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36|回复: 4

还没进手术间,孩子就被麻醉过去了,这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6 18:53:33|来自:中国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一的早上,手术室门口人员攒动。不只是患者家属,还少不少的医护人员围在手术室门口。
细致看过去,原来突然增加了一个小儿急诊手术。
看到自己术间的患者还没有进来,我也跟着过去帮忙了。另外,也想学习一些麻醉经验。
虽然说自己已经是主治医师资历,但是非常汗颜的是,小儿麻醉确实是硬伤。一方面,和医院不是儿科医院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和小儿抱病率很低有关。因此,不只是我,看到有小儿麻醉,各人都会很感兴趣。
扒开人群,已经有几个同事过来帮忙了。

人群中,一个三岁多的小孩,正在那里“哇哇”大哭。
在他的眼中,这些人可能并不是来医治他的,而是坏人,因此在那里哭个不停。
三岁的孩子,可不是那么好骗的。好几次,护士都试图佯装孩子妈妈,但均被识破。谎称手术间内有玩具,可这个时候的他,玩具似乎没有了任何吸引力。
软的不行,只有硬来了。然而,强行抱进去,孩子势必哭得更厉害。如果那样,孩子很容易缺氧。另外,口腔分泌物增多,也会给麻醉带来安全隐患。
这时,主任说:就在这里麻醉吧。
听到这话,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主任的意思。
印象中,几个月之前就在手术室门口麻醉过一次,那次也是小孩。
为了保障安全,主任特别安排主麻医生在术间准备,他则在手术室门口麻醉。一旦孩子麻过去了,火速冲向手术间。在门口,也准备了口咽通气道、浅易呼吸器以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门口没有麻醉机,因此没办法使用更优化的麻醉方案——小儿吸入麻醉,只能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
一切准备停当后,准备开始麻醉。
然而,小孩子哪能轻易就范。他似乎预感到我们要动手,一边死命地哭着、一边用眼睛环顾四周。

第一个难题,也是最大的难题,就是怎么把药推进小患者体内的问题。一旦推进去,我们就能掌控一切了。
麻药进入体内的方式有很多种:肺部吸入、静脉注射、滴鼻以及直肠给药等等。但最确切的,只有肺部吸入和静脉注射来得快。
吸入麻醉是不可能了,因为手术室门口没有麻醉机。因此,只能在静脉注射上想办法。
为了能让护士快速扎上点滴,有人负责吸引孩子注意力、有人用力握着孩子胳膊。
就如许,几乎是在强制性的情况下扎上了点滴。
看到点滴扎上了,主任迅速将麻药推进了血管。
几秒钟后,孩子逐渐停止了哭闹。
见此情景,护士抱着孩子撒腿就跑,直奔手术间。身后,一众人等紧紧跟随。

到了术间,主麻医生立刻为孩子面罩吸氧、并确认呼吸道是否通畅;与此同时,指挥各人给孩子毗连监护仪。
主任这边,迅速抄起喉镜进行插管。
小孩子对缺氧耐受力低、容易反流误吸,种种因素决定了所有人必须团结协作,而早已没有了上下级之分。因此,各人都各司其职,做着自己能干的活。
很快,孩子的全麻操作完成了。
到了这一步,有了人工气道的保证,再看监护仪上正常的数据,各人终于放心了。各自散去,只留下主麻医生继续保障孩子手术的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21:37: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孩子对缺氧耐受力低、容易反流误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23:08:3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点赞][点赞][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6 23:26: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腔分泌物增多,也会给麻醉带来安全隐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8 11:16:1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科真是好难干,各个科室都特别费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