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发族”成为美容院斲丧主力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寻求美的权利。比年来,随着斲丧能力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银发一族”迈出家门,走进美容院,享受身体调理和面部护理带来的全新体验,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逐渐成为美容院斲丧主力军。
据美容行业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经常有老年客户咨询美容项目,“我们店里60岁以上的客户占70%,七八十岁的也不在少数,她们不范围于做美容,还会做一些头部和身体理疗。”
65岁的黄阿姨,每周去一次美容院,从面部到身体全套护理。黄阿姨原本并不懂得保养,退休后加入老年大学模特队,看到队员们个个光鲜亮丽、神采飞扬,才在姐妹们的带动下,第一次走进美容院。泡沫清洁、蒸汽补水、头颈理疗,一整套护理做完,黄阿姨看到镜子里皮肤细腻的自己仿佛找回了逝去的青春,今后每周到美容院“打卡”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美的过分向往可能会导致容貌焦虑,不只年轻人,老年人也有相同的困扰。甚至有些人听信美容机构的虚伪倾销,一心解决这一“心病”,在美容护理斲丧上毫不犹豫,挥金如土。
“七旬老人剃头店3年斲丧200余万”、“母亲去美容院4个月花掉91万余元”、“轻信‘返老还童’广告宣传,老人被美容院骗了近8万元”等美容院斲丧被坑事件不时曝出。
被一场美容噩梦“套住”
在北京海淀区,63岁的陈阿姨平常是个节俭到抠门儿的人。因一通“可免费美容”的电话,陈阿姨来到了家附近的医疗美容机构。
因禁不住一次次的“忽悠”,陈阿姨10个月中刷掉了544万,花光了全家的积蓄和老伴儿的救命钱,店家却无法提供斲丧明细和个人病历。
10个月的美容过程,还加重了陈阿姨原有的抑郁症,致使她多次情绪崩溃。当家人想要报警时,她还百般阻挠,十分袒护这家机构。直到警方称其可能上当受骗后,她才幡然醒悟:“他们的‘套路’太深了,完全给我洗脑了。”
很多人好奇,老年人在菜市场为了几毛钱可以争得面红耳赤,到底是什么样的“套路”,能让平常连几十块钱都舍不得花的老年人甘愿到美容院一掷千金?
疑惑
套路一
免费当诱饵,蜜语轮番来
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美容院生意的第一步叫“低单进店”,比如用100元/3次、19.9元/次的体验项目吸引用户到店。
通过聊天了解到顾客信息后,每天都会有微信、电话问候,只要两三天没去,他们就是轮番的电话。“想您了……听到这句,哪个老年人不是心里暖暖的?”陈阿姨说,“这甜言蜜语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年人扛不住。”
陈阿姨渐渐地放下警备心,把家底儿全交接给对方,以为找到了精神寄托。“最多的时候,有六七个服务人员围着我‘谈心’。”陈阿姨说。“哪个女人不怕变老、变丑?”陈铮说,“一听能年轻好几岁,我稀里糊涂做了很多连名字都看不懂的项目。”
套路二
擅自加项目,没钱帮垫付
期间,陈阿姨越来越自责,可一直都没敢告诉家人。她曾多次下决心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花钱做项目,因为家里已经没钱了。见以往的“套路”不管用了,美容师便扬言可以帮忙“垫付”。“他们有时候会擅自帮我加项目,之后让我交钱。我说没钱,他们就说先帮我垫付。”陈女士描述。
“人家都帮你垫付了,你就不能不做了。我这一辈子都不喜欢欠别人的,把家里不到期的债券也取出来了,赶紧交了钱。”陈阿姨说,之前贩卖顾问还说“不着急,慢慢还”,之后却屡屡“变脸”,称如果她不交钱,公司就会扣她们的工资。
套路三
多套话术换用,他人案例洗脑
美容师有很多套话术,比如“保养好身体,不要给儿女添乱”、“明星们不老也都是保养出来的”,抓的就是老年人注重健康、渴望容颜永驻、爱子女、脸皮薄不美意思拒绝的特点。
每天环绕在陈阿姨耳边的,是一个个不知真假的“成功”案例。“你看谁谁谁,也是工薪阶级,为了美容,把房子都给卖了,在我这儿花了几百万,人美丽了之后要什么没有啊?””他们甚至还声称有一些耳熟能详的“明星”在这儿长期做美容。
比年来,关于医美的纠纷越来越多,大家在斲丧前,要留意查询医疗美容机构和治疗医师的相关资质以及产品真伪,保留病历、聊天记载和支付凭证等相关资料,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利用。
长者准备去美容院进行大额充值前,应当通知自己的子女或亲属。无数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一时激动,劳财伤身,得不偿失。
家人也要多关注老年人的情绪需求。让他们的情绪在家庭中有所寄托,信任和依赖家人,拿不准的事儿主动与家人沟通,这样也会减少长者受骗踩坑的可能。
特别鸣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