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66|回复: 1

咳嗽也要分清疾病的本质,寒咳热咳要分清,调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7 09:23: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气的骤然降温,也在寓意着秋季结束了,冬季来临了,除了要注意添加衣物之外,更需要器重的是,防止病邪的侵袭,尤其是在这种环境下,寒流的来袭,也带来了大面积的感冒咳嗽病症,为什么这个时节是感冒咳嗽的高发期呢?

在我们人体内,五脏六腑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不过在这其中,空间位置最高的恐怕就是肺了,被医家称为“华盖”,当然最娇弱的也是它,被誉为“娇脏”,喜润恶燥,经常容易受到寒热病气的影响,难以“伺候”。清代名医叶天士曾这样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其实不止是温邪,外感病邪侵袭,最先遭殃的就是人体的肺脏。

虽说秋季已经结束了,但是燥邪依旧存在,而肺脏最难以承受的就是燥邪,这也是咳嗽的常见原因,另外如今气温变化较大,也是感冒咳嗽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咳嗽既是一个症状,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感冒初期,病邪会随着痰液一起从体内排出,不过一些人由于害怕,经常会以止咳为重,这反而会让病邪难以宣发,在体内积聚,最终诱发更重的病症。咳嗽其实也算是身体的一种排异反应,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不要见咳止咳,错误用药反而会导致肺气郁遏不畅,伤及体内的正气,造成更为复杂难治的局面。

由此可见,辨别咳嗽很重要,咳嗽的主要部位在于肺,“肺主宣发肃降”,但总体来说,肺气以下降为主,“以降为顺”,咳嗽就是由于肺气上逆所致,这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有两个,医家常用的这两个药方,总有一个适合你。
1.寒咳
寒咳也被叫做“风寒咳嗽”,在中医治疗上接纳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治疗方式,既然是寒邪,那么就会具有凝滞收饮的特征,因此这类患者在咳嗽的时候,多以清稀白痰为主,部分人会有咽喉发痒,鼻塞流涕,这些都是风寒咳嗽的主要特征,受到外感风寒,散风寒很关键。

说到风寒病症,这其中肯定绕不开东汉名医张仲景,他所编撰的医书《伤寒论》,其中收录了很多的经典名方,也有不少用于缓解风寒咳嗽的方剂,比如麻黄汤、桂枝汤等,其实除了这些名方之外,厨房里面的祛风散寒食材也能拿来使用,比如将苏叶和陈皮用水煎煮,缓解咳嗽病症。
有一个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剂,叫做小青龙汤,这个方剂是医圣张仲景的一个经典方剂,收录在《伤寒论》里,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作用,整个方剂主要由八味中药材配伍而成,分别是麻黄、桂枝、干姜、芍药、细辛、五味子、半夏、炙甘草,诸药合用,共同起着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
2.热咳

由于热邪引发的咳嗽病症,固然很多人认为,秋冬季节的咳嗽多是寒冷所致,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当人体内的火热病邪较重的时候,也会很容易引发咳嗽,由于热灼伤津,体内的津液减少,这类咳嗽的患者经常会感觉体温增高、胸腔发热,偶尔会咳吐黄浓痰,此时咽喉的不适不再是发痒,而是疼痛,甚至还会出现扁桃体肿胀,兼有的症状也有鼻塞、流涕等。
这类患者多是温病所致,说到温热病症,历史上的温病大家有很多,清代医家吴鞠通便是其中的一位,吴鞠通有一个经典名方,名唤银翘散,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结果,将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同用,吴鞠通的这个方剂多用于温病初起,多有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等病症。

当然除了药方治疗之外,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水果也是调理风热咳嗽的辅助之品,那就是梨子,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也说过,“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不仅如此,中药贝母也是医家用于缓解风热咳嗽的常用中药,因此也有医家用贝母、雪梨和冰糖一起,来缓解咳嗽。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8 12:44: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嗽也要分清疾病的本质,寒咳热咳要分清,调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