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冬病夏治,讲究时机!慢性病患者如果能做到这些,冬天也会好受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8:24:56|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鄙谚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般带有“火气”的时节,很适合体弱的人调养身子。《黄帝内经》更是夸大“春夏养阳”,以是易患冬病的人群更要抓紧在此时治病。

冬病夏治,讲究时机

冬为阴,夏为阳。在冬天,一些身体上的慢性病容易因为虚寒冷气的侵袭,出现加重的现象。中医认为,这些冬天里反复发作的暗疾,正是由于阴盛阳衰造成身体内阴邪加重,使得体内的正气不能够完全将病气驱逐于体外所致。


以是,中医们按照“天人合一”以及季节变革,摸索出冬病夏治的方法,借由小暑入伏后的盛夏阳气,通过药补食补,针灸艾草等传统方式来散寒通络。等到再入冬时,身体里的正气有所增长,慢性疾病也就不易发作或者症状有所缓解。

慢性病患者最宜冬病夏治

慢性气管炎患者一到冬天,身子就受不住冷空气,气管炎会不定时地发作。尤其是晚上入睡前,咳嗽更是不能停歇,吃遍了能吃的药,结果收效甚微。只能盼着开了春天气暖和些,气管炎自然而然地停歇下来。


除此之外,骨关节患者、气血虚弱等等人群都适宜三伏天养病。夏季火气旺盛,人受热容易心烦意乱,多生烦躁的感情。以是,冬病夏治的一个关键还是要养心,“小暑养生先养心”,把心调养好,后续调理便是水到渠成。

伏天饮食不得贪凉

夏日酷热,人入暑气,最想要的就是凉水冰食。然而,贪凉只能解一时的愉快,久而久之,反而伤了身体根本。一些易患冬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少吃寒凉食品。因为天气热,人的毛细血管为了散热,会不自由地舒张。寒凉入体,会直接使毛细血管发生突发性地回缩,这时候肠胃部分最容易因为刺激发生痉挛反应,人的脾胃会出现损伤。


以是,想要冬病夏治的人群最好饮食方面以清淡芳香为主,少油腻。若是想要伏天消暑,可以取奇怪荷叶、粳米和少许冰糖,煮成荷叶粥,用以一样平常清热凉血。

除此之外,绿豆汤也不失为好的选择,把绿豆用水泡开,次日用小火煲煮,里面可以加入奇怪薄荷,很适合解苦夏之烦。

一样平常生活要求静心

中医认为,暑气易攻心,加上心脏是支配人身体活动的基础。以是,一样平常生活中,必须讲究平心静气。夏日酷热,人的身体代谢都会不自觉地增长,心脏的压力也会随之而来。血管中的内皮细胞剥落速度上升,血脂开始沉着,心肾阳虚的问题随之而来。

这时候,伏天养病得保持住心境,以免心情被暑气所困,反而使身体阴阳均衡混乱,云云给养病带来不须要的麻烦。想要静心不是件难事,人可多在清静的地方进行静坐,每日固定半小时,心境会有所提高。另外,暑天睡眠也有讲究,昼长夜短之下,人还要保持七小时以上的睡眠,早睡早起才是硬原理。


冬病夏治可选三伏贴

三伏贴是老一辈人代代传下来的方子,通过把人体的经络与中药联合,配置成雷同膏药状的敷料,贴在人的穴位之上,从而实现温阳利气、调整脏腑的目的。

不外,三伏贴的操纵须要专门人员进行,不建议养病人群自行购买贴敷。一来,三伏贴讲究对症下药,自行贴敷很容易用错药、伤身子;二来,普通人并不清楚准确的穴位经络位置,通常花钱受罪还没效果;三来,一些人体质特殊,盲目用药可能会有显着的不适反应,如敷贴位置可能有过敏症状。

以是,冬病夏治还是要花上一些精力,这样子到了冬天,有慢性病的人群才会好受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