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美食天地
›
营养美食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746
|
回复:
1
张珍玉丨“肝胆同治”理论及用药经验总结
[复制链接]
wx_Lz0G9yHl
wx_Lz0G9yHl
当前离线
积分
61711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1-3 08:48:00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肝胆的生理功能在五脏六腑中具有紧张的职位,《内经》称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即表明了这一点。而肝胆病变亦多且杂,诚如《知医必辨》所云:“五脏之病,肝气具有。”林佩琴谓:“诸病多自肝生。”
对肝胆病变的治疗,自《内经》以降,多有所论,如王旭高以“肝病最杂而治最广”,拟治肝三十法,可谓细致。先生在继续前人基础上,对肝胆的生理病理举行认真探索,对肝胆病变,尤器重其相互之间的接洽,夸大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胆证候常同见;治疗上应肝胆同治,而据其证候表现有主次之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高度机动性,兹从三方面先容如下。
(一)肝胆的生理特点及相互接洽
肝在五行属木,秉东方风木之气而生,故谓之风木之脏。木喻其枝叶萌发,欣欣向荣,繁荣向上之生机,说明肝性“
喜条达而恶抑郁
”的生理特点。
性喜条达。
指肝在生理上具有疏通、条达、生发、愉快之性。因而可促进气机的畅达,血液的运行,饮食品的消化,津液的输布。别的,精力活动、女子月经等皆受肝的影响。若肝不能遂其条达之性,则会抑郁不舒,或亢逆为害。
体阴用阳。
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有体阴而用阳之说。血属阴主静,气属阳自动,动静相制,阴阳互用亦是肝的生理特点。肝藏血以养筋,《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爪为筋之余。”故爪甲筋脉为肝之外候,肝之阴阳气血调和,则筋力强健,爪甲红润。而筋脉失养,拘急抽搐又每每是肝病之见证。为女子天赋。古有“女子以肝为天赋”的说法,因肝为“血海”,关系冲任;肝肾乙癸同源,精血互生。故女子月经赖肝之调节,月经失调又常与肝相关。
胆附于肝,藏精汁,主决断。
胆为“中精之府”,所藏精汁来源于肝,故胆汁盈亏取决于肝。“胆主决断”,说明人之大胆、果断与胆相关,别的还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有关。如程杏轩引《医参》语:“遇大风不畏则不为风伤。遇大寒不畏则不为寒中,饮餐非出于勉强,则必无留滞之患,气以胆胀,邪不能干。”即言胆气壮则能御邪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意指胆如同春天少阳生发之气,春气发生,万物生长;胆气升发,各脏腑的功能方能旺盛。
木气冲和,胆气升发,共主疏泄。
肝木冲和,气机条畅,脾胃健运。肝气盛,胆汁盈,泄于小肠以促脾运。胆气升发,推动木气之疏泄。肝胆互济,肝主谋虑,非胆不停,又表明两者相互互助的密切关系。所以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就需胆的通力协作。如肝之疏泄调畅情志,胆气疏利使人大胆果断,精力饱满,两者的共同,有维持精力及情志活动稳定的作用,因而在防御和消除某些精力刺激因素致病方面具有紧张作用。故肝胆病变时,每每伴有情志活动的异常。
(二)肝胆病变的相互影响
病理上,肝病常累及于胆,胆病亦常波及肝,所以说肝胆常同病。由于肝胆功能特点各不相同,故病变时有不同的证候表现,但两者可相互影响,肝胆同病。
肝风内动,与胆相关。
肝风内动一般以肝之阳气亢逆变动生风为病机,故《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然胆与肝风的形成有一定内在接洽。以胆附于肝,肝为风木之脏,胆主春生少阳之气,“肝木所生之火,藏于胆腑,是谓相火”,风木疏达,相火不亢,木气冲和条达,气血流畅,筋脉柔和。若胆火过亢,是为壮火,扰于肝木,风火相煽,亢逆变动而化风,眩晕、震颤、抽搐动摇之症由生。
肝气郁结,胆失疏泄。
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疏泄不及,则影响胆汁分泌和分泌,肝气虚则胆汁少,肠胃水谷不化;或肝气不疏,胆汁郁遏不泄,则见胁肋胀痛,腹胀,厌油腻。若肝气亢逆,又可使胆汁上溢或外溢而见口苦、黄疸等。反之,中焦湿热郁遏,影响胆汁分泌,胆汁郁积,则肝气不舒,疏泄不畅而致肝病。肝虚胆怯,意无所定。《素问·奇病论》说:“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指出肝胆相互为用,对思维活动的影响。肝病及胆,或胆病及肝,每每有神态的异常变化。如肝虚可见“悒悒不乐”,“惊悸不安,如人将捕之”之状。肝虚则胆怯,而见畏怯、恐惧、不寐、善叹息或虚烦不眠等。因此,对上述病变的治疗又须从肝胆论治。
(三)肝胆病证的治疗
肝胆常同病,肝胆病必同治。
历代医家对肝胆病治法论述颇详。如《内经》治肝有三法:
辛以散之,甘以缓之,酸以收之
