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大品牌换经销商很正常,但无人接盘已成为新常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0:5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刘春雄
泉源 |新经销
导语已往经销商对厂家说“不赚钱”,但买卖照样做。“不赚钱”只是发发牢骚;现在说“不赚钱”就不干,连牢骚也不发了。

崩盘在即



快消品大牌换经销商并不新鲜,但找不到接盘的经销商很新鲜。


以往换经销商,厂家是自动。厂家对经销商不满足想换商时,一堆等待接盘的。


现在大品牌换商,很多是经销商自动不干了,被迫换商,而且经常无人接盘。





今年在一线与经销商接触比较多,超过100多位经销商。听听下面经销商们的议论。


“有个品牌在我们县换了两三个经销商了。”


“我们县没人愿意做XX品牌了。”


“XX厂家最近找我了,我没做。”


“去年厂家给我发了个最佳合作奖,我现在不准备做了。”这是一位经销商在微醺状态下说的话。


2016年,我写了《经销商说不干就不干了》,提出“经销商对大牌说不”,当时还是个案,并不普遍。但是,我对这类苗头还是很敏感的。


2023年,我写了《大商正在放弃大牌》,已经有了一定普遍水平。但是,像今年这样普遍的现象,我仍然很受惊。


说真的,我真为快消品头部品牌的渠道体系担心!快消品渠道体系团体已经到了崩溃的边沿。


厂家换商很正常,某个厂家找不到接盘的经销商也正常。但是,当大品牌厂家团体出现换商困难时,就不正常了。


德鲁克说,如果一个岗位连续3人做不好,一定是设计了一个“只有上帝才能胜任的岗位”。同理,如果那么多经销商都不愿接大品牌,那么,现在的经销商也是“只有上帝才能胜任”。



经销商自动收缩经营



从渠道环境恶化看大面积换商现象是一种视角,从经销商自动收缩经营是另一种视角。当频繁换商酿成经销商自动收缩经营时,厂家将面对更加难受的渠道环境。


我把渠道环境的恶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厂商关系恶化


压货、垫资、不赚钱。这是以往经销商诉苦厂家的三大绝症,也是深度分销走到尾声的变异动作。诉苦归诉苦,但离崩盘还很远。


压货,厂家不停在压。但经销商也有应对压货的招数。严格讲,不能看作影响厂商关系的重要因素。


垫费用,不停是普遍现象。同样不应该成为厂商决裂的重要因素。


不赚钱,其实也是多年的普遍现象。虽然大品牌不赚钱,但至少能带货啊!好像也不是导致目前厂商关系如此严峻的原因。



第二阶段:渠道环境恶化


从个案性的厂商关系恶化,到普遍性的渠道环境恶化,更为致命。


一是一线品牌对经销商业务员的“全控”。一线品牌,基本上对经销商的业务员建立了一套内控系统。独立的队伍,厂家发工资,厂家管控。





这种管理方式,站在厂家立场当然没错。但是,却打乱了经销商传统的利润模式:用品牌带杂牌。品牌走量,杂牌赚钱。因为一线品牌对业务员的“全控”模式,经销商没有了带杂牌的时机,还要一线品牌有何用?


二是休闲零食硬折扣下沉至乡镇市场,经销商以前利润最丰厚的零食这个长尾品类,忽然厂店直供了。我在北方乡镇走访时发现,乡镇的零售业务几乎全部被“零食硬折扣店”吸走。


三是“胖改”和连锁店的“厂店直供”系统,让经销商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商超店“胖改”,连锁店直供,小店B2b供货,留给经销商的分销空间已经很小了。分销作为一项买卖,或许正在消失。


四是长期政策压货带来的代价倒挂,让经销商看不到希望。营销专家牛恩坤老师说,已往政策一用就灵,长期使用的效果就是代价崩盘。代价崩盘带来渠道崩盘。


第三阶段:经销商自动收缩经营


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以前经销商说不赚钱,只是口头算账不赚钱。或者说,单算一线品牌不赚钱,综合看还是赚钱的。现在综合算也是不赚钱的,而且没有了赚钱的希望。


已往经销商对厂家说“不赚钱”,但买卖照样做。“不赚钱”只是发发牢骚。


现在说“不赚钱”就不干,连牢骚也不发了。


渠道环境的长期恶化,特别是零售商主导的厂店直供,经销商看不到希望了。于是,经销商开始自动收缩经营。凡是短期不赚钱的品牌,一律砍掉,无论大品牌还是小品牌。有的甚至短期内砍掉了一大半品牌。


这个时候,其实到了深分体系崩盘的时候!深度分销模式支撑的渠道体系难以为继了。



渠道驱动过度



去年,我与一位已经离职的某大品牌总监交流,说到老东家销量下降的问题,他的答案很简单:已经卖了10多年的大单品,怎么可能产生增量?


