长持证上岗”的先河,首创“星级家长执照”工程。要求父母“持证上岗”,当然不是“不合格就没收孩子”,其根本目标也不在“证”,而是提升家长育儿素养,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就拿“随时被喊妈”的题目来说,实际上,“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每个当代父母的志愿。然而,大多数家长嘴上都做得到,但行动上却每每做不到,这一方面根源于“不放心”的天性,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束手无策。在这样的教诲下,造就了不少心理“冻龄”的“巨婴”。
有人说,中国家庭教诲的唤醒之道,首先不是唤醒孩子,而应该是唤醒假装很专业、貌似很像样的“家长”。都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很多家长却不得其法,应当有个机会帮助家长懂得教诲,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我们以为,“家长持证上岗”可以有,而且应该成为家长的刚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