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上头条#有些媒体真是坏。
视频大家都看了吧?西安地铁3号线,保安拖拽女乘客,期间还出现了因衣服短而裸露的情况,举动粗暴,着实影响恶劣,这本来是一件关于执法权讨论的问题。
但是媒体加入后,公众的关注点很快就变了。
这段带马赛克的视频,从保安拖拽女乘客,酿成了扒衣服,乃至有的媒体标题就夸张地写道:扒得只剩底裤。

媒体这么做,是有经验的。
吴亦凡变乱发生后,许多人关注的不是哪个女孩受了伤,而是“吴签”,霍尊和女朋侪分手,也没人在意操行问题,反而对“海狗丸”兴趣浓厚。媒体当然知道大家喜好什么,怎么报道才能引起民众道德审判的狂欢,至于真相怎样,和他们无关,反正事变有真相的时候,他们流量已经赚够了。
罗翔老师说过一段话,用在他们身上特别对。当我们表达道德愤慨的时候,大概要反躬自省,我们做到睿智公正了吗?我们是否比想象中更伪善,邪恶,当我们用道德审判别人的时候,是否带着自己的邪恶目的,从而催生出更大的罪恶?
当这些媒体把那个地铁保安绑在十字架上审判的时候,基于的仅仅是10%的究竟,剩下的90%都是添油加醋的歪曲,他们怀着的不是对道德的正义感,而是鼓舞大众得到的认同奖励。

多年前,陈凯歌导演过一部电影《搜索》,剧中高圆圆扮演的叶蓝秋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大爷让座,这一幕恰巧被电台实习生拍了下来,姚晨扮演的新闻主编嗅出了新闻的爆点,添油加醋把变乱放大,社会立马开始了对叶蓝秋的全民道德大批判,叶蓝秋被扒了个底朝天。而这一切的真相,仅仅是叶蓝秋当天检查出了癌症,恐惊和绝望摧毁了她,没有让出座位而已。电影的了局很悲惨,叶蓝秋自尽而亡,而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忽然从道德审判者成了欺凌弱女子的刽子手。
道德审判,随意而廉价,但是法律做出裁决都会鉴戒翼翼。正是因为道德是主观的,是片面的,你看到一个5秒钟的视频就可以说一个人缺德,而且不用负法律责任。
不要基于媒体给你看到的片段,用道德审判一个人,因为道德只会先入为主,道德只看表象,不讲逻辑,道德维护不了公正性,只有法律可以。
媒体的存在意义是呼唤法律,给真相一点时间,而不是煽动偏执的情绪和爆点,只有这样社会才有公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