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山菜薹---驰名中外的湖北名菜,于“武昌鱼”齐名,原仅产于武汉洪山一带,因此得名。

洪山菜薹乃紫菜薹之珍惜品种,俗称“大股子”.与市场上平凡菜薹“九月鲜”,“十月红”有着显着区别。因其茎叶呈紫红色,故又名紫菜薹,红菜薹或芸菜薹。洪山菜薹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与白菜是近亲。是人们由易抽薹的白菜中,经长期自然选择和栽培驯化而来,并让菜心颜色逐步显现为紫色。可以说,白菜是它的“祖先”。
洪山菜薹从11月上旬到翌年3月上市,其食用部分重要是嫩薹秆,营养丰富,甜脆爽口,以长逾尺许一指粗细、颜色紫红、质地鲜嫩为上品,经霜冻后味道特佳。由于洪山菜薹色、香、味、形俱美,又应了“紫气东来”之说,因而是春节前后的席上佳肴。
2005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洪山菜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洪山菜薹历的历史悠久,早在东汉,三国时便有“乃人间所啖菜”之记载。在此之后长达1700余年的岁月里,洪山菜薹因其质脆味醇,清腴可口的特质,更是风靡中国上层社会。
《生物史》载“武昌特产红菜薹,在唐时已是名菜。”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毓华所著《湖北乡土地理》载:“马鞍之煤,宝通寺之菜,黄鹄矶头之鲤,均占优胜之土物也。”可见其身价非同一般。
据史载:“芸菜薹,与城东宝通寺相近者,其味尤佳。”民间传说以宝通寺钟声所及处产者为佳;更有奇说:“以宝通寺塔影所及处产者最佳.”故有“塔影钟声映紫菘”之说。这里的“塔”指洪山宝塔,“钟”指宝通寺寺钟,“紫菘”是洪山菜薹的别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