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746|回复: 20

“家事”也是“国事”生而不教的家长担责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7 07:27:5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庭教诲是教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康健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克日,天下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诲促进法,新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险些都站着一对失败的父母。鉴于家庭教诲对孩子成长的深刻影响,家庭教诲促进法的出台赢得了公众的普遍支持。作为一名中学西席,听到身边不少同事发出了由衷的欢呼。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家庭教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家庭教诲促进法的出台,以法律方式界定了家庭教诲的内容,在法律层面明确家庭教诲不但是“家事”,照旧紧张的“国事”。家庭教诲固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但学校和家庭共同无疑是关键所系。长期以来,学校和西席都十分重视家校沟通,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诲。很多西席经常不无戏谑地调侃自己不但要教诲学生,更要教诲家长。
尽管多数家长积极共同西席工作,力求家校协力共同教诲孩子,但也有少部分家长令老师们十分无奈:一种是不知道怎么教诲孩子,但又不愿意听取(或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出了问题就怪罪学校和老师;另一种则是家庭教诲主体责恣意识不强,甚至干脆撒手不管的。无论是不会管照旧不想管,大概兼而有之,最大的受害者最终都是孩子。
面对上述类型的家长,老师苦口婆心地做再多的工作,都难有成效。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要求监护人负继续务、推行教诲职责,但毕竟不是专项立法,缺乏详细细则。家庭教诲促进法出台之后,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观。新法不但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更对于家庭教诲的内容和方式等给出了引导性的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工作机制进行推动。
举例而言,不推行、不正确推行家庭教诲责任的父母大概其他监护人不但要负担相应的法律结果,公检法机关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峻不良举动大概实行犯罪举动的,还要根据情况对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继续家庭教诲指导。生而不教、教而不当的家长该醒醒啦!
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每每是父母教诲不当的结果。误入歧途的“熊孩子”,与“熊家长”密不可分。克日,媒体披露内蒙古巴林左旗一个均匀年龄只有17岁的恶势力团伙,就颇具警示意义。该团伙19名被告人(有8人在案发时尚未成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实行强奸犯罪45起。现年23岁的正犯王岭被控强奸29名女性,其中28人未成年,且有10名被害人为14岁以下的幼女,令人发指。
据媒体分析,该团伙中有多人来自离异家庭,抑或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庭教诲缺失是这些误入歧途的年轻人共同的特征。“小恶魔”并非天生的,也不是忽然长成的,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诲能及时发力,给予正确引导,情况大概就会大相径庭。
家庭教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固然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发力。为此,家庭教诲促进法规定了各级当局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并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家庭教诲课程,造就家庭教诲专业人才,还要求将家风建设纳入单位文化建设,支持职工参加家庭教诲活动。(胡欣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7 07:34: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支持家庭教育立法![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10:49: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能指望所有家长都生而教之,因为还有学校。但如果学校也不能教之的话,就说明教育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12:32:4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事也是国事[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7 18:35:4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胎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19:56:5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不结婚不生孩子,所有事情就全都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7 20:35:0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而不教,害人害己。更严重的危害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9 09:38:3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应当创造条件,让家长有时间教育子女。免除学校读书一切费用,免除小孩没出社会前的一切医疗费用,给予小孩到出社会前的住房补贴。自然家长生活压力减轻,教育小孩时间充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23:32: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偷懒的父母,才是应该上补习班的,接受培训,而不是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20:39:0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训都有:养子不教父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