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事杂谈
›
织里杂谈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电视剧 ]
被子哪个品牌质量好——奢华质感床品,守
[ 电脑维修 ]
雨破极值,路断成河,北京暴雨红色预警如
[ 电脑维修 ]
双红色预警中,今夜为降雨紧张时段!北京
[ 电视剧 ]
羽绒被哪个品牌质量好?水星家纺行业论坛
[ 理财 ]
电动车起飞,人保最受伤?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945
|
回复:
0
[本地新闻]
专访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福仁: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麻风
[复制链接]
时尚童_i9kAB
时尚童_i9kAB
当前在线
积分
87436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1-3 11:11:54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张福仁。 张福仁团队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3日电 题:专访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福仁: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麻风
中新网记者 王祖敏
在绝大多数人心中,“麻风”是一个久违的词汇。中国已“基本消灭”麻风的说法,让不少人以为这一古老病症已彻底退出汗青舞台。
在11月3日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个有关麻风的项目获得国家天然科学奖二等奖——《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这一在行业、领域内取得巨大突破的研究结果,将“不一样”的麻风再次带入人们视野。
张福仁和他的科研小构成员。 张福仁团队供图
麻风危害依然存在
“麻风在中国依然存在。事实上,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天下每年新发麻风病人并未淘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第一完成人张福仁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他介绍称,所谓“基本消灭”,是指麻风抱病率低于十万分之一。但至2010年,天下仍有278个县(市)未“达标”,且麻风致残、毁容等直接危害,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重症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致死等次生危害依然存在。
1985年,张福仁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麻风防治一线工作,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重返原单元从事麻风皮肤病防治研究。多年的学习和从业经历,使他对麻风危害的认识更加直观、深刻,对麻风患者的遭遇也更感痛心。
作为这一古老病症的受害者,麻风患者不停遭受着运气的不公。在几千年时间里,麻风不但无药可治,还成为一种“原罪”,为社会所不容。在上个世纪中叶终于发现特效药氨苯砜后,不少患者依然要蒙受致残、毁容的打击,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次生伤害……
“这些已是运气多舛的麻风患者,还要面临后续叠加的诸多风险,我作为一名麻防工作者总觉得心里不安。”张福仁说。
2001年至2005年期间,张福仁先后到英国和美国学习、学习。这几年,已是山东省皮防所所长的他不停抚心自问: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麻风?为什么?服用氨苯砜后谁会发生不良反应?为什么?
返国后,张福仁的目的和思绪在“十万个为什么”后逐渐清晰:寻找甄别麻风高危个体的本领,实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直至消除麻风直接危害;找到氨苯砜反应之源,杜绝次生危害。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 张福仁团队供图
颠覆性结果助力麻风精准化学防备
盛行病学分析发现,麻风的密切打仗者中只有不到1%的个领会感染麻风并发病,如何发现这1%的高危人群是项目组首先要解决的科学题目。
项目开展初期的一个发现引起了张福仁的注意:一位女性患者的4个孩子中3个查出患有麻风,但其丈夫却很健康。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25-30%的麻风患者有家族病史,提示麻风很大概具有遗传易感性。
这一结果让张福仁和项目构成员茅塞顿开,他们在寻找麻风风险因子的路上,终于找到了正确方向。
2009年12月,对于张福仁和项目组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点——项目组关于麻风遗传易感性研究的第一篇论文在全球医学界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该研究揭示了麻风患者的天然免疫遗传缺陷,该缺陷导致麻风菌不能被宿主免疫细胞所杀灭,从而导致麻风的发生。
这一发现颠覆了麻风是烈性流行症的传统观念,改写了麻风在教科书上的界说和人类遗传学百科全书的4条内容,后被评为2010年中国科学界十大研究进展。
历经10年的积极,项目组已乐成绘制了麻风的遗传学图谱,揭示了哪些人易感麻风菌及为什么发病的科学题目,对于消除千百年来公众对麻风传染的恐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现在,项目组还构建了基于风险基因的麻风风险预测模型,开发了筛查芯片,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锁定麻风发病高危个体,开展精准化学防备,改变了既往“一人发病,全村吃药”的传统模式,为消除麻风原发危害奠定了科学基础。
