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由于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易受湿邪的侵袭,若因饮食不节而损伤脾胃就会出现湿阻。中医以为天人合一,大天然赋予人类丰富的四季变化,同样在养生上也要遵照天然法则。
祛湿在夏季尤其是长夏时期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本季具有高温、多雨、潮湿的特点,空气中湿度最大,所以说“湿”是长夏的主气,因此《理虚元鉴》特别指出“长夏防湿”。

如果由于夏季饮食不注意,吃得太多生冷或误食霉变食物伤脾胃会引起湿邪内生。
中医学上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由于“湿性缠绵”是其一大特点,即湿邪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是由湿邪性质决定的。湿邪粘滞,易与身材内寒、热等别的病因相结合,导致多种疾病发生,或结成湿热,或聚为寒湿。由此可见,祛湿便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排湿吃此道食疗养生汤,消暑养胃,健脾化湿
葛花瘦肉汤

原料:葛花15克,扁豆50克,淡菜15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3片。
作法:将材料分别洗净,将扁豆、淡菜、猪瘦肉、姜切丝,将葛花用纱布包好,再将所有材料一起下锅,加入适量水煲汤。等锅煮开后,再改文火煲1小时左右。汤锅煮好,取出葛花包扔掉,加入适量食盐调匀。另也可将猪瘦肉和扁豆捞出来,拌入酱油佐餐食用。
利益:《滇南本草》中有葛花“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饮食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其性平味甘,还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之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止泄泻,消暑,暖脾胃”。淡菜,又名红蛤,属贝类,可补肝肾,养人体后天之本。
夏天多吃这些健脾祛湿的食物
薏米
味甘,性淡,微寒,归脾、胃、肺。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等。
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的功效。脾虚食少、体倦便溏、妇女带下、儿童消化不良、腹泻等均可用。

红小豆
红豆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肾、小肠经。具有除湿、通乳、解毒排脓之功效。
玉米须
玉米须味甘,性平,归膀胱、肝、胆经。具有利湿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能疏利排尿,能起到排除淤积水液和湿气的作用。别的,它还具有降血糖的功效。夏至玉米上市,变废为宝,与玉米须同煎汤煮,代茶饮,十分适宜糖尿病患者。
艾灸除湿
灸法为纯阳之物,而寒湿为纯阴之物,阳入阴退,阳壮阴衰。因此能有扶阳补气,滋阴生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经疏通气血,调经,天然有足够的阳气将湿气驱散。
丰隆穴

艾灸此穴可将脾胃之浊气排出。本穴于人体小腿外侧,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每日2次,每次3分钟。
足三里穴

可以调理脾胃,驱除内湿。于膝骨外下方凹陷处,向下约4个指宽,胫骨前缘一横指,每天2次,每次3分钟。
藿香正气水泡脚除湿

睡觉前泡脚能祛寒,但是泡脚能起到祛寒的作用。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越须要,因为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的6条经络,如胃经、膀胱经等,起到健脾、除湿、利水的作用。
水中加2-3支藿香正气水即可。也可以选择藿香50克煎水后再泡脚,也能起到很好的排湿效果。如果有怕冷、四肢冰凉的情况,可以加桂枝30克、艾叶30克,煮水泡脚,等到这个冬天,就会发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会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