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92|回复: 0

改造后的前门大街 恢复600年前明朝旧貌 老北京也不认识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6 20:53:4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门大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
明代前门大街是正东坊和正西坊的分界线,以街中心分界,东属正东坊,西属正西坊。又因正阳门是京师正门,故前门大街一带比其他城门大街宽。
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后市”的定制,正阳门周围以及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了大商业区。
明朝中期,由于商业的发达,前门大街两侧出现了鲜鱼口、猪(珠)市口、煤市口、粮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门大街才成为一条商业街。北京最著名的“大栅栏儿”也在其中。
明嘉靖以后,各省市在京做官的人为了解决进京应试举子的住宿问题,在前门大街两厢建立了各地会馆。举人们常到前门大街来购买生活用品或饮酒作乐,这样也促使前门大街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
北京前门大街近年来有了新变化:翠树青石的古朴御道,鸟笼、铜鼓、冰糖葫芦等独具老北京特色的路灯焕然一新,五牌楼、阿里山广场等标志性建筑新装亮相。
新改造的前门大街新栽植国槐170棵,盆栽花353盆,翻新鸟笼灯、拨浪鼓灯、鲜鱼口灯共130余盏,主街树木夜间灯光点缀。
位于天安门广场南侧的前门大街,老字号商铺云集,在前门大街及前门东路以西区域原生地老字号达13家,全聚德、都一处、月盛斋等全国闻名的老字号都起源于此。
大栅栏是前门商业区的中心,泛指大栅栏街、廊房头条、粮食店街和煤市街。明清时期入夜实行宵禁,在街头巷尾设置栅栏,昼开夜闭,因此得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门大栅栏集中了绸布店、药店、鞋店、餐馆等数百家店铺和戏院。廊房头条、廊房二条曾是珠宝玉器市场。
这里是老北京传统风貌、史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在清代,王公大臣都居住在内城,普通百姓是不允许生活在内城的。而普通百姓所能生活的南城一带,他们的生计也只能在居家之地附近来操持,这也让前门大街一代逐渐繁华起来。
清代的五行八作都集聚在南城,首先就是一个百姓生计所决定的。
各地来京的官员、士人,也不能进入内城居住,所以他们来京,也只能住在外城的会馆里。这样南城又多了一批临时或者长期居住的外埠人士。
各地进京人们的食宿与交通,再加上业余时间的娱乐,都离不开前门大街这一带。再远了,进内城找各衙门办事就不方便了。
正阳门是便于进入北京内城最主要的城门。所以这一带商家多,客栈多,餐馆多,再加上八大胡同什么的不得见人的娱乐场所,另外还有诸多戏园子,供人们消遣。
从前门大栅栏,一直到天桥这趟街的周边地带布满了各个知名的北京小吃,天桥的把式场子的热闹表演,这一带的繁华就非京城其他地方所能比的了。
民国之前,前门就修了火车站,南边还有永定门火车站。这两个车站的周边地带成了外埠来京人士主要落脚的地点。
前门大街的繁华并没有因为清朝的没落而随之没落。前门火车站和永定门火车站的人流也成为前门大街各类旅客的主要组成部分。
1950年代以后,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和西单商场建立并营业之前,前门大街就是外地来京人员主要光顾的商业中心。
特别是那些历经百年的老字号,餐馆中有全聚德、都一处等,商家有内联陞、瑞蚨祥等,药店有同仁堂等,都是吸引八方来客的好卖点。
前门大街一带的商业格局百年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1960年代后,天桥的把式场子没撑几年就不见了,八大胡同都改成居民住所了。但是,老字号门店都还在,各种小吃也都还在。
与西单、王府井相比,前门大街这一带更有着丰富的北京市井风味。
1970年代末期,前门大街一带的老的商业底蕴也依然还在。著名的北京小吃炒肝、吃涮羊肉、吃卤煮火烧、吃炒疙瘩一直很有名气。那时,前门大街与西单、王府井成为北京主要的商业中心,并呈鼎足而立之势。
1980年代的时候,前门大街与大栅栏一带还是很热闹的。只是随着后来长安商场、当代商城、双安商场、新东安市场、东方广场等新的商业体开业,原来老的三大商业中心的顾客开始被这些大商厦分流了。
1990年代前后,当时外地来京的人们还是喜欢到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旅游观光购物,因此三大商业中心的繁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