在国际集会上介绍中国经验。 张福仁团队供图
消除次生危害让“赌命”药只救命
张福仁至今清楚记得他刚工作时的一段顺口溜:送药得手,看服进口,咽下再走。
这12个字形象地再现了当时中国麻防工作者的负责态度和敬业精神,但张福仁却苦笑着说:“那种工作责任心让人佩服,但现在来看,仅靠如许的敬业精神并不能全面消除麻风危害。”
氨苯砜是治疗麻风的第一个有效药物,自1951年起救治了数以万万计的病人,但也使服药者面临药物高敏综合症(DHS)的风险——氨苯砜会导致1%的服药者发生DHS,DHS的死亡率达10%。
可要想治愈麻风,又非服氨苯砜不可。所以,氨苯砜一度也被称为是“赌命”药,赌赢,救命;赌输,送死。
因此,确定哪些人服药后发生DHS并阐明其发病机制,成为项目组要解决的第二个科学题目。
“荣幸女神再次光顾了我们。”张福仁称,2013年,课题组发现发生DHS者均携带同一等位基因—— HLA-B*13:01,不携带者则不发生DHS,从而确定该因子为DHS风险位点,研究论文再次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美国德州西南医学中心David Khan教授在回顾了药物遗传学的研究汗青后以为,DHS风险因子的发现是1950年以来该领域的4个代表性发现之一。
随后,项目组把上述发现转化为应用技术,乐成研发了风险因子筛查试剂盒,为天下所有服用氨苯砜的患者提供疗前检测,防备了DHS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至此,麻风的次生危害得以消除。
同时,项目组还发现麻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共有的多效性基因,这些发现揭示了人类疾病谱由慢性感染性疾病向自身免疫性疾病变迁的规律,提示随着麻风等慢性感染病发病率的降落,炎症性肠病、阿尔兹海默病等免疫相干疾病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为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张福仁不停对峙在诊疗一线。图为在门诊为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查抄。 张福仁团队供图
走出麻风防治两大误区
张福仁表现,科研攻关解决的是医学困难,而要在社会上消除麻风危害,还需相干医生和公众共同。
在临床医生层面,他们需提高对麻风的警觉性和对麻风早期诊断的能力,以便迅速准确地甄别出麻风患者。同时,有条件的省市最好创建转诊通道,使可疑患者及时得到确诊。
据张福仁介绍,在山东,已创建了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领衔的、链接全省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皮肤科医师的转诊中心。该中心运作4年多来,已接诊3000多例诊断不明的疑难患者,此中被确诊的30例麻风患者得到了早诊早治,有效消除了危害。
“麻风本是皮肤科的一种病,被从皮肤科分离出来已经整整一个甲子,是时候把麻风‘还给’皮肤科了。”张福仁说。
对于公众而言,张福仁以为也要消除两个误区:一是觉得麻风已经消失,二是“谈麻色变”。前者致使患者警觉性降低,有病不就医;后者导致无谓的恐慌,以及对麻风患者和康复者的排斥与歧视。
张福仁强调,现在以及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麻风危害都将依然存在。但治愈的麻风患者没有传染性,新发病人在服药24小时后也不会传染。“科学技术的进步使麻风可防可治不可骇已经成为现实!”
2019年6月,受科技部委托,张福仁(前中白衣者)举办发展中国家麻风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 张福仁团队供图
为全球麻风防治贡献中国气力
已故中国麻风防治协会首任会长马海德博士早在1985年就曾说过:国际社会现在资助我们开展麻风防治工作,将来中国的科技发达了,也要回馈国际社会,资助世界上其他国家消除麻风危害。
作为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的现任会长,张福仁不停牢记着马老的这番话。他称,中国在麻风防治领域的科技已经从跟跑、陪跑,到了现在的领跑,我们已经有能力去资助其他国家了。
应邀访问印尼麻风村,指导麻风防治。 张福仁团队供图
在科技部重点研发筹划的支持下,张福仁领导其团队已乐成创建了国际麻风防治研究合作/培训中心,将研究结果在多个国家推广。他还应邀到场世卫组织“全球消除麻风危害2021-2030规划”订定,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贡献中国气力。
尽管如此,张福仁仍有些难以释怀。他说,麻风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仍不非常明白,其埋伏期可长达30年,彻底消除麻风还任重道远。
回顾近十几年的攻关之路,张福仁说得最多的是“感恩”和“荣幸”。记者在多次追问后,才从他的一些轻描淡写的形貌中,感受到他们一起走来的艰苦——那是由无数个不眠之夜和节沐日无休串连起的忙碌日子;是当初去调研时,被不想暴露隐私的患者放狗追咬的尴尬,和在云贵川大山中屡遇险情的惊慌;是陷入瓶颈时的苦恼和抓狂,以及在寻求合作者时一度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的郁闷和窘迫……
在中国,麻风防治和研究本属冷门领域,一些社会私见甚至歧视更是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局面。当记者问张福仁是如何做到不停“服从阵地”时,他发来一副他自创的对联:
几代人一甲子聚焦一个病不忘初心
国表里多学科团结攻难关牢记使命
横批是:消除麻风危害。(完)
泉源:中国消息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广告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