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61|回复: 0

一颗黄豆里的陕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2 23:32: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地大物博,一条秦岭划开了南北,自此,南有米北有面,形成了迥乎差别的饮食差异。

然而,豆类这一物种,却以密布星罗的趋势,从两广、长江黄河、江南、东北,调和统一了饮食界。
在中国人的吃豆史中,斲丧量最大的,不是红豆绿豆,而是更具有普世情怀的黄豆,它是豆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

早在五千年前,黄豆就已开始莳植,并伴随着华夏文明的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作为五谷之一,黄豆是我国的主要口粮,历史也不乏给这颗豆子以笔墨:《诗经》中,有300多篇诗歌提及大豆(古人忌讳“黄”字,因此多以大豆称谓);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中,用以比喻手足相残的“煮豆燃豆萁”也是黄豆;陶渊明弃官归故乡后,在南山下,与大小儿种豆南山下,每日带月荷锄归。

而与豆子结缘并名传至今的还有一位,那便是王致和。王致和是安徽省人,中举后进京赶考未中,滞留都城后操办起了臭豆腐的生意,其在店门上书有一副对联:“可与松花相比美,敢同虾酱做竞争”,横批是:“申明狼藉”,豆腐店很快名声大振,清末传入宫廷御膳房,成为慈禧的日常小菜,赐名“青方”,从此身价倍增,并流传至今。

在每个黄豆生长的地方,都有深深刻有本地文化烙印的独特吃法,陕西作为黄淮流域的大豆优势产区,也是我国莳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产区之一。
在这里,一粒黄豆被演绎出多变的吃法,
也在四季中丰满了陕西人的餐桌。

二月二龙仰面,陕西除了棋豆,炒黄豆也是老少咸宜的节令吃食。
黄豆过水后,下锅小火翻炒,肯定要勤翻锅避免炒糊,等到豆子表面破皮,洒点盐水提味继承炒,此时的豆子在锅里劈啪作响,焦香味也开始弥漫,锅旁的毛小子们早都馋的不由得抵着烫捞两粒吃了。

炒黄豆摊开放凉后装袋,就变成了百口人都爱的零嘴。吃着酥脆可口的炒黄豆,是老妈妈们下战书茶时的社交工具,酒瘾大的大爷,就着几粒黄豆也能下半瓶西凤,就连小学的桌兜里,一包炒黄豆都能多换出几张画片,可算是硬通货哩。

豆腐脑在大部门民气中,不算是多忒的小吃,毕竟南北都有,南方人给起了个软和的名字叫豆花,吃着也带着甜味,北方的豆腐脑则以酸咸口撑起了粗犷,顶上还配有咸菜丁、黄豆粒粉饰。

乾县豆腐脑却算得上特别。它软硬适中,咸淡适度,色白洁净、口感柔软,仿似带着江南的风情,不经雕饰的它,却用一勺油凶恶子激香的调料水标明白自己北方的身份,一小碗里汪汪的辣油,卷着酸咸辣味儿,一口囫囵的啥都有,汇成了一个香字。

乾县豆腐脑虽是小摊上的常客,一个小车,一张小桌,几把小椅,就可以支棱出一个店面,但在制作伎俩上从不缺风雅。

它的功夫,全藏在反复的拣豆、磨浆、熬汁、点卤,得从凌晨三点就开始折腾,重复多年,才能练就筋骨穣活,搅而不散的质地。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子,这也是好多人除了乾县再难寻滋味的原因。

陕西作为中国的白菜心地带,陕北、关中、陕南的气候各不相同。汉中地处秦岭以南的汉水河畔,自古来就有西北小江南的美称。
在汉中美食里,菜豆腐从农家的红白喜事,到达官显贵的待客餐桌都有其身影,作为菜和豆腐的融合菜,菜豆腐的制作也极富地区特色。

