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美食天地
›
营养美食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347
|
回复:
0
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怎么办?
[复制链接]
wx_Lz0G9yHl
wx_Lz0G9yHl
当前离线
积分
61711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9-8 15:01:06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团体辨证治疗口味非常口味是人的主观感觉,口味非常是脏腑病变的局部表现。临床上以口味非常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并不鲜见。南宋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口病证治》中说:“ 夫口,乃一身之都门,收支荣养之要道,节宣微爽,病必生焉。故热则苦,寒则咸,宿食则酸,烦躁则涩,虚则淡,疸则甘。”
一、口酸口酸主要与肝胆脾胃干系,唐代医学家王冰曰:“凡物之味酸者,皆木气之所生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谈道:“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张氏医通·七秘诀下》曰:“肝热则口酸……口酸,肝胆实热也。”肝之味也为酸,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泛吐酸水则致口酸,也有因湿热上壅所致者,还有因饮食积滞不下,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所致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夫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酸,食后噫醋吞酸,皆宿食证,俗谓之咽酸是也。”若肝郁化热,肝胃不和者,胸闷嗳气,暴躁易怒,头痛眼花,舌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和胃,予化肝煎加味治疗;若脾虚肝郁,肝气乘脾者,纳差便溏,食后脘痞腹胀,胁肋胀痛,善太息,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若肝胆湿热者,胸闷胁痛,口苦口黏,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肝利胆,和胃止酸,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味;若肠胃积滞,宿食不化者,脘腹胀满,厌食,嗳腐吞酸,矢气酸臭,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加味;若胃阴亏虚,虚火上炎者,口干咽燥,胃脘灼热,痛势绵绵,大便时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胃,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别的,治疗食面食类泛酸者,常加薏苡仁、山药、茯苓;肉食类或饮酒后泛酸者,常加海螵蛸、煅瓦楞子、浙贝母;治疗肝胃郁热或肝气乘脾者,常合左金丸。
二、口苦口苦多与肝胆郁热有关,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胆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素问·痿论篇》亦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的记载。笔者以为,苦五行属火,苦为心之味,口苦不光与肝胆火热有关,也与心火上炎密不可分。如王冰曰:“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气之所生。”《张氏医通·七秘诀下》亦有“心热则口苦”之论。若少阳蕴热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咽干眼花,纳呆喜呕,舌红苔黄,脉弦,治宜和解少阳,疏肝利胆,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若心经有热者,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舌红脉数,治宜清心火,利小便,方用泻心汤合导赤散加减;若肝胆湿热者,胁肋胀痛,烧心泛酸,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若脾胃升降失调,纳运失司,燥湿不济,也可引起饮食积滞或痰湿内停,久而化热而致阴火上炎出现口苦,治宜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若肝胆气逆,胆汗随胃气上逆引起者,胁痛便秘,吐逆苦水,舌质红,脉弦数,治宜清肝利胆,降逆止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三、口甘口甘《内经》又称为脾瘅,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生齿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温热经纬》说:“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味也,为脾瘅病。”口甘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多因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虚湿滞,酿生湿热,或外感湿热,蕴结于脾胃,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所致。也有少数属痰热壅结胃肠所引起者。《素问·奇病论》提出口甘应“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即佩兰。《温热经纬》也指出“当用省头草(即佩兰叶),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若湿热内蕴,脾胃衰弱者,口中黏腻,脘痞腹胀,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方用平胃散加藿香、佩兰、砂仁、黄芩、黄连;若湿困阻中焦、胃失和降者,脘腹痞胀,口淡无味,纳呆乏力,恶心时呕,舌淡红,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化湿健脾,和胃止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寒热错杂,胃气失和者,胃胀或痛,胃热泛酸,大便溏薄,食凉则泻,舌淡红,舌苔薄腻,治宜辛开苦降,和中降逆,方用半夏泻心加味。
