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0

冠心病患者一样平常该如何调理?服从五点,综合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9 09:30:0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除“热”
对于心脏病人人都不具备天然的“免疫力”,除去极少部门先天性心脏病以外,99%以上的心脏病都是“自找的”。冠心病更是和我们平时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息息相关。得了冠心病不可怕,“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我在这里给冠心病君奉上有关冠心病康复的“五条秘笈”。虽则难称上“锦囊妙计”,但若冠心病君按此行事,可保诸君心血管变乱阔别,安度余生。第一条是除“热”。
冠心病喜“热”,这里指的是冠心病人大多数在发病前的数年抑或几十年从食品中摄入热量超标。现代生活节奏飞快,工作生活压力倍增。从前人们在家里优哉游哉慢生活做饭、读书的时间大大压缩,很难回到从前。随之而来的是垃圾食品充斥大街小巷和写字楼,人们还要时不时应酬于饭店酒店的大鱼大肉。以上种种极大地影响着现代人的味蕾。高油、高盐、高糖“三高”食品在满足人们舌尖上的享受的同时,也带入了机体摄入的高热量。总热量、盐、糖、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高直接导致了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三高”的发生,冠心病就在“三高”的“滋养”下不知不觉地出现了。

冠心病综合调理必须正本清源。必须控制高热量和高油、高盐、高糖“三高”的摄入,从源头上管理。我国居民的健康膳食宝塔为膳食控制提供了遵循。
宝塔共分五层,根据身高每天摄入:
1.底层,谷类食品250—400克,其中包罗薯类和杂豆;
2.二层,蔬菜和水果,分别摄入300—500克和200—400克;
3.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品,125—225克;
4. 四层,奶类和豆类食品,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和奶制品,相当于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制品;
5.塔顶,烹调油和食盐,烹调油不超过25—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宝塔除“热”。只要冠心病君服从宝塔的”旨意”,宝塔就会给你带来福祉。
二、安“神”
毫无疑问,冠心病患者中大量同时存在心理问题。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三大心理社会因素:烦闷症、社会孤立和异常情绪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愈加密切。中国成人中冠心病伴发烦闷和焦急分别达到22.8%和70.9%,女性更高。发生心理问题的冠心病患者必然伴随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导致患者应激水平的增高,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变乱,极大地影响他们的预后。因此,包含心脏和心理的双心医学在1995年应运而生。它的诞生就是为了同步处理冠心病患者存在的心脏和心理问题。并告戒冠心病患者,你在治疗冠心病的时候必须也同时关注自己的心理问题,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国传统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上就论述了精力因素影响身体健康的概念:“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主司精力、意识、头脑、情志等心理活动,“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而十二官中心为首。”神”安才能心安。所以在《黄帝内经》中也能找到双心医学的雏形。
双心医学提出对于冠心病患者必须同时关注他的心理问题。如果心理问题不严峻,就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抗烦闷和抗焦急药物治疗,严峻者必要心理专科会诊解刻意理问题。安“神”才能安心,只有两手抓两手都硬方能极大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三、戒“懒”
目前以为,体力活动不足——“懒”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大大增加。研究发现,运动锻炼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变乱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血运重建率和死亡率。“医疗保健人员随访研究”的资料表明即使每周30分钟体力锻炼这么少的运动量也可以减少首次发生心血管变乱的风险。


