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0

答应孩子吃冰淇淋,是让孩子做回自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8:29:37|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到一年吃冰淇淋的大热天,是否给孩子吃冰淇淋,又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热门话题。育儿是非常私人化的选择。不管你给孩子吃或者不吃,都是个人选择,并没有哪一类比另一类更“优越”的。今天来说说本身对给孩子吃冰淇淋的认知。

吃冰淇淋的量要适度

前些日子如宝喝中药调理脾胃,医生明令禁止吃生冷食物,还特别强调不能吃冰淇淋,这是这个夏天,拒绝她吃冰淇淋不二理由,如宝也接受了这个理由,以是她喝药喝的特别努力,那么哭的草药汁儿,她能“一口闷”,只为赶紧喝完药,本身就可以享受冰淇淋了。终于熬到所有药喝完,又忍耐一个星期,终于在周一吃到她梦寐以求的冰淇淋。

大部分中国家长谈小孩吃冰淇淋而色变,的确,雪糕冰棍吃多了,不利于身体健康。首先、在中医体系里,冰淇淋等冷冻食品属寒凉,吃多易伤脾胃;第二、如果孩子咳嗽有痰或者体内湿气比较大,吃冰淇淋之后可能会加重这些症状;第三、冰淇淋含糖量比较高,对肥胖不太友爱。

儒家头脑讲究“中庸”,中庸不是平庸或不作为,而是各个方面到达平衡。就好比人体,是一个各种菌群的综合体,菌群平衡,人就是健康的,反之,人就会出现病痛。以是中庸,是更高级的平衡和智慧。孩子能不能吃冰淇淋,吃了以后会不会伤害身体健康,端看家长能不能“中庸”处置惩罚。

如宝和闹宝特别钟爱可爱多,但那种大的可爱多对孩子来说显然是过量了,偶尔会引起肠胃不适,后来发现可爱多有迷你装,于是冰箱里塞满各种口味的迷你装,想吃的时候,可以随时拿,既满意了孩子对冰淇淋的欲望,又不会伤害孩子幼嫩的肠胃。

吃冰淇淋的姿势要精确

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常去小区花圃里看书,有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在花圃里玩儿,看到我在看书,便缠着我让我给他讲故事,于是,那个夏天,我给小男孩朗读了巴金的《家》、《春》、《秋》,因此我跟小男孩儿和他的姥姥逐渐认识起来。小男孩儿每天都会吃一个冰淇淋,吃的时候不是本身拿,姥姥一手举着冰淇淋喂孩子,一手拿着纸巾拖着孩子的下巴,随时准备着去擦孩子沾到嘴边的冰淇淋汁儿。我问姥姥,他不能本身拿着吃吗?姥姥说孩子还小,吃得衣服和脸上到处都是。对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至心接受无能,脸花一点衣服脏一点,跟一个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成长来说,那个更重要?

很多年后,我为人母照顾如宝和闹宝时,努力克制本身泛滥的母爱,尽量避免这种大包大揽舍本逐末的养育,本身能做的事情都让她们本身做。以是,经常会看到,闹宝吃完冰淇淋后花着脸、穿着滴满冰淇淋污渍的衣服到处乱跑。

被否定的,是对孩子的尊重和认可

闹宝刚满一岁时,我们回老家赶上父亲的生日,我抱着闹宝、带着如宝和大侄女图宝去买蛋糕,那时图宝6岁,是大人眼里温柔听话的“乖乖女”;如宝3岁8个月,在大姨眼里,是个“作女”。在蛋糕店,如宝和图宝给姥爷/爷爷选好生日蛋糕,如宝问我可不可以每个小孩再选一个本身喜好的小蛋糕,得到我允许后,如宝选了本身喜好的提拉米苏,就连1岁的闹宝都选了一块儿草莓蛋糕,图宝却一直说她不喜好吃蛋糕。但她跟我说话时,眼睛一直漂着橱窗里的黑森林蛋糕,我看出她想要,但我没说,鼓励她本身做本身的主人,本身告诉我她想吃那块儿蛋糕,而不是我自动买了投喂。

