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85|回复: 0

失眠,腹胀便溏,痰多,只因脾虚湿盛!这1类失眠很常见,别忽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8:27:13|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寝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我们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用在就寝上,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平均就寝时间不断减少,就寝障碍或失眠的发生率也日益升高。据统计,在中国,超3亿人有就寝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将近四成。
而说到失眠,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安眠药助眠,或者市面上流行的诸如褪黑素、助眠药浴等助眠保健品。
可是,在这些人群中,尤其是慢性失眠者,却仅有极少数人能真正摆脱失眠困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问题主要在于许多人没有把握住失眠的真正起因。无论是安眠药还是褪黑素,其作用仅仅治标,用于改善入睡困难的症状。然而,入睡困难、就寝浅、易醒等症状只是失眠的效果,而非缘故原由,如果仅针对效果治疗,而不是从根源上治因,就如同除杂草,如果只是割去了草根以上的部位,过一段时间后,杂草还是会长出来。

今天给大家讲一种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且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的失眠病因——脾虚湿盛引起的失眠。

为什么脾虚湿盛会导致失眠?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觉自己大脑似乎变迟钝,反应慢,喜欢发呆,看东西经常不能聚焦,味觉降落,疼痛不敏感,天天无精打采,总会说“像是丢了神”。
这里的“神”其实讲的就是人的“心神”,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是个人生命的主宰,“心神”是否正常通常也决定我们的就寝是否正常。
但是,心神需要心血时时刻刻“供养”,就如同一棵树,需要水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不断滋养,否则就会干枯。

那心血从哪里来呢?
答案是从脾胃中而来。祖国医学中就有讲到,脾主运化,运化饮食水谷而化生气血、津液等物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明白,也就是气血等营养物质,是脾胃消化食物后产生的。
名医李东垣在《脾胃论》记载:“心之神,真气之别名也,得血则生……若心生凝滞,七神离形,而脉中唯有火矣。善治斯疾者,唯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也。”就明确指出心血源于脾胃。
由此可见,心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血天生相互依存,气血运行相互影响。

所以,性情健旺,才能气血运行条畅,心神得养,神安能眠。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乏源,难以濡养心神,心神得不到心血这一“贡品”的供养,久而久之就会“手忙脚乱”慌了神,从而导致失眠。
诚如清代医家马培之所讲:“脾处中州,为化生气血之脏,脾虚不能布津于胃,子令母虚,神不归舍,彻夜不寐。”认为脾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养心,导致心虚则神不守舍,心血不足则心火独旺,热扰神明则失眠。

另外,脾的运化功能也包括运输人体内的水湿,性情衰弱,运化水湿本领降落,就会生湿生痰,湿或痰这两种病邪上扰心神,从而导致失眠。
脾虚湿盛的失眠人群主要表现为面色多萎黄或者惨白,血色不足,平时食欲欠好。这是脾功能衰弱,不能生血所致。这类人年轻的时间大概脾胃不和,到年纪大了,问题会日益严重。此外,大多数人还会出现就寝浅,头昏极重,痰多胸闷,腹胀便溏,或长期大便不成形,舌苔白腻等表现,

值得警惕的是,脾虚引起的失眠,并不是立刻就出现的,而是早期不重视或没有正确调理好,脾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重,气血运化的本领逐渐减弱,失眠等症状也慢慢表现出来。而由于湿邪病理特性为缠绵难愈,失眠拖延时间越长,通常会久病入络,出现脾虚湿盛兼夹其他病证的环境,从而导致失眠反复难愈。
治病求本,中医运脾化湿,治脾虚湿盛失眠!

对于脾虚湿盛证,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作为基础方加减调理,该方是调理脾胃升降,健运性情,渗湿化浊的名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由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和山药组成。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平补脾胃之气;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健脾渗湿;砂仁辛温芳香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最特殊的是桔梗,归肺经,其既能宣通肺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使清阳上升,助脾行使脾之升清功能。

当然,中医治病不是针对西医的具体病去治疗,所以,不是所有的失眠都统一用一个方剂或者固定的几个方剂去治疗,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它的核心是在人体一般规律反应性的基础上,讲求更加得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即我们所讲的因人而治,根据不同的失眠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因此,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虚湿盛所致失眠通常需要随证加减药物,好比,如果失眠的同时伴有心烦的表现,可加黄连、肉桂,以交通心肾、水火既济;若伴有心悸、乏力、气短、纳差、便溏之心脾两虚者,茯苓则改为茯神,加黄芪、酸枣仁、远志、当归补益心性情血、养心安神;心中烦乱,就寝不安者,加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遗精、少腹疼痛者,加龙骨、牡蛎,以调和阴阳,潜镇摄纳;胃脘痞胀不适者,加半夏、厚朴、紫苏,以理气散结、降逆化痰;情志不畅者,加柴胡、合欢皮、夜交藤等疏肝和血、宁心安神之品。通过加减,通常能到达较好的临床疗效。

医案辨析

54岁的任女士,失眠半年多,需服舒乐安定方能入睡,因担心长期服用具有依靠性及其他副作用,寻求中医调理,来诊时可见面色萎黄,失眠多梦,倦怠乏力,伴胃痛,曾做胃镜检查,报告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平时食欲差,大便稀溏,其舌象为舌质淡苔白。辨证为脾虚湿盛而致失眠。
这一案例中,就以参苓白术散作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参苓白术散原方加用陈皮、大枣、芡实、白及、浮小麦,共服6剂,失眠减轻并已停用舒乐安定,大便一日一次已成形,胃痛减轻,面色好转。照上续服12剂后诸症消失,半年随访并无复发。

事实上,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讲: “脾胃者,土也”,土是万物之母,脾虚所导致的疾病通常很广泛,症状表现也有许多,譬如脾主散津,脾虚失健运,则可导致眼干鼻干、口干。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失运可导致免疫功能降落从而引起口腔溃疡、可导致血不养心所致的失眠,还导致与消化干系如便秘、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
总而言之,脾虚所致失眠,即便大多数人失眠的主要症状如难入睡,就寝浅,易醒,醒后难入睡,早醒等大抵相同,但其他陪同症状不同,加上个人体质,年龄等差异,应根据个体化差异,一人一方调理。
以上干系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声明】:
1、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在任何环境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我司不负担任何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