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069|回复: 20

吴军:怎样给孩子更好的教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9 10:42:2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技发展到今天为教诲带来了什么?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诲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通识教诲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近日,原腾讯副总裁吴军接受中国教诲消息网专访,与记者谈了谈他心目中“好的教诲”。
从“通才教诲”到“通识教诲”
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诲?吴军认为,大学的教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通才教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才为主的研究生阶段。在本科生阶段,学生们接受的应该是“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 )”,而不仅仅是“雕虫小技(Skills )”。硕士阶段则须要学生把握一种服务于社会且能安身立命的手段,以学到一些知识为目标,到了博士生阶段则要求为世界贡献新的知识。
无论是在大学还是中学、小学等差别时期,吴军都提倡恭敬规律、因势利导的教诲。“一个7岁的孩子,你不能把他当做一个12岁的孩子来养。”吴军表示,在孩子差别的成长时期开发他们差别方面的能力,比如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教诲做到顺应天性,就不会有大问题。
那么,孩子在各个阶段应该学些什么?吴军十分推崇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代价》一文里所提到的“教诲的目标”。斯宾塞认为,我们教诲的目标是为未来完善的生活做预备。在他看来,完善生活至少包罗几个方面: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目标在抚养和教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吴军将其概括为:须要的知识、为人父母的知识、社会公民的知识以及锦上添花的知识。
吴军认为,在“须要的知识”里,除了与谋生相干的技能教诲外,进步综合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举行通识教诲。“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数学,以致学习科学?通识教诲是下一代的生存工具和生活艺术。”吴军表示,“没有好的通识教诲,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就不会有后劲。”
天赋也须要“试错”
通识教诲能为孩子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基。那么,怎样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孩子独有的天赋之处?“孩子未来会干什么,没有人知道,他本身也不知道。他大概14岁的时候想当大夫,15岁的时候想当律师,到了18岁又想去学计算机了。”吴军表示,“不能从小就把孩子给限定住,要只管把孩子的打仗面、知识面拓宽。”
在吴军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诲的目标就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某种程度上“放纵”孩子,让他们自发地去学习进步。
基于此,吴军给家长提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多和孩子聊聊天。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多方面引导孩子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我写了很多历史书。之所以会对历史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小时候我父亲给我讲了很多多少历史故事,我才开始读一些历史读物,后来还到找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历史。”吴军说道。
二是要在能力范围内尽大概为孩子创造试错的条件。吴军的二女儿在探求“天赋”的过程中也实验过画画、排球等多个项目,但最终都因为不喜好而没有继承,不外她也在吴军的陪伴下慢慢找到了两个喜好的活动,一个是打高尔夫球,另一个是唱歌剧。吴军一家人都不唱歌,谁也没有想到二女儿有声乐天赋,她的音域能达到高音F,仅仅学了一年就拿到了奖,还到卡内基音乐厅去举行了演出。“孩子的天赋要靠家长去观察、去挖掘。” 吴军表示,“家长不能偷懒,要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仔细去发现。”
科技,让孩子更好明白世界
在吴军看来,通识教诲的目标之一,是让孩子更好地明白世界,并了解世界是怎么运作的。科技,恰好是孩子明白世界的绝佳角度。
抱着如许的想法,吴军便着手将其2019年所出版的《环球科技通史》改编成更恰当青少年阅读的科普类读物。近日,这本《给孩子的科技史》也正式跟读者们见了面。用石头砸开坚果,人类开启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为了吃口热乎的,有了钻木取火。为了和野兽抗争(battle),发明了武器。为了通报经验,有了语言、笔墨。为了精神需求,引发了文艺复兴……吴军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带着孩子们翻阅人类科技文明史,感受从古到今科技是怎么一步步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从而进一步领略科技发展的魅力。
“大家都认可,一个当今最优秀的大夫,比50年前该领域最好的大夫程度更高。但是没有人敢说当今的某个钢琴演奏家弹得比肖邦好,也没有人敢说现在的某位墨客写诗胜过李白。”吴军说道,“与艺术或者其他领域差别,科技有一套方法,大家遵循这个方法,就能在前人基础上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可重复、可叠加的。”
吴军认为,正是科技这种不停更新、迭代进步的特征,在孩子的教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孩子们了解科技,更利于造就他们通过一套系统的方法去做事,会更加善于归纳总结。所以,关于科学的教诲和科普教诲对孩子都是很重要的。”
科技对于教诲的影响不仅在于此,科技本身的发展也为教诲提供了更多的思绪。吴军介绍了美国一个研发机构的教学实践案例,通过数据统计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对一个班级里学习进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正常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节奏下,平均须要教9个月的课程,4个月就学好了。 “一个知识点,一些学生听一遍就懂了,有些学生大概得听两遍乃至多遍才懂。怎么进步服从,让教学效果最大化?技能就是最好的帮手。”吴军说道,“从这个角度来看,进步了教学和学习的服从,实在西席和学生的负担也就减轻了。”
吴军曾在《大学之路》里写下过如许一段话:“教诲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不必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跑到一半就不会再跑了,只要你在自我教诲的蹊径上坚持得足够久,一定能够成为谁人笑到最后的人。”试想一下,在对孩子的教诲上,如果也能像科技一样不停更新自我、迭代认知,也许我们可以遇见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中国教诲消息网记者 彭诗韵)
作者:彭诗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3 12:26: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有这样的大学吗? 通识教育 + 专业试错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2 17:52:1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自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12:51: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好的教育应该是人格完整的教育,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2 07:20: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多的作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4 15:14: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让孩子更好理解世界。非常认同,正在践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2 10:47:0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让孩子更好理解世界。沟通,让父母更好的理解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6:25:3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7 09:52:4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给一个答案…最好的教育来自父母本身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18:50: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及全民普通高中义务教育才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