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99|回复: 9

不要轻信偏方!中药肝毒性的说法是怎么来的?西药一定无害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4 08:00: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医者杨华升,致力于中医知识传播和健康科普。
中药在各种肝病的治疗中,均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中药有时可产生一定的肝毒性,因此受到西医的质疑甚至全盘否定,影响了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使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药的肝毒性问题,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一、中药肝毒性是怎么产生的?

使用不当是中药产生毒性的最主要的原因。
“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每种药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关键看是否使用得当。
中药的毒性从中医学角度也就是中药的偏性,中医治病就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病态的偏性。

中医将所有药的性质分为寒热温凉四气,寒和凉属于一类,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
同理,热和温也是一类。而所有的疾病也可以分为寒和热两类。
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最高纲领就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就是这么简单,最后达到平衡状态,人就没病了,就健康了。

只要临床对疾病辨证准确,也就是分析的正确,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就不会出现毒副作用,即使是使用毒性非常大的药物也没问题。
例如,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和顽固性哮喘,从西医角度是砒霜中砷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则认为,砒霜大热,可以治疗大寒的疾病,如果疾病的性质不属于大寒,甚至属于热性,用砒霜当然会死人了。

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再举一个例子。
桂枝这味中药并没有什么毒性,属于比较平和的中药,但古人反复强调“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因为桂枝也属于温热性质,如果用于热性的疾病,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而殒命。

综上所述,中药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取决于是否应用得当,而不是单纯由药物的成分决定。
历代中医名家对毒性中药的态度都是“有病则病当之,无病则人当之”,可谓言简意赅。
西药也存在很多的毒副作用,而且往往比中药要显着,临床也关键是看使用是否得当。

例如,维生素C如果服用超出人体的需要量,也会导致中毒,就不用说其他的药了。
现在有很多西医同志对中医抱有歧视的态度,特别是治疗肝病的医生,动不动就说中药有毒,造成肝损害。
其实,他们对中药的毒性机制根本就不懂,这是一种盲目的敌视中医的态度,不知是何居心。

二、常见中药肝损伤分析

临床当中也经常遇到一些服用中药出现肝损害的病例,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药的错,而是医生的错。简要分析如下:
⑴ 治疗皮肤病出现的肝损害
这种情况在临床比较常见,很多牛皮癣或湿疹的病人,在服用中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甚至是肝衰竭。

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皮肤病本来是由于六腑的湿热之毒,外发于皮肤造成的,医生应该采用清透六腑郁毒的方法治疗,使毒邪从六腑排出。
但很多中医大夫不明白这个道理,采用很多苦寒的药物,使六腑的毒邪无从排出,而是归于五脏。
“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所以有些皮肤病的病人吃了中药以后,导致严重的肝损伤,甚至死人。

这都是庸医不好好学习经典的过错,结果导致给整个中医学抹黑,被不明就里的西医作为攻击中医的口实。
⑵ 服用何首乌出现的肝损害
临床当中服用何首乌出现的肝损害也比较常见。
何首乌分为经过炮制加工的制首乌,和未经炮制加工的生首乌。

二者作用截然不同,临床常用的制首乌具有“补肝肾、乌须发”的作用,所以叫做何首乌。
肝毒性成分在炮制加工过程中已经被破坏,所以是安全的。
而生首乌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功效是“解毒、通便”,历代本草著作对其毒性均有明确记载。

目前临床之所以出现生首乌中毒的病例有如下原因,有些人到山区旅游,把当地农民兜售的未经炮制的生首乌当做补肝肾的保健品买回家。
未经指导,擅自服用,导致中毒的病例曾有报道,这种情况属于无知。

另外一种情况是,某些庸医使用生首乌的通便作用,长期给病人服用作为通便或减肥之用,这种情况属于无知且无德。
第三者情况是某些小药厂生产的中成药技术把关不严,把价格便宜的生首乌充当价格较贵的制首乌使用,属于无知无德且无法无天。
当然还有服用其他中药导致的肝损害,大多类似于以上两种情况。

3、治疗肝病中药的肝损害

治疗肝病的中药理论上应该绝对不能有肝毒性,但由于医生的滥用,也经常有一些肝损害的病例出现。
本文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⑴迷信偏方一命消
有很多患者得了肝病,不求助于正规医院的大夫,而是随便服用道听途说的所谓偏方,出现肝病加重甚至殒命的病例不在少数,不胜枚举。

⑵庸医sha人不用刀
有些所谓的中医,不注重对经典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理论不过关,往往是临床中认寒作热。
认虚为实,方不对症,出现不良反应也叫屡见不鲜了。
另外有些西医,本身不懂中医,随便给病人开中药,主要是中成药,往往会导致很多的不良反应。

⑶贪医误人将德抛
个别医生为了个人的不可告人的利益,不管药物是否对症,一味给病人开大处方。
不但浪费患者的钱财,而且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些人泯灭了基本的医德,其行为已令人不齿了。
<hr>注意:医学科普不能代替诊疗,请遵医嘱。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欢迎点赞和收藏,也可以把文章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关注健康,关注@医者杨华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05:16: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您点赞[赞],是药三分毒,鼓吹中药没毒的人是别有用心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21:40: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药有几个不伤肝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20:54:4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救人,西医杀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05:25:4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论述是正确的!但是偏方也有妙用,古有一味偏方气死名医,关键是是否对证,还有不应有民间与医院区分,现在庸医恰恰是出在正规医院!治不好病,才给中医丢脸,倒致中医末落!民间是中医的根!很多的绝技在民间!而且民间中医是靠疗效吃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04:41: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错误。植物的药效效应取决于其成分及成分结构,而不是“四气五味”。中医的“四气五味”解读不了植物具有的药效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13:44: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11:26: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心医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19:35:2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09:45: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