这句话点醒了我。为什么10年前造就的大单品现在还是主导产品呢?因为目前环境下,深度分销体系已经丧失了推新能力。





2020年以来,凡是推新推高(新产品,高端产品)比较乐成的品牌,目前的厂商关系是比较调和的。偶有换商也不影响大局。


老产品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却还寄希望于高强度的深度分销扩大销量。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只会搞乱渠道体系。


整个渠道体系,长期是呈高压式的分销之中。唯独缺乏推新推高的能力。


一线品牌在互联网环境中,普遍丧失推新推高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渠道问题的根源。


为什么一线品牌会丧失推新推高能力呢?我认为有两大原因:


一是受负面环境因素影响,向下“内卷”,而不是向上“破局”。


向下“内卷”我不反对,但不能只有单向内卷战场,还要向上“破局”,应该双线作战。即使是在所谓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也要有坚定地向上破局的勇气和能力。饮料行业近几年表现相对不错,就是向上“破局”乐成。


二是一线品牌熟悉的双驱动模式失效。


品牌驱动+渠道分销驱动,这是一线品牌之所以成为一线品牌的双驱动模式。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品牌驱动模式失效,互联网化的品牌驱动模式还没有把握,只有加码渠道驱动。因此,渠道驱动过度,就成为目前扰乱渠道体系的关键。


目前的厂商问题,是厂家渠道驱动过度造成的。换商办理不了问题,只会影响渠道口碑。



换商不是解药



大品牌也经不起频繁换商。前几年,一线品牌换经销商也比较普遍。但还有人愿意接盘,甚至愿意自动接盘。究竟手中有大品牌,铺货相对容易,终端客情也比较好做。


但是,当换过几次经销商后,再换经销商就比较难了。因为口碑下降了,市场问题很容易在换商过程中积累。


如今更出现一种现象,换经销商后只经营几个月,又再次换商,口碑就更差了,会出现无商接盘的现象。


现在厂家的KPI很刚性,没有给一线业务员缓冲的空间。不少一线快消品牌还像去年的白酒品牌一样,不愿意让报表难看,积极营造销量不下滑的假象。所以,换商的过程中,多半是不愉快的,市场交接是有问题的,费用结算是有纠纷的,代价体系是紊乱的。


这种现象经历一次,市场可能认为是经销商的问题,经历多次,就是厂家的问题。


现在经销商在经营上普遍倾向于保守,不参加招商会、不接新品、不增人员、不愿意垫资,赚钱就做,不赚钱就放弃,普遍不看好将来。


在这种氛围之下,换商只会越换越差。


问题不在普遍换商,而在于厂家要改变。


不改变,就崩盘。





崩盘是集体转型的先兆



这么普遍的渠道现象,绝不是更换经销商能办理的。同理,经销商收缩经营也不是出路,却是集体转型的先兆。


某大牌经销商跟我说,厂家为了应对销量下滑,加大线上投入,短期内线上销售份额增加一倍多。我认为这样只会加速渠道崩盘。在缺乏推新能力的条件下,线上份额增加只会加速经销商离场。投流和乱价买来的销量,不会挽救企业。


无论是厂家和经销商,都要做好渠道崩盘的准备。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迟早要面临的现实。


对于厂家而言,要重新梳理渠道。


第一,大型终端,厂店直供是必然选择。


第二,对于经销商,引导转型用户运营商,或者造就一批新型运营商,负担起渠道推新推高的能力。否则,企业没有活力。


第三,厂家与B2b平台直供的时代可能来了。在大厂主导B2b的时代,厂家与B2b平台有一言难尽的关系。渠道崩盘,但与b端的供货关系必须得到保证。新的供货关系可能是B2b平台。


对于经销商而言,大致有三大选项:


第一,有规模的经销商,要冲一冲B2b平台。渠道崩盘的效果,就是B2b平台负担品牌商与零售店供货关系的重要渠道。因此,B2b一定会在渠道崩盘的时间点迎来大爆发。当然,我说的不一定是当下,现在只是有了渠道崩盘的先兆,不是真正的崩盘。


第二,转型运营商是重要选择。经销商以商贸赚取差价,运营商以推广获得职能补贴。当然,目前的运营商也会受益于新品销量增长的利润。


即使经销商不愿意转型运营商,也会有一批年轻的运营商崛起。通过近几年的用户运营实践,我大致清晰了他们的画像。20-40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轻资产运营,有一支能独立支配的推广队伍。


第三,收缩、退出。渠道必然有大量经销商出清。出清有自动退出与被动退出两种。收缩是自动退出的第一步。





打造新型运营商



前面反复强调,那些推新推高能力强的企业和经销商,活得非常滋润。但是,推新推高的方法已经不再是市场部的品牌驱动,加上销售部的渠道驱动,而是新型驱动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效的推新推高模式,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方法。根据目前我的实践,有两支队伍非常重要。


一支队伍是场景部。深入消费场景,通过bC一体化形成用户认知。这是目前已知非常有用的方法。处于断崖式下滑的白酒行业,正在普遍实践。


一支队伍是飞行队。飞行队是目前很多企业一支活动性队伍,在需要突破的市场,加上一支生力军,带动区域突破、转型。这支队伍的另一个代价,就是用户运营模式的宣传队、锻练队。


上述两支队伍,不是市场部职能,也不是销售部职能,而是一支两者结合的新职能。无论是线上的UGC传播,还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用户运营与传播,都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


#经销商#消费#零售#食品#饮料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1A0421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