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42|回复: 0

秋冻也有讲究!白露事后,这三处最怕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0 12:40:5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日到了,是否秋冻又成了各人关注的话题。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简直,适当的秋冻有益身心。
尤其是在夏末秋初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此时做耐寒锻炼,一方面体感相宜,另一方面还能增强机体适应寒冷天气的本领,淘汰冬季疾病的发生。
不过,秋冻也是有讲究的——
三类人不能冻
01
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以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干系。
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
假如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就会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应“秋冻”。
02
胃肠病患者
中医以为,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多症并发,或吐或泄,或胀或痛。
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多呈周期性发作,尤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为突出。
所以若遇气温骤降,照旧应实时添加衣物,不能过分“秋冻”。
03
慢性肺病患者
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这类病人,体质较衰弱,寒邪易乘虚而入,就会造成气管、支气管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除此之外,关节病患者也不宜“秋冻”,因为温度过低易引起关节部位的疼痛,尤其是有受凉受寒病史的患者更应注意。
三个部位不能冻
众所周知,“秋冻”的目的是让皮肤担当外界气温的“捶打”与“锻炼”,而不是为了让其受到伤害。
因此,把握尺度很重要——专家指出,“秋冻”虽然符合养生之道,但是“秋冻”无论冻哪儿,都不要冻着头、脚和肚脐。
NO.1肚脐
肚脐皮下没有脂肪,却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所以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
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若恒久受凉,泌尿系统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NO.2头
头作为人体“诸阳之汇”,是满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这个地方假如受寒,体内阳气有较大程度的散失。
心脑血管病人、四肢不温的人、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
NO.3脚
白露过后,我们的凉鞋最好要收起来了,尤其是在早晚之时,要制止脚部受寒。
因为,脚部门布着人体6条重要经脉,一旦受寒,会引发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秋季防寒“3不做”
NO.1不洗冷水澡
入秋后,天气转凉,此时一定不要再洗冷水澡了。
NO.2不做熬夜之人
入秋后应该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包管富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康健来说十分重要。
每晚只管在22:30之前入睡,年轻人包管至少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则不能少于6小时。
NO.3不要忧心过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夏入秋,人们在精模样形状绪上也会有厘革,出现“悲秋”“伤秋”之情。忧心过度,或常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康健。
所以,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快,遇见烦心事,切不可过度钻牛角尖,一切都要想得开。
转自:养生中国
来源: 名医话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