。甘缓、辛散、酸收三法为后世治疗肝病奠定了基础。《难经》指出“损其肝者缓其中”,《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并创四逆散、小柴胡汤、芍药甘草汤等紧张方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此基础上制清闲散,合三法为一方,为后人治肝所常用。清·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拟治肝三十法,分肝气、肝风、肝火三类,根据主症不同治法各异,颇为实用。
先生认为,肝胆病证候复杂多变,故有“肝为五脏之贼”、“肝木如龙”之说,内科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因此,对其治法的探究,具有紧张的临床意义。前贤对肝胆病证的治疗研究颇详,治法繁杂,方药众多,但不出扶正祛邪两途。
因此,先生在继续前人履历基础上,师古不泥,结合自己临床实践,提出对肝胆病的治疗应注重肝胆同治,此先生治肝胆病之特点。临证处方善以古方为基础,据证化裁是其特色。如清闲散、柴胡疏肝散、温胆汤等皆为临床常用之方,但随男女老幼不同,病因之异,证之不同而机动变通。处方用药,味少量轻,则又体现先生用药之特色。通常一方不凌驾10味,剂量亦轻,6~12g为常,临证化裁,药量多少之变亦属其一,处方组成虽未变,然其用意已判然不同。
疏泄不及,肝郁不舒,治当舒肝。
肝气郁结始在气,继必及血。肝气郁日久化热化火,耗伤阴血,病重在血。
治当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用清闲散。
清闲散
原方组成为:甘草半两,当归、白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各1两,共6味,制成粗末,每服2钱,烧生姜1块,薄荷少许,水一大盏,同煎到7分,去滓热服。从其用量而言,属“轻剂”,每次仅服2钱。而现一般用汤剂,用量较大。
先生用药时,多保持古人原意,用量轻,合其轻清宣泄之目标,其效多佳。同时留意随证加减。如肝郁失于疏泄,病及于胆,则疏肝以兼以利胆,参加胆经之郁金,取其利胆之功;且郁金又能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破瘀,为血中之气药,又合于肝郁始病气而继及血的病理变化,故为首选药物。肝郁气滞,不通则痛,痛甚者加川楝子行气止痛。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女子经行腹痛,加香附人肝以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收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效。乳房胀甚者,加王不留行,取其入肝经走血分,善利血脉之功,配之可理气行血,消胀止痛。
疏泄太过,肝气亢奋,治当柔肝。
肝气亢逆,气机逆乱,气血上涌,或横逆乘脾犯胃,或挟胆火而动致胆汁上逆或外泄,情志表现为急躁易怒等。
方用柴胡疏肝散,调治肝用。
柴胡疏肝散
方见《景岳全书》。方中柴胡、陈皮、枳壳、香附四味皆以调气为主,但行气药辛燥升散,为防伤及肝体,复用川芎、白芍、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主和血走散;白芍敛阴,伍甘草可酸甘化阴,且能柔肝,阴柔以制肝用,防止疏散过甚,为治肝气过用之常用方。运用时亦当随证加减。胆汁上溢,口苦,呕吐黄绿水,加郁金,增强疏利肝胆之功;胸胁、胃脘、少腹胀痛甚者,加川楝子,取其苦寒性降,入肝胃经,泄肝行气止痛,凡疏泄太过,肝气横逆,犯胃克脾致脘腹胁痛,为常用之品;肝气上逆,见头胀痛、眩晕或巅顶痛、耳鸣等,加生牡蛎,取其性寒质重,能清热益阴潜阳,凡肝阳上亢,或化热化火,伤及阴液,皆可选用。清闲散和柴胡疏肝散皆是据四逆散之立法化裁而来,为疏肝理气之常用方,但所主病证同中有别。
先生认为柴胡疏肝散重在气分,调气为主,主肝用为病,兼顾肝体,故常用于治疗肝气疏泄太过之病证。消谣散则顾及血分。二方皆有柴胡、白芍,一为气药,一为血药;一主辛散,一主酸收;一主行气,一主养血。配伍得当,能调肝用,补肝体,使肝之体用俱舒。
先生对柴胡、白芍的用量与配伍调剂也颇有讲求
。二方虽皆用柴胡、白芍,但用量有变。清闲散中白芍量少于柴胡,而柴胡疏肝散中白芍量大于柴胡。清闲散主治病及血分,用白芍酸以收敛,当归甘以温补,敛阴补血,补肝体。但肝郁病起疏泄不及,以柴胡疏其肝用,酸收太过则滞碍肝用,故芍药用量少于柴胡。柴胡疏肝散重在调气,主治肝之疏泄太过,故用柴胡配枳壳、陈皮、香附调气为主,但恐其辛散之性又每每损伤肝体,伤肝之阴血,故需配白芍等补血养阴之药以柔肝。诚如张锡纯所说:“肝体木硬,宜用柔肝之法。”是以白芍用量大于柴胡,酸以收之,以防疏散太过。两证两方同用二药,但病机不尽相同,故可通过调整二药用量比例来应对之,使疏而不散,收而不滞,体用兼顾。方虽平常,药无大变动,每每以平淡制胜。由此可见先生临证处方之奥妙。
张珍玉系列文章由月牙湖青囊学社网络整理自《张珍玉学术履历辑要》、《山东中医药大学九大名医履历录系列丨张珍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丨张珍玉》、《张珍玉医案医话集》、《张珍玉医学文集》、中国知网相关论文及网络等,如有侵权请告知。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x_t0o5JOG6
wx_t0o5JOG6
当前离线
积分
60313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1-3 10:09:33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
上传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