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于@闲来养鱼一老酒,iucnredlist,gbif。
饿出“龙形”的泥鳅
我写过不少关于泥鳅的文章,有点尴尬的是这些文章基本上题材都差不多,无非是“谁谁谁把泥鳅养得很好,然后网友直呼要泥鳅要化龙了”!或者是“看起来具有很特别的泥鳅实在是普通的台湾泥鳅品种!”
今天还是要写泥鳅,但是题材总算有些不同了,虽然还是要往“龙”身上扯。
以往的泥鳅都是养得好,养出了所谓的“龙形”,而2025年6月30日,博主“@闲来养鱼一老酒”发布的这条视频中的泥鳅却是活活被饿出了“龙形”的,而且要我说,这条泥鳅的外形是这么多年我看的最像龙的一条。
视频文案写道:“遗忘在阳台一年的鳅刚强,赶紧给它换情况了。一周了,可算出来觅食了。”
好家伙!遗忘在阳台一年都没死掉吗?你看这条泥鳅是真的瘦得皮包骨了,整个鱼身都干瘪了,一点多余的肉都没有,薄得像是几根竹签撑起来的,根本就是纸片的级别了。而鱼头由于有骨骼撑着,再瘦也没法变小太多,于是就显得鱼头非常之大。
听形貌有点像是蝌蚪,但你亲眼看到后会发现这样骨瘦嶙峋的体态,加上瘦得有点像马头的鱼头和上面的几根触须,以及修长的鱼体,我算是知道为什么古人要叫泥鳅是“卧龙”了。我当然知道现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现龙的存在,但是这条泥鳅的形态真的太接近我们所知的传说龙的形态了。
很多网友也是这么想的。有个网友直截了当地表现:“我以为你养了条龙!”也有网友表现终于理解为什么孙悟空调侃龙王的时候,要管龙王叫“老泥鳅”了。另有网友以这条泥鳅的角度开打趣,表现过几天本身化龙后,要来报复把本身忘在阳台一年的博主。
打趣归打趣,泥鳅被困在阳台的封闭水体一年依然存活的可能性真的有吗?博主是否夸张了?
生命力这么刚强?
听起来非常离谱,但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确实是有肯定的可能性的,由于泥鳅本就是拥有极端刚强生命力的一个物种。
不确定这只泥鳅这一年的生活情况是什么样的,但显然是有可掩盖泥鳅的水体高度情况。如果是普通的鱼,没有造氧器械或者没有搞成生态缸的话,水体中氧气耗尽后,普通的鱼就得完蛋!但是泥鳅不一样,泥鳅的呼吸方式很不常规,它们既能像普通鱼一样用鳃呼吸,也能直接用皮肤呼吸,它们的皮肤上布满微血管,可辅助气体交换。
泥鳅还可以通过肠道去呼吸,它们的肠壁极薄且密布血管,能直接吞咽空气,在肠道内完成氧气吸取并排出废气。这种方式对氧气的斲丧极低,可耐受溶解氧浓度可低至0.16毫克/升的情况,作为参考,鲫鱼的可耐受溶解氧浓度为0.58–0.99毫克/升。
要是水里完全没氧气了,泥鳅还能直接浮出水面呼吸空气。
我侄子就养了一只泥鳅,他养的方式非常粗糙,就是直接放鱼缸里,没有任何其他设备。这泥鳅他已经养了一年了,虽然是会喂食品啦,但也说明泥鳅是真的耐造。
泥鳅有个“低功耗生存模式”,它们能在极端缺乏食品的情况下主动大幅降低新陈代谢速率,优先斲丧脂肪与肌肉构造,同时保护脑部及关键内脏。就可能像图解视频里的那条一样,身材瘦成了纸片。
不过完全没食品活一年还是太极端了,我以为可能偶尔有飞虫会落到水面,或者是有蚊子在水中产卵,让这条泥鳅多少还是能吃点的。就算没有昆虫,泥鳅也很不挑食,腐殖质、微生物、有机碎屑啥的,能入嘴有点营养就很好了。
别的,泥鳅还能适应0–41℃的超大范围水温,低于6℃或高于34℃时钻入泥中休眠,仅需微量水分湿润皮肤即可存活。
所以我觉得博主说的情况虽然很极端,但还真的是有可能发生的。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8A03SD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