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这桶“国产铀”,含金量有多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3:24|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2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顺利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标志着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突破,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时间即生产生产品,创下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
天然铀是紧张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紧张物质基础。作为我国核地矿事业发展70年来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该项目第一桶铀乐成下线,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阶段,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同时也将大幅度提拔我国天然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的重大实践成果。它构建了以‘绿色环保、远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质高效’为焦点的现代化铀矿山生产要素,乐成打造了新一代的智慧矿山标杆。通过采矿全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分析,实现了铀矿开采的可预测、可控制。”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以往我国铀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南方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近20年来,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由此,“中国铀都”开启了由南向北的大迁移。特别是在2023年,我国发布十大铀矿找矿成果,预测超过280万吨铀资源,主要的铀资源就集中在北方砂岩型铀矿,此中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铀资源基地。


目前,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国铀一号”技术将全面应用、加速推广到松辽、二连、鄂尔多斯、伊犁等我国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支撑建成一批新的铀矿大基地,全面保障核能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
开建仅一年的“国铀一号”示范工程
就生产出了第一桶天然铀产品,
解锁了鄂尔多斯盆地
砂岩铀海的无限潜能,
奠基了“新铀都”崛起的基石,
为中国能源安全的“铀盾”
注入了最硬核的底气。
那么此刻,
这一桶沉甸甸、金灿灿的
“黄饼”究竟意味几何?
这背后,
是怎样的技术密码
撬动了北方砂岩“宝藏”?
又引发了哪些深刻的产业变革?
亲历中国铀业技术四代跃迁的
“老铀业人”、
中国铀业总工程师苏学斌,
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工程的秘密面纱。


技术革命:点铀成金,解锁北方砂岩
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先进铀矿采冶技术实践”,它的技术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学斌(以下简称“苏”):它是一次系统性的技术跃迁,其焦点在于“绿色、高效、智能”三位一体。首先说它的绿色在于对环境的“近零影响”。我们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原地浸出(地浸)技术。简单说,就是像“打点滴”一样,将特制的溶浸液通过注液井注入地下矿层,在地下直接溶解矿石中的铀,再将富含铀的溶液抽回地表处理。全程不开挖巷道、不破坏地表生态、无放射性废渣排放。特别是CO+O地浸新工艺的应用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这彻底颠覆了传统“先破坏、后管理”的矿冶开发模式,实现了开发与环保同步进行。
第二要说的是高效快浸快采。比如数字建井技术,通过精准设计和施工,使铀浸出服从较传统工艺提拔了一倍以上,真正实现了“快浸快采”。我们创新的“定向割缝”过滤器工艺,能精准控制溶浸液流向,像“导航”一样让溶浸液只流向目的矿层,既提高了资源采取率,又避免了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还有“动水位智能测算”技术,无需额外工具就能实时掌握井下动态,优化生产调节。这一系列创新极大提拔了我们的采冶服从,稳稳支撑起“单体千吨级”的产能。
第三,智能远程掌控。我们建成了国内首个地浸铀矿山智能化远程管控中央。在千里之外的公司总部,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就能对内蒙古的巴彦乌拉、通辽钱家店等铀矿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操作,真正做到了“一键采铀”。现场作业人员大幅减少,自控人员精简一半以上。无人机警能巡检覆盖100%采区和供电线路,共同北斗定位,异常报警、视频融合分析全自动完成。水冶环节基本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国际领先。


