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鲁迅无疑是现代中国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但客观而言,他身上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片面性。在彼时历史条件下,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偏激否定,在《狂人日记》中他隐喻整个中国文化传统就是“吃人”,他劝青年“不要读中国书”等等。近百年来,鲁迅的片面性在现实中往往还得到片面的推许。虽然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但现实中,很多人更推许他对以“阿Q精力”为代表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对鲁迅片面性的片面推许,使得一些人迷恋“批判现实主义”,以为文学就是要“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偏爱“揭破阴暗面”和“批判现实”的创作。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现实奋斗和精力奋斗,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伟大结果,被屏蔽在他们的文学关注之外。片面推许鲁迅,使得一些人以为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启蒙”大众、为人们指出前进方向。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这份自大。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他们不是融入其中同心干,而是自以为是地站在“高处”或一旁指指点点地看。片面否定传统文化和批判“国民劣根性”,使得一些人丧失了文化自大和民族自大,其与现实的背离,在今天尤为鲜明地显现出来。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显现出要压倒齐备敌人的英雄气概;依靠几十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间古迹;“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考究自由和自律同一,权利和责任同一。在这次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力、友爱情怀,铸就起连合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力防线。”是中国人民的现实奋斗及其伟大结果,是中国人民在现实奋斗中所显现的文化精力,使得一些既往所谓“深刻”的东西,显出了它的片面性。
鲁迅确实有他的深刻独到之处,确实有值得推许的地方,但几十年来,由于教育和舆论等各方面原因,鲁迅的片面性被掩藏了。在一些知识分子尤其文科知识分子那里,鲁迅是模范、是偶像,甚至照旧他们“拿手的”知识园地,“吃饭的家伙”。于他们而言,反思鲁迅的片面性及不再片面地推许鲁迅,必要走出情绪、知识和长处的束缚,是“第二次思想解放”。无论热爱或崇拜鲁迅也好,甚至迷信或靠鲁迅吃饭也罢,都应站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态度上刚强“四个自大”,反思鲁迅的片面性,不再片面推许。(作者是新疆大学文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