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01|回复: 4

养孩子记住3件事:“不骄纵,肯放手,勤使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7 16:44:4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儿育女,是父母牵挂一辈子的话题。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想你肯定会在夜深人静或忙碌闲暇的时候,思索过如许一个题目:


“我的孩子,要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他长大成人之后要具备什么养的品格?”


独立、自信、创造力……这些词,你肯定想到过,并为之努力去培养过孩子。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父母肯专心,用智慧和爱去培养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肯定会长大成才。


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想要教出一个好孩子,这三点肯定要注意。





不骄纵


社会上有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省吃俭用,拼尽全力却只培养出了一个“富二代”。


说不得、打不得,遇见一点点困难,就想着躲避。只懂得安逸享乐,却不愿意吃苦奋斗。


孩子之所以会变成如许,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很多父母,对孩子一味的宠溺和有求必应,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全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的错觉。


培养出的孩子天然就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骄纵,缺乏同理心。


富养孩子不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而是给孩子提供一种教养。


这是对孩子个人品格、文化修养的一种投资,让孩子见多识广、有独立意识、有主见。


教育孩子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尺度。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父母可以友善而坚定的无条件爱着孩子,但不能以“爱”之名去骄纵他。





1、孩子任性妄为,不惯


每个孩子都有任性、不听话耍赖的时候,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父母刚开始的时候会对峙原则,但看着孩子越哭越心软,末了让步妥协。


不满足就耍赖、哭闹,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尝到了通过“哭闹”争取到“福利”,于是频频用出绝招“要挟”父母。


教育孩子,父母肯定要有原则。


不能总是对孩子妥协,你妥协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判断,即只要对峙哭闹下去,总能得到我想要的。





2、孩子没有规矩,不惯


教育孩子,肯定要趁早。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所以,肯定要在父母管教孩子有用期内教育孩子。


6岁前若不给孩子立规矩,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立规矩,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即让孩子明确规则就是边界,知道什么变乱可以做,什么变乱不可以做。


孩子闯了祸,你包庇纵容;孩子犯了错,你不以为然;孩子有了坏习惯,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如许,孩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纵容下,被宠坏了。


玩游戏、逃学、乱费钱,孩子长大之后,父母会发现,再也管不了孩子。





3-6岁,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如果没有给孩子建立规矩,6岁之后再开始立规矩,将会非常困难,孩子家长都痛苦。





肯放手


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


当我们打着“爱”的旗号,溺爱、包揽孩子的时候;


不仅自己十分辛苦,也在不知不觉中剥夺孩子学习独立、自理的机会。


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时候,父母爱得太深、爱得太急,恨不得为孩子铺好一生的道路,让他一步走完。


却忘记了,宽容过头是纵容,宠爱过头是溺爱。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该严管的时候严管,让孩子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该放手的时候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


1、孩子能做的变乱自己做


蒙台梭利博士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变乱,家长就要忍住不要帮忙,让孩子自己去做。


勤于帮孩子做事,以致包揽,孩子就会有依赖和被动性,而责任心也无从培养。


请帮助我独立完成”,这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内在要求。


蒙台梭利博士说,“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变乱。”





如果你去观光过蒙氏幼儿园,就会发现教室里有很多雷同“过家家”一样的教具:


倒水的、切的、剪的、扫地的等等,家庭中常见的很多物品,都能在教室中发现。


这些工作材料都是按照孩子使用的大小尺寸而定制,微缩到适合孩子方便使用。


孩子通过自己独立做变乱,把握了抓、捏、剪、穿脱衣服、擦桌子等基本的自理能力。


这就是孩子们所说的“蒙氏工作”,蒙氏教育就是如许一个“做”的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孩子才会成长。


2、孩子可以自己做的选择要鼓励


有时候,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主性,主要的缘故原由在于家长太过“能干”。


什么变乱都替孩子筹划好,小到一样平常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零食,大到报辅导班、兴趣班,完全由家长一手操控。





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走一些弯路,替孩子做打算,本意是好的。


但路毕竟还得靠孩子自己来走,家长应自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只要孩子选择的大方向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家长应当适当放手,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勤使用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爱孩子,就要让他做自己该做的事,并引导他参与到家庭事务当中。


家长要多创造条件,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舍得使用孩子,而且孩子在“被使用”的时候也会有成就感。





1、安排孩子做家务


最近教育部最新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文中提到了要为孩子制定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目标。


看了之后,我非常欣喜,我们小时候喜欢的劳动课又回来了!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有两个课:体育课和劳动课


擦玻璃、扫尘、拔草、校园清洁,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是乐此不疲。




这次教育部直接规定了,让劳动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独立课程,真是太及时了。


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做家务。


这下直接把家务当做一个课程让孩子来学,有的家长再也没有理由对孩子说“你只管学习,家务不用干”。





2、把“爱”藏起来,给孩子爱他人的机会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一点。


把你的爱“藏”起来,多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


记得有一次晚上睡前想洗脚,我让果爸帮我接水,他正忙于手头的变乱,随口回了一句“我如今没空,你自己来吧!”


我也没在意,去忙别的变乱了。一会果宝跑过来说“妈妈,我们一起洗脚吧。”


刚想去拿盘子接水,走到卫生间一看,两个小板凳已经放好,洗脚盆里也有了水。


当时那个感动呀,说了一句“有个女儿真好啊!”


没想到就如许一句话,却是对果宝莫大的鼓励,每到晚上临睡前,她总是提前摆好小板凳,接好水和我一起泡脚。





孩子的变化,让我明确:父母要适当把你的爱“藏”起来,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来爱你。


“只知痛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爱孩子最大的误区。


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必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蒙台梭利博士说:“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教育孩子,父母真的是有有用期的。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肯定要尽心、尽力,不骄纵、肯放手、勤使用,肯定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9 16:02:1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说得非常好[赞][赞][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4 06:10:2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我就是个错过教育孩子最佳时期的家长,孩子五年级了,现在开始立规矩无限痛苦,但是,也还不算太晚,还能管住,痛苦也要坚持下去,否则以后会更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9 05:43:34|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8 20:29:1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涨姿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