问:仅用一年就试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这个速度远超常规,法门是什么?
苏:速度背后是技术积累与模式创新的双重发作。先进技术体系的焦点——铀煤协同开采、数字建井、可视化高效浸出、远程智能管控等,在“国铀一号”之前已进行了大量研发和小范围应用验证。这次是集大成式的工程化示范。
模块化、标准化是关键。我们将成井工艺、关键装备形成了标准化体系,像搭积木一样高效建设。同时,项目管理、施工构造依托强大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协同服从。过去矿山建设动辄数年,现在一年建成千吨级大矿,这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深度融合的成果。
格局重塑:北方崛起,“新铀都”扛鼎
问:我国铀资源开发经历了“由南向北”的战略转移,“国铀一号”在这个转移中扮演什么角色?它被称为“中国新铀都的焦点”,如何理解?
苏:“国铀一号”是这场战略转移的关键落子。过去,我国铀矿主要在南方,依赖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的开采,规模小、分散、环境成本高。近二十年来,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汗青性突破,预测资源量288万吨,潜力巨大,内蒙古更是主战场。“国铀一号”作为首座单体千吨级地浸铀矿山的乐成投产,用实践证明了北方巨量砂岩铀资源可以被绿色、高效、规模化开发!它验证了先进地浸采铀技术的成熟可靠,扫清了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障碍。
说它是“焦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产能焦点,建成此矿产能全国最大,是绝对的压舱石;技术焦点,它应用和验证的绿色智能技术、数字化标准体系等将成为我国未来北方砂岩型铀矿开发基地复制的技术蓝本;模式焦点,它首创的远程智能管控模式、大数据智能决策模式,为构建现代化、集群化的“新铀都”管理模式树立了标杆。
未来,芒来、巴彦乌拉等后续建设的一批北方砂岩型铀矿基地将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智能化平台支撑下高效协同,形成中国铀业的“北方力量”。


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为焦点的 “新铀都”与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老铀都”有何差别?
苏:这是生产力和产业模式的代际跨越。从技术代差来看,“老铀都”以第一、二代常规硬岩开采技术为主;“新铀都”以第三、四代绿色智能地浸技术为标志。而且,从新到老我们完成了产能规模跃升,我们已经从南方百吨级分散小矿,升级为到北方千吨级、单体千吨级大基地集群;第三还是要强调绿色智能,新铀都将绿色发展、智能开采融入基因,环境友好、自动化程度高、数字化管控深;最后从资源范例看,我们的主战场从南方硬岩转向北方砂岩,资源天禀更优,开发更可持续。
“新铀都”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在复杂砂岩铀资源绿色智能开发范畴走到了世界前列,极大提拔了国家铀资源的保障本领和国际竞争力。


国之大者:建仓囤粮,能源安全“铀”屏障
问:您能否详细先容一下“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对提拔我国铀资源“自主可控”的具体贡献?
苏:我们都知道铀是核电的“粮食”,是国家安全的紧张战略资源。“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及其所代表的内蒙古大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提拔国产铀的供给本领。后续千吨级项目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陆续建成,国产铀的保障本领将实现质的飞跃。
更紧张的是,我们通过先进技术大幅盘活了以往难以经济开发的复杂砂岩铀资源,这一从“无”到“有”的革新增长了国家铀资源的可利用总量,明显提拔了资源自给率上限。焦点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大规模产能创建在自己国土上,这是确保能源安全最坚实的底气。


问:作为亲历中国铀业几十年技术变迁的科技工作者,您对这场以“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建设为标志的产业变革,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苏:最深切的感受有三点:科技就是硬实力。从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拉肩扛”的土办法,到面对北方砂岩“找得着、采不出”的困境,再到今天绿色智能地浸技术领跑世界,每一次跨越都是科技创新的胜利。“铀煤协同开采”、“数字建井”、“远程智控”这些技术突破,是几代铀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
绿色是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深融入铀业血脉。“国铀一号”采铀技术将绿色开采从理念变为现实,彻底改变了矿业形象,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这是我们践行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数字引领未来。数字化、智能化不是点缀,而是产业升级的焦点引擎。从精准浸出到远程管控,再到大数据决策,数字化已贯穿铀矿开发全链条,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拔了服从和安全水平。
展望“十五五”,随着更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新基地的建设,中国铀业必将以更自信的姿态,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核工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国铀一号”是一个里程碑,但更是一个新起点。
泉源:国资小新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4A08YI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