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社会,从“内卷”到“鸡娃”,相当多的父母把业余时间腾出来,陪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优班”,“专长班”,除了上班外,爸爸或妈妈,总有一个人时刻伴随在孩子身边,不让孩子有一刻空闲。
这些“全陪妈妈”或“全陪爸爸”,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提高孩子的能力”,自己累得够呛不说,孩子也受罪。孩子反抗无效,对孩子的反馈不管不顾,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安排学习时间,父母的这种焦虑,看似是为孩子,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为自己不能适应社会而焦虑。
著名心理学专家徐浩渊博士说:“最简单的解释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发展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发展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这有两个缘故原由:
第一,个人缘故原由。他们担心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担心被社会镌汰,但自己又缺乏发展空间,于是将发展的压力全放到了孩子身上。
第二,社会缘故原由。现代社会的确缺乏保障,这严重加深了父母的焦虑。
而这些焦虑,一旦过份,就会给许多家庭带来了许多事与愿违的改变,产生了负面影响,乃至导致了家庭教诲的悲剧。
面对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信息期间,父母们该如何化解自身焦虑,把父母与孩子双方的压力化解,实现“双赢”呢?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在《为何家人会伤人》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改变之道是:与孩子一起发展。
一是给孩子空间。父母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备的独立人格。
二是自我发展。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干的缘故原由。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如果父母自己也在发展,他们就不轻易对适应社会产生恐惧和过分的焦虑感。并且,如果他们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发展,就不会动辄干涉孩子的发展。
三是进化爱的方式。
父母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心理需求,而不是过份给予物质上的满足,进化爱的方式,升华与孩子之间的心灵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