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0

父母要让孩子的善良带点锋芒,也要懂分寸,孟羽彤的回应值得借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31 06:08:07|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梳心
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发言中再提及孟羽童,批评其做不好秘书本职工作,而只是“借助我们平台变成一个网红,不能容忍这样的人在格力,所以把她开除了”。
董明珠表示,孟羽童凭借格力平台成为网红,吸引众多粉丝,在公司起到了不好的作用。“那有什么用?你不过是今天挣的钱多一点而已,我觉得这形同行尸走肉,有钱又怎么样?钱是一定要有,但不是我们梦想中的追求,而是我们奋斗的结果。”她说,钱不是人生梦想,受到人们的尊重才是。
董明珠也曾批评孟羽童:连个文都写不出来。而孟羽童则回应:正在备考,不方便回应。曾经的“两情相悦”,变成了如今的一拍两散。


我平时不怎么关注这些事情,她们二人的纠葛,作为普通人,无法知悉其中的详细缘由。就从事件本身来说,孟羽童的回应,明显表现出不愿纠缠的态度,而董明珠的怒批,倒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面对国内商业巨头,孟羽童能不卑不亢的回应,作为年轻人,属实难得。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善良、有道德感、懂分寸、知进退而又略带锋芒的人。看似矛盾的人格特质,怎么会在一个人的身上交融呢?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在家中,希望孩子做个听话的乖宝宝;在外面,希望孩子做个勇敢无畏的牧羊犬。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矛盾的!


父母意味着权威,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过于严格,如:过分要求孩子听话,常以父母的身份像孩子施压等。那么,孩子也就学会了惧怕“权威与强大”,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正常需求。
我的一个小外甥,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从来没有在幼儿园或是学校大便。总是要等到放学回家,才肯排便。
四年级的时候,因为有尿意想去上厕所,举手老师没看见,以为老师不同意而不敢再举手。结果尿湿了裤子,老师打电话给家长来学校接孩子。
妈妈在家中对他的管教十分严格:从幼儿园中班起,开始练字;大班起,每天除了背诵故事,还要做两页口算;上了小学,除了日常作业外,每天每个科目一张卷子是基本操作......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老师、部分成人都是权威的代表,部分强大(身体或成绩)的同学也代表着部分权威。


没有哪个孩子生性就是懦弱的,只是在父母对“听话乖宝宝”的期待中,磨平了自己!
一个孩子在家中能汲取到的安全感越高,越是满足,就越是能在外部世界中为自己的善良套上防御的铠甲。
孩子的安全感,在婴儿时来自于父母及时、持续的照顾;童年时,是被允许的探索和表达。反观那些安全感不足的孩子,绝大多数家庭存在着“不允许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必须听话”这样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等到孩子成年后步入社会,领导、行业大咖、学术界学者、商业大佬,对他们来说同样意味着权威和强大。
习惯了在家中被父母的权威控制、管理,又怎么敢尊重自己的内心?


曾经的孟羽童被誉为“董明珠的接班人”,我也很期待是否会有第二个董明珠式的“女强人”出现。
如今,却被痛斥“只关心如何赚取更多的金钱,而这种行为已与行尸走肉无异”。孟羽彤经历了怎样的心理落差,恐怕只有她自己才能默默体会了。
赚钱,本没错,在不触碰道德、法律底线的前提下,任何的赚钱行为都值得尊重。
孟子曾提出私有财产的辩论观点: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我恒心。我想孟羽童一定懂得这句话含义,才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光芒四射的格力。


人,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很难完全不顾及别人的看法。但不尊重自己内心的顺从,比起我行我素的自由,更可怕!
让自己的善良略带锋芒,不是为攻击他人而磨砺的尖牙,是对自己内心的尊重,也是对侵犯边界行为的回应!
一个孩子在家中安全感越强,被尊重的越是足够,越是能给自己的善良加上防御,而不至于像个小绵羊一样,善良且软弱!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是在孩子产生情绪时,用自己的权威+情绪的方式回怼。不被允许的表达,无处安放的情绪,只能埋藏在孩子的心中默默发芽,直到成长为可以与你对抗的大树。
如果你曾这样的方式回应过孩子的情绪,我相信你也有同样的经历!你还能想起来自己当时的无助、无奈、屈辱甚至是绝望吗?
无论你已经为人父母或是即将晋升为父母,我希望你能用下面这段文字来代替自己的情绪回应孩子:
1、发生了什么事情?
了解孩子情绪的来源。
2、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用情绪词帮助其表达。这个过程是表达,也是学习表达。
3、你有什么想法?
问问孩子对于此事的观点是什么?
4、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针对此事有没有解决办法?有几种方式?父母在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
5、你的决定后果是什么?
孩子的决定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6、你决定怎么做?
让孩子决定选择哪种方式来解决此事,并为之负责。
7、你希望我为你做什么?
我必须要告诉你:这是一支能精准命中孩子小心巴的“利剑”。这句话看似简单,背后隐藏的是:我(父母)对你(孩子)无条件的支持,与俯下身帮助你完成决定的意愿。
结语:教育需要有持续性和统一性,如果你期待孩子在家做一个听话的“小白兔”,那就别指望他能在外面做一只勇敢无畏的“牧羊犬”。

文短言浅,难以言明所有情况,如有疑问,欢迎私信或评论区留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26A097V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