直到成为豆浆,菜豆腐与普通豆腐的制作并无二异,但在扬浆的本事上,菜豆腐用的是本地特色的浆水,豆浆被酸浆水点后,渐渐成型,此时加入清洗干净的青菜碎大概小白菜、和洗淘完毕的大米,小火慢煮直到熟后方可食用。

汉中菜豆腐考究汤多米少、饭稀豆腐多,上桌前,还得加几勺现制的小料和油凶恶子,搭配的火红才能上桌,青菜的翠绿与辣椒的红相映衬,更凸显的豆腐的香浓,入口生津开胃,余味无穷。

在陕北,黑豆和黄豆一样平常被统称为黑豆,在庄稼劳绩欠佳的年岁里,黑豆和小米是陕北人粮袋子的主角,钱钱饭也是在如许的背景下被“发明”的度荒饭。

钱钱就是把豆子过水泡软后,用石碾压成的薄片,碾后的钱钱煮制后更容易消化,因形似铜钱,被称为钱钱讨个彩头。
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曾在村民家尝到了钱钱饭,临走时说:“子洲黄豆真好,早上吃了钱钱饭,一天神清气爽。凉拌黄豆芽菜也很不错,你们肯定要多种黄豆”。自此,子洲黄豆和钱钱饭被口口相传。

黄豆钱钱在锅里煮到半熟时,考究的婆姨还会加入小米、红薯、豇豆、玉米仁、麦仁等,增长风味,也让钱钱饭成了当下粗粮细作的陕北美食代表。

老陕们是麦子养大的,爱吃馍是天性。但在陕西,泡馍可不止是羊肉泡和小炒,宝鸡的豆花泡馍和渭南的豆腐泡馍,以豆浆为汤,撑起了泡馍的另一片江湖。

宝鸡的豆花泡馍以凤翔最为正宗,豆花则是介于豆腐脑和嫩豆腐的软度之间的豆制品。在一锅热气腾腾的豆浆中,把锅盔快刀片成薄厚恰当的馍片,让豆浆浸透泡软馍片后,取豆花,软软的覆在碗上。
再加入调料、绿意盈盈的葱花、麻花,配一大勺红艳的油凶恶子,这一碗雪白艳丽的豆花泡馍,咸辣香窜,浓烈细腻,是在东府绵长的饮食文化中,最为夺人的一篇。

渭南的豆腐泡馍,形态大抵与宝鸡豆花泡馍相仿,差别的在于此处用的是更为敦厚的石子饼,腌香椿是豆腐泡馍的秘制顶料,当然,洒一勺油凶恶子是激发老陕们味蕾的共同语言。在渭南咥豆腐泡,还得配一碗点豆腐时的清浆,这碗有点像老北京豆汁的放下武器版,口感上清爽微涩,主在食后解腻润燥,也让体验上多了些酣畅。

灞源镇位于蓝田县秦岭北麓的灞河发源地,这里水质甘美清澄,做成的自磨浆水豆腐干远近著名,老一辈的山村农户都有挑着担子卖豆腐的经历。

除了水质,传统的老匠人伎俩也是灞源豆腐干得到外界认可的原因。灞源豆腐的原材料都是产自山区生长期在七八个月的黄豆,豆子提前泡一夜,然后用祖辈传下来的浆水点锅工艺,先加压制成豆腐,再反复盐水煮泡、晒干四五次,方制成口感细腻、耐嚼无渣、筋道味长的灞源豆腐干。

色泽黄亮的豆腐干,可以沾细盐辣椒吃,还可以调凉菜、下暖锅,已经成了极具代表性的灞源伴手礼,沿着G40高速路旁,甚至自觉形成了灞源的豆腐市场,一年四季都有农户摆摊卖豆腐,把灞源味道送往各地。

一粒黄豆,承载的是四季和历史
从越狭窄的视角中,我们越发现着陕西的大和广
这片地皮,也在影象中越发清楚和沟壑升沉
越发的温暖起来
西安人的零食 /到底有多硬核
一天不吃面 / 就等于一天没吃饭
非遗梆梆肉 / 市井与浪漫
西安馍界 / 生存指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