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增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对打榜、做“数据”、控评等征象厉行规范,网友们对此一致喝采。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乱象的背后,最该被整治的是谁?
是粉丝吗?无数粉丝组成的“乌合之众”构成了“数据女工”的巨大群体,构成了点赞、控评、饭圈骂战、弹幕安利的主体,他们冲在第一线实验了以上直接造成“饭圈”乱象的各种举动,让圈外路人不堪其扰,也是痛恨“饭圈”乱象的有识之士不断批判的对象。但是构成这些“乌合之众”的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乃至没有完备接受过义务教诲的无意识的群体。诚然他们的举动需要被批判、被规范、被禁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也是“饭圈”乱象的受害者,是被所谓“饭圈”裹挟和使用的、没拿过工资的“水军”。
是明星吗?这些年来,一个个明星接连“塌房”,人设崩毁。这些明星或践踏道德底线,或触犯法律高压线。他们自身道德水准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因为一时的功成名就自认“顶流”,被一时的利益和社会号召力冲昏头脑而妄自负大,对自身毫无约束,最终作法自毙沦落到被人民群众唾弃、被行业抵制封杀的地步。这些所谓“顶流”使用自身的号召力引导粉丝为自己控评,他们的粉丝“屁股决定脑袋”,即使明知自己的偶像越过道德底线、违反法律法规仍旧对峙“站队”并不断给偶像“洗地”,可谓上行下效,偶像令娱乐圈乌烟瘴气,粉丝令“饭圈”三观扫地。
粉丝和明星固然应该被雷霆手段整顿洗牌,但更需要鉴戒的是幕后看不见的那双资本的手。部分资深“流量艺人”,通过多年积聚已逐渐卸下台前演出的面具,转型为幕后的“资本”,和其他来自各方势力的“资本”一起共同利用,组成了“饭圈”乱象的根源。资笔器义工贸易运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资产阶层的本性是唯利是图。明星作为资本家手中的“商品”,扮演的无非是鮟鱇鱼头顶的那盏作为诱饵的“灯”的角色。在前台演出的明星被封杀或被市场镌汰,娱乐圈资本家损失的不外是一个型号的商品罢了,很快就会研发出另一款2.0、3.0型号的商品取代他们的位置。只有制止娱乐圈“资金无穷聚集,不以作品优劣为代价导向,只以盈亏为判断标准的娱乐财产代价观”,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时下娱乐圈最敏捷的红利模式莫过于短时间聚集大量资金,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粗制滥造出最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快餐式的文化产品,并通过大量营销手段进行产品倾销,造成遍在效应,以吸引大量无意识群体关注,随后通过进一步的营销手段将受众的关注力从作品自己转移到演出者身上。这一模式屡试不爽,可谓一本万利。办理“饭圈”乱象,当务之急是制止上述财产链的运作,将资本投入到良好作品的产出和宣传中去,形成良性竞争和良性资金循环。
抵制“饭圈”文化只是第一步,唯有配合到位的羁系规范,形成良好的娱乐圈竞争环境才是整治乱象的根本之法。(作者:桂圆师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