年轻的微笑苗条的女人慢跑Young smiling slim woman jogging
为了发挥运动防病和治病的作用彻底戒除“懒”癌,要像药物一样以处方的形式来选择运动范例、运动强度、运动间期和频率,使运动定量化,以适用每一位患者各自的情况和欲达到的预期。从20世纪50年代德国霍尔曼研究所制定了各种运动处方。美国心脏病学家Wenger总结了住院期心脏康复方案,被以为是心血管医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1.运动形式: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力运动锻炼作为补充;
2.持续时间:一般要求每次运动持续30—60分钟,其中包罗10—15分钟的热身活动和5—10分钟的整理活动,真正锻炼的时间为20—30分钟,至少达到15分钟;
3.运动强度:按心率确定运动强度:运动相宜心率=180-年龄;60岁以上运动相宜心率=170-年龄;
4.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次,最好每周7次。
只管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戒懒,由于运动针对的是冠心病患者,所以必须确保安全。如果运动中出现以下情况,必须调整运动方案:1.运动时感觉胸痛、呼吸困难;2.运动时心率颠簸范围超过30次/分;3.运动时血压升高>200/100mmHg,收缩压升高>30mmHg或下降10mmHg以上;4.运动时心电图ST段下移≥0.1mV或上抬≥0.2mV;5.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严峻心律失常。
四、戒“烟”
烟民是一个大的群体,“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就是他们心情的真实反映。吞云吐雾、烟雾缭绕,疑似成仙。殊不知,“成仙”是以缩短寿命作为代价的。研究发现,烟民平均缩短寿命10年;烟民的冠心病发病时间提前10年。不仅如此,烟民冠状动脉参与治疗后效果远远逊于非烟民,死亡风险比非烟民平均增加76%。烟民更容易猝死,猝死风险比非烟民增加三倍以上。较之非烟民,烟民的脑梗死风险增加90%,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190%。烟民跛行非常多见,70%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性闭塞和几乎所有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都和吸烟有关。

烟草中的尼古丁吸收入血后激活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另一方面,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增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尼古丁还可以促使红细胞聚集,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液流速变慢,容易形成血栓。别的,吸烟产生一氧化碳,血中浓度可以达到3-5%,通过肺泡吸收入血后结合血红蛋白使其丧失携氧能力,缺氧使得血管内皮受损,胆固醇更易于穿过内皮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吸烟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戒烟一年,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就降低了一半;戒烟五年,卒中的危险性与不吸烟者相当;戒烟十五年,冠心病的危险性与不吸烟者相当。
吸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3—4倍。研究证明吸烟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相关,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戒烟是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36%,且随着戒烟时间延长而进一步降低。戒烟还可使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肌梗死风险降低32%,降低冠状动脉参与治疗后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死亡风险。戒烟15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绝对风险将与正常不吸烟者相似,戒烟“重塑”了自我。
戒烟步调:
1.将戒烟的理由个性化,如自身健康状况、影响疾病预后等。使吸烟者明白戒烟是和个人密切相关的事;
2.与吸烟者分析吸烟的短期和长期危害以及被动吸烟的危害。夸大与其个人关系最大的危害,告诉他所谓的“淡烟”“低焦油”等等并不能避免吸烟的危害;
3.帮助吸烟者充分认识戒烟能带来的切身益处;
4.引导吸烟者了解戒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并传授处理方法;
5.在每次接触中反复重申建议,不断鼓励自己。
五、服 “药”
对于心脏病人人都不具备天然的“免疫力”,除去极少部门先天性心脏病以外,99%以上的心脏病都是“自找的”。冠心病更是和我们平时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息息相关。得了冠心病不可怕,“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我在这里给冠心病君奉上有关冠心病康复的“五条秘笈”。虽然难称上“锦囊妙计”,但若冠心病君按此行事,可保诸君心血管变乱阔别,安度余生。第五条是服“药”。
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药物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不同药物针对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作用于不同的环节,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国表里冠心病指南一直夸大,改善冠心病预后的重要措施是充分利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二级防备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二级用药状况差强人意。出现这种状况,医生和患者都有责任。医生有责任在为患者开具处方的同时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机理、效果、循证医学结论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教育、鼓励、监督患者持续用药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冠心病患者一般必要长期服用以下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告急素转换酶抑制剂。告知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极大地减少患者的心血管变乱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只管有出血的副作用,但发生率极低,尤其要观察患者的胃肠道有无反应。要告知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值以及该类药物的强大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介绍该类药物的肌溶解和损伤肝脏的少见副作用,鼓励患者定期检查血浆肌酶和转氨酶水平。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告知患者β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血管变乱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病理生理机制。同时告知其心动过缓的副反应,教会患者自测心率的方法。利用血管告急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夸大其对减少心衰和心肌的保护作用。同时注意它的咳嗽副作用。
嘱患者1—2月随访1次,检查血脂、血糖和血压的达标情况并监督患者坚持服药。如果没有服药,扣问原因,根据不同原因给予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