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冬后,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日照时间渐渐缩短,气温逐步下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侯茜提醒,立冬事后应当做好防寒保暖,同时注意饮食温补以及适当活动。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的阳气收藏,而寒为阴气。因此,立冬养生应遵照“冬藏”的原则。所以说冬季在起居方面应当要早睡晚起以包管充足的就寝时间,从而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注意防寒保暖
在冬季,人们假如不能应时增长衣被,进而感受寒邪,那么就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轻易导致老年民气脑血管、呼吸系统、关节等部位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因此冬季防寒非常告急,在添减衣物的同时,尤需重视关键部位的保暖,避免因受寒而出现感冒、咳嗽、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
注意头面部的保暖。外出时,戴上口罩、帽子或耳罩,以预防感冒、咳嗽、冻疮、面瘫以及头痛的发生。
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是人体护阳的屏障,所谓“背不寒,则全身不寒”。对于老人、儿童及慢性病人群来说,背部保暖尤为告急,穿一件贴身背心,就能保护背部不受寒。
注意膝关节的保暖。有关节炎的患者可戴上护膝,或选择加厚的秋裤,且不宜负重,从而保护好膝关节。
注意双足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足生”。在这里建议各人可在晚上9点左右用温水泡脚,泡脚时可按摩足底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既能御寒防冻,也能促进就寝。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20分钟。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可适当缩短泡脚时间。
适当活动锻炼
冬季仍需对峙锻炼,俗语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所以,在锻炼之前先进行舒展肢体的热身活动非常告急。适度的活动可增强抗病能力,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大雾中锻炼。同时在活动后要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以防感冒。此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应避免剧烈活动,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应在阳光充足的时间锻炼,避免受寒诱发疾病。
饮食宜温补
冬季对应人体的“肾”,而人体的肾精需顺应时节封藏在体内。因此冬季进补的关键就是补肾。建议多吃一些黑色补肾的食材,如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黑枣等。相反,不宜吃过咸的食物以防止耗伤肾精,如海带、紫菜等。另外像螃蟹、海虾、西瓜等寒冷食物要尽量少吃。
在冬季,假如有乏力、气短、腹胀、头晕等症状的气虚人群,可适当吃黄芪、党参、太子参、山药、大枣等。而阳虚怕冷者可多食用牛肉、羊肉、龙眼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等,且忌食生冷的食物。
立冬时,秋燥尚未完全消退,天气却越发寒冷,这时也是老年人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哮喘的高发季节,此时常吃萝卜既能增补必须的维生素,也能润肺化痰止咳,理气消食通便。
侯茜主治医师还推荐了一款以羊肉为主要食材的药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洗净加工后切块,当归、生姜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功效:本方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中补虚、温阳补肾、祛寒止痛的功效。此方实用于齐备虚寒之症,如怕冷、女性痛经、月经后期等,血虚患者、轻易感冒者、年老体虚久病者。但是,阴虚火旺体质人群不适宜服用此方。(张鑫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