四、口辣口辣是指口中有辛辣感或舌体有麻辣感,如食辣椒样感觉。《灵枢·五味》曰:“谷味辛,先走肺。”本病常由肺胃热盛引起,舌为胃之外候,胃火上炎,则舌有火辣样感觉。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肺胃热盛,循经上炎,火热炽盛,熏蒸口舌,则出现口中辣味。也有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气上炎所致口辣者。若肺胃热盛者,咳嗽气急,干咳或痰少而黏,咽干口渴,胃中灼热,齿龈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泻肺热,方用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味;若肺胃热盛伤阴者,可予清燥救肺汤加减;若肝郁化火者,面红目赤,暴躁易怒,心烦少寐,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疏肝解郁,清泻肝火,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若肝火伤及阴液者,可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五、口咸咸为肾之味,多数医家以为口咸由“肾液上乘”所致,其病机为肾阳不敷,不能温化水液,则肾中咸水上泛;或肾阴亏虚,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也有脾虚湿盛引起者,如《血证论·口舌》曰:“口咸是脾湿,润下作咸,脾不化水,故咸也。”若肾阳不敷者,腰酸肢冷,大便稀溏,下肢水肿,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宜补肾壮阳,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味;若肾阴虚内热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或滋肾丸加味;若脾虚湿盛者,乏力气短,纳少便溏,下肢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缓,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化裁。
六、口黏口黏是指口中黏腻不爽,甚则食不知味,概因外湿侵袭人体,或恣食生冷,湿浊中阻,郁久化热,浊邪上犯引起,其病位在脾胃肝胆。口黏多为湿热所致,如《温热经纬》称“如口中自觉黏腻,则湿渐化热”。若脾胃湿热者,口中黏腻而甜,脘痞腹胀,口吻秽浊,渴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化裁;若肝胆湿热者,口中黏腻而苦,胁肋疼痛,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肝利胆,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若痰热内蕴者,口渴不欲饮,痰黄不易咳出,胸闷心烦,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方用千金苇茎汤合温胆汤加味;若湿困中焦,胃失和降者,口中黏腻较轻,口淡乏味,口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濡而缓,治宜芳化湿浊,健脾燥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合平胃散加减。
七、口淡口淡是指口中对食品不知味道,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不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水湿停滞所引起。也有因脾胃阳虚,中焦虚寒,纳运失司引起者。若脾胃衰弱者,不欲饮食,胃脘胀满,乏力便溏,舌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和胃,醒脾化湿,方用异功散加藿香、佩兰、白蔻仁;若脾胃虚寒者,胃痛或胀,喜温喜按,泛吐净水,口多流涎,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中补虚,方用附子理中丸加吴茱萸、川椒、砂仁;若脾胃衰弱,阴阳两虚者,可予黄芪建中汤以益气补中,滋阴助阳。
八、口臭口臭的常见病机为胃热壅盛,湿热中阻和宿食化热。《温热经纬》曰:“口中臭气,令人难近,使非毒火熏蒸于内,何以口秽喷人乃尔耶。”若胃热壅盛者,胃中灼热,嘈杂易饥,口苦且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泻胃热为主,常用清胃散加减;若湿热中阻,脾胃升降失常者,口中黏腻,脘痞腹胀,反复口疮,恶心欲吐,纳食呆滞,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和胃降逆,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味;若宿食化热者,脘胀厌食,嗳腐吞酸,矢气酸臭,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食导滞,方用木香槟榔丸加减。
九、口涩口涩是指口中感知如食酸梅之涩味,常见于老年人、素体阴虚之人。多因热病伤阴,或内热素盛,或久患夙疾、化火伤阴,或因高血压长期服用利尿剂等因素,导致胃阴、肾阴不敷,虚火上炎,故口涩。若胃阴不敷者,多伴口干咽燥,胃脘隐痛,胃内有烧灼感,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胃,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减;若肾阴不敷者,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总之,口味非常虽然出现在局部,但是与团体五脏六腑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局部病变时,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治疗,而是要从团体辨治,只有把团体的辨治和局部的治疗有机地联合起来,才气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临床上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等口味非常症状主要与脾胃、肝胆、肾干系,辨证时要着重于寒热、阴阳、虚实。高脂饮食易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饮食积滞,酿生湿热;长期饮酒或嗜食辛辣则易损伤肝胃,导致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情志不遂,郁郁不乐,气机升降失常,肝气失于疏泄,则土壅木郁,以上这些因素均容易导致各种口味非常。故平时应少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节制饮酒,调畅情志,遇事乐观,性格开朗,从而避免各种口味非常的发生。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
上传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浏览过的版块
织里杂谈
家常菜谱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