犹豫良久,图宝改口说妈妈和奶奶不让她吃别人的东西,我告诉她,姑姑不是别人,也是你的亲人,但她依然坚持本身不要蛋糕。我不知道图宝经历了什么,在我引导鼓励40多分钟后,她眼瞅着黑森林坚持她不喜好吃蛋糕时,我心疼地抱着她哭了,是什么让一个6岁孩子不敢表达本身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但我没有心软,希望她做一次本身,亲口告诉我,她想吃一块儿本身喜好的蛋糕。很遗憾,图宝一直没有对我表达真实的本身,以是她没有得到那块她想要而不敢要的蛋糕,当我们脱离蛋糕店时,我看到一个失魂落魄的6岁孩子。

吃,是孩子的天性。被允许吃些零食、蛋糕、冰淇淋之类的东西,是小朋侪最幸福的事。如果没有这些,童年是不幸福的。图宝不是不爱吃蛋糕,她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弟妹告诉我,图宝最爱吃的就是巧克力蛋糕。她之以是不要,是努力压抑着本身对蛋糕的渴望,在我面前表现出家长为她设定的“乖巧”的人设。

“不要吃这个”,“不能吃那个”,很多情况下是怕孩子吃了对身体不好。更多担心的是,孩子对零食上了瘾,想戒也戒不掉。这样的担心和焦虑,是来自毕竟,还是来自头脑中夸大的想象呢?尹建莉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书中说: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会导致孩子对某种事物极度渴望,产生补偿性生理。这种人为制造的匮乏,往往来自家长的主观臆断。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父母,我们接触的育儿、家庭教诲信息比父辈们多得多,表面上我们是“明主”的,允许孩子有本身的意见,也支持孩子成为本身,做本身的主人。但当孩子说出本身的想法时,却得不到相应的肯定。在周一放学后,如宝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顺利享用过冰淇淋后,周三又相约一起玩儿,TT愉快地问她的妈妈可不可以吃冰淇淋,T妈询问我的意见,我不知道根筋搭错了,直接拒绝了她们。因为我主观臆断,她们几乎天天要吃冰淇淋,不会是对冰淇淋产生依恋了吧?以是坚决不能吃。那天孩子们的情绪很低落,玩儿的兴致也不高,两个小伙伴别别扭扭耍了半个小时就各回各家。

回家路上细思我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任何外在行为都是内心需求的外在表现。孩子提出想吃冰淇凌,她内心真正的需求是:希望本身提出的想法,被接纳、被认可。但我的回应却是直接拒绝,即是否定了她真正的内心需求。这样长此以往,孩子不能接触本身内心真正的想法,从心灵深处就不能接纳本身。一个无法认识本身,无法与本身建立优美关系的孩子,如何做真正的本身?

回到家我自动暗示如宝,本身想吃什么洗洗手本身拿,如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冰淇淋,看着她小心翼翼舔着那个迷你可爱多,好像拥有了全世界,那种心满意足的样子我觉得她整个人生都为这个冰淇淋而圆满了。发现我在看她,举着那个小小的迷你冰淇淋让我吃,嘴里还说着,妈妈我爱你!

孩子的爱来自于内心需求被及时满意。这里的需求并不是所有任何需求,而是孩子需求背后想要获得的尊重和认可。以是父母要做的是适当地通过满意孩子内心让孩子获得尊重和认可。
吃个冰淇淋,做回本身

请给予孩子尊重和认可,在大夏天吃冰淇淋这件事上,家长们应该要有平常心。孩子想要吃,只要是卫生和安全的,是可以被满意的。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如果让我的孩子想吃就吃,会把肚子吃坏的。试问,一个正常的人,会吃东西把本身吃坏吗?我们要相信身体的本能,身体本身是智慧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才会引起孩子对冰淇淋的过分饥渴,一吃就停不下来,这个道理很多家长都懂,但一碰到孩子问题就自动当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想吃一块糖果,爸爸妈妈坚决说“不”!孩子其时“听话”了、“懂事了”但是后来呢?几乎每天嘟着嘴“妈妈,我想吃棒棒糖”......这次,妈妈一改常态,买了一大盒糖放在孩子面前。第一天,他吃了五块;第二天,他吃了三块;第三天,他吃了一块就喊牙痛......从此,这个孩子不再向父母要糖吃,还常常告诉身边人吃糖牙会疼。从那刻起,妈妈明白,不要总是用惯有的思维去认定、解决孩子的对错。慢慢走进孩子的世界,观察孩子世界里必要的到底是什么?

以是,带着孩子去体验冰淇淋的快乐吧!然后告诉孩子,快乐有很多种,“吃冰淇淋”只是此中一种。而做真正的本身,才是谁也拿不走的快乐与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