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99|回复: 20

逐日一中药——茵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5 22:20: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利尿通淋药到上文先容的萆薢就告一段落了。今天开始,分享下利湿退黄类的药。这一类药物大多苦寒,入肝胆者居多,擅长清泄湿热,临床上重要用来治疗湿热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尿黄等。

起首,第一味药是各人都比力熟悉的茵陈,著名的《茵陈蒿汤》便是治疗黄疸经典的方剂。茵陈,如图所示,属于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上图所示,在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尤其以安徽、陕西、山西等地区为主。一样平常在春季幼苗新长时采收,大概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这两个节点采收的茵陈最为合适。春季采收则称“绵茵陈”,秋季采收则称“茵陈蒿”。此为区别。采收完晒干,生用即可。

茵陈味苦,性寒,归肝经、胆经、脾经、胃经。重要功效是: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从其重要功效也能很明显的看出其应用在临床上重要治疗的疾病谱。

起首,茵陈在临床上最经常用来治疗黄疸。茵陈属于苦泄下降之品,性寒善于清热,入肝胆脾胃多条经络,也擅长清利数经湿热,将湿热之邪从小便导出。是治疗黄疸之要药。当患者身黄、目黄、小便黄或小便短赤时,取茵陈、栀子、大黄、黄柏等组成《茵陈蒿汤》利胆保肝,利湿退黄。

别的茵陈清利湿热,针对湿热蕴结导致皮肤瘙痒,风疹隐疹者,也可以用茵陈治疗。此时可单取茵陈煎汤外洗,也可以配合地肤子、苦参、黄柏等等煎汤内服。

茵陈清利湿热,主治黄疸,但应辨证施治,血虚萎黄者慎用。

《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本草钩述元》: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
《本草图解》:发黄有阴阳两种,茵陈同栀子、黄柏以治阳黄,同附子、干姜以治阴黄。总之,茵陈为君,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也。
《别录》: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本文旨在科普中药的功效,并不推荐随意利用,若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擅自服食药材。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转发,有感爱好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大概私信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7 02:07:2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7 16:39:2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和倒数第二张草不是茵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6 22:26: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那个口图片的草有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1 09:30: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月是药材,三月是烧柴!二月刨些加白面蒸熟很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6 05:48: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当柴烧,因为辽宁二月中下旬大地才会回暖。茵陈味苦 辛 性微寒 归肝 胆 脾 胃经。可治甲肝(急性肝炎)。茵陈煮水和土鸡蛋,做荷包蛋吃,服后发汗,一般一周内即愈。治肾结石,可佐以生内金,大金钱草等中药。治肾衰竭引起的蛋白高,可佐以土茯苓、泽泻、黄柏、川牛膝、黄蜀葵花等十味中药,疗效都挺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8 07:48: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幅图片不是茵陈(黑蒿),是黄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6 07:58:5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几年春天都去挖茵陈,泡水喝了效果非常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6 20:31: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我们广西这边这样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7 11:00:3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做柴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