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12|回复: 1

孩子跟谁睡,影响了一生的性格?千万别睡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0 07:45: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 Gloria
央视女主持王小骞,聊到她育儿路上的一个失误。生下女儿后,她请了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育儿嫂。
育儿嫂单独和孩子一个房间,把孩子照顾得非常好。 每次王小骞想照顾女儿时,育儿嫂总推她回房睡觉:“你快去休息,这里有我。”
次数多了,王小骞都产生了一种错觉,担心自己进婴儿房,会影响育儿嫂和女儿。结果,女儿四个月大时,就拒绝爸爸妈妈的抱了!

她认生父母,却黏着育儿嫂。王小骞觉得不对劲,请教了育儿专家,才恍然大悟: “不是我做妈妈的心不敷,道理其实很简单。孩子跟谁睡,这个孩子就是谁的。”
“孩子和谁睡就是谁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育儿专家表示:“刚出生的孩子,更多是通过气味来熟悉人的。” 照顾人把孩子抱在怀里哄睡,对着孩子哼小曲,鼻子和嘴巴呼出的气息,是会慢慢被孩子熟悉的。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认定“拥有这个气味”的人就是我的“妈妈”。
事实上,妈妈并不天生就即是母亲。
语言学家研究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在语言功能尚未美满的时候,最容易发出“ma”的声音,当孩子被照顾得很舒服时,孩子就会发出他能发出的“ma”往返应。 因为大多数照顾孩子的都是妈妈。慢慢的,各人就把“妈妈”等同于“母亲”。但其实,在婴儿的心里,心里顾他,谁就是他的“妈妈”。
奥地利生物学家康拉德还专门做过实验:他将鸭子分为AB两组,A由母鸭孵化,B由人工孵化。A组的小鸭在新生的第一眼,看到的是鸭妈妈,B组小鸭看到的第一眼,则是康拉德。
结果,当小鸭子遇到伤害的时候,B组的小鸭子,并不像A组的小鸭一样选择鸭妈妈,而是躲到康拉德的身后,它们以为康拉德才是“鸭妈妈”。
这个实验被称为“印刻效应。”
运用到育儿上,即在婴儿时期,孩子会对照顾者产生情绪依赖,而依赖的主体是重要照看他的那个人。这也就从科学上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和谁睡,就会成为谁的孩子。孩子不和父母睡

大概会出现的潜伏问题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忙,孩子都是和老人睡。 虽然,不少人担心“许多老人身上有老人味,会诱发孩子的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又有人说:“老人睡觉需要更多氧气,导致宝宝需要的氧气被抢走。”
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梅奥育儿全书》就专门对这些问题做过辟谣。孩子和老人睡,一样能够康健发展。 只是,相对来说,和老人一起睡的孩子,容易出现一些潜伏问题。比如,因为老人太宠爱,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朋侪小雅,工作很忙,之前一直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读幼儿园时才接回身边。 结果发现,孩子都快四岁了,晚上一闹觉,还非要吮吸着妈妈的乳房才华入睡。小雅百思不得其解,她一岁多就给儿子断了母乳,怎么快四岁了还有这样的问题?
一开始,她以为是儿子留恋自己。直到又一次拒绝儿子时,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奶奶都给吸,为什么你不给?”
细问之下,小雅才知道,平时奶奶为了哄孩子睡觉,竟然会让孩子吮吸她的乳房? 小雅气得不可,但婆婆也觉得委屈:“孩子哭得那么厉害,万一哭坏了怎么办,让他吮一吮有什么关系?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像小雅这样的情况比较特别,但确实有一部分老人,会用比较老旧的方式照顾孩子。
另外,如果孩子由老人带、和老人睡。父母就更需要在其他时间给够孩子伴随。否则,不管老人多么宠爱孩子,孩子的心田也依旧会有缺失。
演员章龄之,曾经加入过一档心理测试:在“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老公,朋侪”中,选择留下一个亲人,你会留谁? 意外的是,她开始舍弃了父母,毫不犹豫留下了外婆。
在心理咨询师面前,龄之泪如雨下:“我爸妈在我1岁时就去了日本,我心里一直是缺失。一直到如今,我遇到烦心事,一定要回外婆家,抱着外婆睡一会觉,才会觉得好起来。”
现实生存中,章龄之和父母的关系也很疏远。她无法和父母身体打仗,就算一起走路,也要隔断1米的距离。

父母当然爱她。只是,和外婆睡的孩子,成为了外婆的孩子。 我们并不是谴责父母。只是难过,父母明明那么爱孩子,却因为某些疏忽给孩子带来心理缺失,也阻断了父母子女之间本该密切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睡

要趁早
孩子和父母睡,能够在心理上建构很足的安全感。央视主持人玉轮姐姐,一直自己亲力亲为照顾孩子。 她非常享受晚上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孩子饿了,她就直接搂到怀里喝母乳,自己和孩子都觉得很安宁,两个人都睡得很好!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特别附和了她的做法。她表示:“这样养大的孩子,心理上是很富足的,抗压本领很强,等孩子大了,尤其是到了芳华期,遇到什么事情了,或者你骂他了,只需要搂搂他,抱抱他就好了。”
李玫瑾教授还提到自家女儿的故事。 女儿生下孩子后,她专门建议:“我来照顾你,你切身照顾孩子。”
一开始,女儿还很不理解母亲的做法,但很快,她就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因为不到三天,她就熟悉了孩子全部的行为。 外人听起来一样的婴儿哭声,她就轻而易举知道孩子的哭代表的是”饿了"还是“拉了”。孩子的眉头一皱,小脸一红,她就马上知道孩子这是要上茅厕了。
孩子和妈妈也就是在这样的日夜照顾中,建立起了心有灵犀的默契,以及稳定的安全感。当然,父母和孩子睡,也需要留意:
最好的方式是,同房差别床。
育儿专家张思莱教授曾指出:父母和子女同睡非常必要,能大大促进亲子关系的密切。但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和孩子同房差别床,即保证父母在孩子身边,又保证孩子能养成独立习惯。
每个孩子独自睡觉的时间差别,需要父母自己观察。
每个孩子的发展期差别,有些孩子三四岁就能独立在自己的房间睡觉,有些孩子则大概需要更长大一些,一般来说,专家建议孩子六岁时可以拥有自己的小房间,独立睡觉。 当然,确实有许多父母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没办法和孩子睡。

对此,心理学李玫瑾教授建议:“如果父母确实没办法和孩子一起睡,比如说父母长期出差的情况。那么建议父母找一对老人,比如说爷爷奶奶一起,或者外公外婆一起,但要留意的是,要尽大概让长辈照顾孩子照顾到芳华期,避免中心更换照顾人,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
父母也要服膺育儿是自己的责任,需要在平时付出更多的时间,给予孩子过细关心和耐心沟通,保证父母和孩子最密切的关系链接。”
为人父母,是场越挫越勇的修行。纵然育儿生存一地鸡毛,也需要我们倾尽全力在生命的最初满足孩子的需求。
用好夜晚的时间,拥抱着孩子一起进入甜蜜梦乡。当然,比“孩子和睡”更告急的是,不管孩子跟睡谁,我们都要保护好孩子各方面的康健。
归根结底,孩子是我们最好的孩子,我们也是为了孩子竭尽所能做最好的父母。
——End——
作者:宋宋Gloria,修辞学硕士,曾任国企高管,现为全职妈妈。八一八婚姻和爱情的真相,聊一聊育儿和育己的感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全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全部,如有版权问题请实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13:19:3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外打工的人,有多少人有那么多时间去陪孩子的,现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都是老人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