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季,防晒工作又被提上日程。怎么在这个夏天做好防晒,抵抗紫外线的侵袭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雷水生教你如何选、如何用好防晒霜。
防晒系数越高越好吗?
市面上出售的防晒霜,通常会有“防晒系数”,这表明防晒用品所能发挥的防晒效能的高低。
SPF防晒系数的数值实用于每一个人,如一个没有任何防晒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阳光下20分钟后,皮肤会变红。但采用SPF15的防晒品时,可延伸15倍的时间,也就是在300分钟后皮肤才会被晒红。高倍数的防晒产物相比低倍数防晒产物,长处是隔绝率更高。例如SPF15能隔绝93.3%的UVB,SPF30能隔绝96.7%的UVB。
雷水生称,SPF固然是防晒的重要指标,但并不表示SPF值越高,掩护力就越强。SPF值越大,其质地越为厚重,通透性越差,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分泌与呼吸,从而易导致粉刺的产生。就亚洲人的肤质来说,一样平常防护可选用SPF10~SPF15的防晒品;如果从事游泳、打球等户外运动时,可选择SPF30-50的防晒产物。
防晒霜上的PA指数又指什么?雷水生解释,这是指测量防晒品对UVA的防御能力的检测指数。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表示有用,PA++表示相当有用,PA+++表示非常有用。
哪种剂型最得当你?
雷水生称,防晒剂分为物理防晒剂、化学防晒剂、生物防晒剂。
物理防晒剂:主要身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它们可以在不与皮肤发生反应的环境下,直接根据其自身特性来拦截、反射或散射紫外线,氧化锌在皮肤科常用来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可用于婴幼儿,所以安全性高,尤其实用于敏感性肌肤防晒。缺点在于质地厚重,涂抹在皮肤表面貌面貌易泛白,使肤色不自然,且轻易堵塞毛孔,导致毛孔粗大、粉刺等皮肤题目。
化学防晒剂:又称紫外线吸收剂,是将紫外线吸收后使其转化为热能再释放出来,常见的化学防晒身分有氧苯酮、水杨酸乙基己酯等。其长处在于质地浮滑,更得当油性肌肤者。缺点是其身分复杂,其中某些身分大概会引起皮肤过敏;基于其防晒原理,化学防晒剂轻易衰减,长时间日晒下,需要每隔三四小时补涂一次;且需要在出门前20分钟左右涂抹,才能发挥防晒效果。
基于上述两种防晒剂各自优缺点,现在市面上的产物多为两者的混淆产物。因此,在购买时可根据自身皮肤状态进行选择。
生物防晒剂:近年,生物防晒剂逐渐受到关注,它是以多种抵抗紫外辐射的生物活性物质为底子的防晒剂,这些活性物质包括维生素及其衍生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酰胺、β-胡萝卜素和植物提取物等。这些物质本身不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但能有用扫除或减少紫外线氧化应激所产生的活氧簇,从而阻断或减缓组织损伤或促进晒后修复,起到间接防晒作用。
防晒剂正确的涂抹方式
雷水生提醒,防晒霜涂抹的多少,直接影响防晒抗衰的作用。所以,利用时要留意以下几点——
一、用量:通常每平方厘米的面部皮肤,至少要擦2毫克的防晒剂。大约面部皮肤的用量相当于一枚一元硬币大小的量。涂抹均匀。
二,及时补涂:随时间推移,防晒剂的防晒效能逐渐减弱,需每三四小时就补加一次。
三,防晒剂涂抹次序:牢记,防晒剂应是末了擦拭的产物。如果先利用防晒品再擦保湿品,这样会稀释防晒产物,并且破坏防晒品已形成的薄膜布局。(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