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97|回复: 0

[城事杂谈] 纺织老板们疯狂赌市场:库存早已撑破天,几十万台织机为何还在拼命生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5 11:58:25|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万台织机,就算亏本也要继续生产!

       近日,尼龙类面料在市场成交明显放大,9月的市场正在慢慢好转。尼丝纺作为秋冬面料最常规的其中之一,自然需求也将跟着回升。

      一位尼丝纺织造厂家的负责人说道:“尼丝纺之前一直在被一些贸易商收购,现在价格已经炒的特别高,像380T规格的,便宜的3.8元/米,贵一点的能有4.2元/米。

0.jpg
     自6月开始,坯布市场就出现了许多坯布贸易商大量收购尼丝纺,主要以380T、400T两个规格为主。最开始,380T尼丝纺坯布市场价大概在3.1元/米左右,但是几千万米的大量收购将价格谈至2.7元/米左右。如今,市场价已经上涨至3.8元/米。尼丝纺每米将近1元的利润可真是从来没有的,果然是囤货囤的好,单车变摩托!

      一家从事尼丝纺生产的织造企业负责人李总表示,公司共有500台织机,其中自己有100台织机,又在外面包了400台机器,现在市场上订单数量减少了,做的很多都是库存,坯布库存已经超过了1000万米,但机器依然是满开的。20D细旦、高密规格的尼丝纺一直受服装界欢迎,用做羽绒服是非常合适的。但尼丝纺的市场真的有这么大?那些提前消费的产能真的能被消耗吗?
尼丝纺主要用于制作冬天的羽绒服,而羽绒服的销量,不仅取决于经济环境下的购买力,更取决于天气。2019年-2020年的暖冬让羽绒服的销量骤降,羽绒服的库存可能需要几年来消化,因此那一年的尼丝纺销量并不好。今年,小编认为天气更是对尼丝纺的销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早在去年就传出市场的羽绒服库存可能要几十年都穿不完,也就是说羽绒服的产能一直是过剩的。而今年总体需求仍处于恢复当中,若没有冷冬这样的气候刺激消费,恐怕很难消耗尼丝纺的产量。但就算亏本,也不妨碍纺织老板们织它的热情!

       目前尼丝纺的利润的确很可观,但不能被利益冲昏头脑,尼丝纺滞销的利空因素还是很多,操作不当,很有可能就是压住的货,锁住的资金!

比库存更可怕的是停工!
      其实,纺织老板们亏本生产也是无奈之举,就如而言,江浙坯布的体量也是非常的大,但是至今还没有听说一家厂关闭所有机器停工的。因为纺织老板都明白,只要能撑就一定会撑着,就算库存已经堆满了仓库,也依旧会继续下去。

      “就算是关了厂也要支付高额的工人工资和厂房租赁费,这些钱难道不比亏掉的钱多?”一位纺织老板说道。正如这位纺织老板所述,就算停工也会有高昂的费用支出,与其这样还不如织点库存,等到时机合适之时再出售。

0.jpg
        在市场中了解了一圈以后,像这样库存很高又满开机器的纺织企业并不少,坯布库存在100万米以上的织造企业不在少数,甚至像李总企业这样500台机器却拥有超过1000万米库存的比例并不算高,只有60台机器库存却积累了超过300万米库存的企业也是存在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坯布是否会出现严重的过剩,从而打压常规产品的价格,哪怕需求好转,但在竞争过于激烈的时候,坯布价格很难涨上去。而想要消耗掉这些天量的库存,并不是一两波行情到来就可以达成的,或许需要几年的时间来慢慢消化。

       针织类秋冬保暖面料提升为主,但因前面坯布库存高企,先消耗前期库存,部分机型开启做明年开春面料,且考虑到目前品牌成衣库存也多在高位,若需求迟迟不见明显向好,预计下游织机或利用中秋及国庆假期减产降负,需求或有回弱。

0.jpg
       另外,服装面料消耗最大的还是国外,但今年国外疫情严峻,拖累整个纺织业。秋冬服装与春夏服装又有所不同,春夏装大部分仅穿3-4次就扔了,但秋冬服装毕竟昂贵,不可能穿过就扔,因此在需求上也有所不同。加上疫情笼罩下的经济下滑,居民购买力下滑,秋冬服装价格往往高于春夏,因此其购买数量减少的可能性很大。

留给纺企去库存的时间或许没有那么多
1、产能猛增,产需失衡已超过警戒线

      从2017年江浙地区喷水织机整治开始,苏北、安徽、湖北等地的坯布产能就开始“爆炸式”地增长。2017年到2019年,喷水织机整治在江浙地区的产能不断地在降低,外围地区,增加的产能就超过20万台。增长了这么多的产能,但需求却受到疫情打压反而减少了。即使疫情未来能得到控制,但是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局面下,全球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大概率会在数年内出现一定的萎缩,这也将会对未来纺织企业去库存设置障碍。

2、巨头入场织造,坯布成本只会一降再

此外,近期化纤巨头们纷纷开始入场织造行业,力求打通全产业链。
      与普通的纺织企业不同,巨头们一上来就是大手笔,投资都是以百亿计,织机都是以万台计。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指生产一件特定的产品时,产量越多,平均成本就越低。巨头们用自家生产的原料,并且采用大规模、集群化的生产模式,采用最先进的智能化、模块化管理,最终的生产成本必然会比普通的纺织企业更低。而想要消化上万台织机的庞大产能,这部分机器必然会涉足到常规坯布的生产。

因此,对纺织企业来说,不能寄希望像过去那样积累过量的库存等未来慢慢消化。
       一方面,今年这样的行情过去从没遇见过,市场上许多企业常规产品的库存量都不少,集合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种情况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另一方面,近几年喷水织机产能增长迅速,而化纤巨头又纷纷入局织造行业,必然会加剧织造行业的竞争,尤其是一些常规“走量”的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一些积累了大量库存的纺织企业,或许很难像曾经那样,有几年的时间来慢慢消化这些过量库存。对这些纺织企业来说,或许真的到了该“变”的时候了。


来源:织里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