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0

[汽车天地] 遇难者眷属回应雷军:鲜活生命已经离世,车企应当对悲剧有充足的敬畏之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 21:12:52|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车企,应当对悲剧有充足的敬畏之心。”

4月1日深夜,面对雷军最新声明,安徽高速小米SU7事故遇难者之一罗某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现,“鲜活的生命已经离世了,盼望公司能给我们一个更具体的说法。”




“我们现在的诉求,是盼望把更多事实告诉大家,也盼望能对外具体通报车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免后续再发生悲剧,如果不吸取教导的话,后面还是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盼望能因此有所警示。”该眷属坦言。

“不过,现在网络舆论的力量太强大,我们可能后续也会保持沉默。”该眷属表现。

此前遇难者罗某母亲表现,根据小米现有的公开声明,无法解释车门为何无法打开、车辆和水泥护栏相撞后因为什么原因燃烧、智能驾驶切换时间为何只有2秒等一系列问题,显得避重就轻,“我的诉求是早一点把事情的真相厘清。”

宁德时代回应小米SU7事故


4月2日消息,有投资者提问: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对此,宁德时代回复:不是我们的电池。

4月2日上午,记者致电小米汽车官网客服热线,询问小米SU7搭载的是什么厂家生产的电池。客服人员回应称,小米SU7分为标准版,Pro版以及Max版。其中标准版搭载的是弗迪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电池,“两种电池混装的,是随机安装的,车主在购车时不能选择。”前述客服人员增补道,Pro版以及Max版仅搭载宁德时代生产的电池。 对于宁德时代发文,客服称目前没有得到更具体的消息,对于事故涉事车辆搭配的是哪款电池,临时无法得知,后续可关注小米官方公示。

锋面评论:该重新定义的

是车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潘高峰/文


3月29日深夜,安徽铜陵的高速公路上,一辆开启NOA智能辅助系统驾驶的小米SU7撞向水泥护栏,引发大火。

这起被公众称为“小米造车时代第一案”的事故,不仅扯破了三个年轻生命与世界的关联,也折射出智能驾驶狂飙突进中暗藏的多重危机。

那些曾被雷军称为“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技术参数,在真实世界的复杂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事故车右前侧撞上隔离带的偏置碰撞场景,曾在中保研64km/h测试中获得G级评价,但97km/h的现实冲击冲破了实验室安全边际。更值得警惕的是,车企引以为傲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此次事故中疑似失效。

小米官方承认其AEB功能“不相应锥桶、水马等静态停滞物”,而行业测试显示,即便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对施工路障的辨认乐成率也不敷60%。这种技术边界的含糊性,与发布会上“135km/h刹停”的宣传形成反差,也袒露出智能驾驶从“实验室神话”到“现实场景”的落差。

小米在事故次日即公布了27分钟内12次系统交互的完整数据,精确到方向盘转角22.0625度的细节,但却与眷属“从未接到慰问电话”的控诉形成鲜明对比。小米在最初的回应中,暗指驾驶员不是车主的说辞,显得岑寂而冷血,也引发了更多的质疑。

刺痛公众神经的,还有碰撞后车门未能自动解锁的生死困局。尽管小米用户手册提及“机械应急拉手”,但在电池包严重变形、电气系统失效的极度场景下,这种计划能否真正打开生命通道?据清华大学新能源车辆研究中心数据,在2024年环球电动车事故中,碰撞后起火概率达传统燃油车的3.7倍,而车门电子锁失效导致延误救援的案例占致死事故的19%。国家缺陷产物召回数据显示,2024年已有17款电动车因“断电后门锁失效”被召回,袒露出电子架构安全冗余的行业性缺陷。

此次事故也撕开了智能驾驶狂热的另一重面纱:在比亚迪掀起“智驾平权”运动、10万元车型标配高速领航的行业浪潮中,安全冗余正被成本控制悄然侵蚀。有工程师透露,某推行智驾平权的车企销售端泊车演示失败案例逾百起。这种“硬件先行、软件期货”的商业模式,事实上将用户置于技术迭代的试验场。

小米虽强调了“警方主导调查”的程序正义,但自动驾驶特有的算法黑箱、人机责任含糊等难题,使得大量类似案件调查周期超过18个月。当车企既是技术提供方又是数据控制者时,即使是“第三方调查”,也难免陷入公信力困境。

要跨越这场信任危机,小米乃至整个行业都需要重构安全体系。起首是技术层的“失效-安全”机制,要在纯视觉方案中引入多传感器冗余,将AEB相应范围扩展至更多停滞物,针对高速碰撞场景强化电池包结构性防护,创建超越国标的安全阈值。其次是人文层面的“生命优先”相应。可以借鉴特斯拉CEO亲赴事故现场的履历,创建“15分钟眷属接触-48小时技术解读-72小时赔偿启动”的应急框架。将冷冰冰的数据通报,转化为有温度的生命关怀。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行业标准的重构。国外正在推行的“自动驾驶数字黑匣子”制度值得借鉴——强制记录碰撞前30秒的传感器数据、系统决策日志,经区块链加密后供多方查验。唯有创建开放透明的技术伦理共同体,才能克制事故调查陷入数据的“罗生门”。

调查还在进行,一切尚无定论。但无论结果怎样,在智能驾驶从“辅助”迈向“自主”的临界点上,小米的事故好似一记警钟:任何技术进步都不能凌驾于生命之上,比“重新定义驾驶”更迫切的,是重新定义车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hr/>新民晚报(作者 潘高峰),综合澎湃消息、界面消息
编辑:李争
编审:陈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02A0692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