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13|回复: 1

南安诗山粕丸,软嫩酥脆,你吃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9 14:46:0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山,一座“四面青山为屏,中间绿水为带”的古镇,奇丽的美景配上飘香的美食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有一道菜,它虽“其貌不扬”,却陪同着一代又一代诗山人的成长,它的名字就叫“粕丸”。在福建泉州,南安诗山的粕丸,被本地人称为最寄乡思的团圆丸。这种油炸丸子略小于乒乓球,脆薄鲜美的表皮呈鲜亮的金黄色,与雪白光滑的瓷盘相映成趣,夹一颗轻轻一咬,香味立刻散开,再细嚼,肉馅软嫩酥脆,不油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南安诗山粕丸
历史总是带着秘密莫测的面纱,诗山粕丸虽由来已久,但其“祖师爷”是谁,却无从考证。诗山街头男女老少都说是吃着粕丸长大,相传旧时有位老师傅在古老的诗山街道开设一家粕丸店,手艺好味道可口,后来逐步演变为家家户户都有的平民化本土小吃。在诗山,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会做这道粕丸,它圆乎乎的模样总是让人想到团圆美满之意,后来它也成了喜庆宴客时不可缺少的美食。离乡游子的心最脆弱,他们离开这片土地,却忘不了认识的味道。游子归来,餐桌上并不须要鸡鸭鱼肉那些“贵族”,仅仅一道散发本土气息的“粕丸”便能深深感动他们的心。游子们边吃边诉说着儿时的故事,缕缕乡情溢于言表。诗山人闯荡四方,无论在外拼搏照旧留乡发展,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诗山老街弥漫着的那股“故乡的味道”。据悉,凡本地人婚丧、生日、燕徙、祭奠、节日,大概亲戚朋友、同学故旧团圆,宴席上总少不了这道必备菜,多年的惯例早已嵌入乡人脑海。一粒粒粕丸堆放盘中,本地人美其名曰“故乡喜团圆”,真乃名副其实。

南安诗山粕丸
粕丸是一道费工费时的“手工菜”,做时需十分专心。首先要预备好主料五花肉,加入花生油、番薯粉、豆干、葱头、鸡蛋等配料调和,制作时再加入胡椒粉、十三香、鸡精粉、味精、椒盐、白糖等佐料调味。满满的一桌食料,令人看得眼花缭乱。再把五花肉、葱头都剁成细细的碎末,拌入番薯粉、豆干等配料,细致捣匀后,用手将肉泥搓成一个个圆状丸子,最后蘸上去壳打散的鸡蛋放入花生油中,中火六七分钟,待丸子炸成表皮微坚、外呈金黄色时捞出。五花肉不能用呆板搅碎,那样会影响口感,油过三遍也要换。
圆乎乎的粕丸在炸熟后,用过滤网捞起,一颗颗披着金黄色盔甲的粕丸威武地落在白色瓷盘中,薄脆的外衣使得它颗颗掷地有声。白瓷底层用黄瓜和西红柿点缀,刚硬中不失可爱。轻轻一咬,表皮鲜美香脆却不硬,内馅柔嫩耐嚼却不腻,口齿间散发而出的香气,让人顾不得它有多烫就想嚼咽下去,再来一个。

南安诗山粕丸
夹颗粕丸,蘸点老醋,细细品尝,聊起家长里短,食客顿时被温馨的乡情困绕。诗山粕丸,是尝在口中,品在心里的。虽然很多诗山人不是从小就会做粕丸,不过都是吃着粕丸长大的,吃着吃着就会了。游子离开了故土,却忘不了认识的味道,归来时,餐桌上并不须要鸡鸭鱼肉,仅一道散发本土气息的粕丸便能深深感动他们的心。游子们边吃边诉说着儿时的故事,缕缕乡情溢于言表。小伙伴们,南安诗山粕丸,软嫩酥脆,你吃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22:29:1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你放在梦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