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黄色预警!
市领导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电脑维修 ]
人类迄今拍摄到的距太阳最近图像公布,显
[ 电脑维修 ]
巴彦淖尔连夜转移1613人!直击内蒙古防汛
[ 学习教育 ]
19岁高考生被诱骗至缅甸失联超一周,家长
[ 汽车天地 ]
电动车1公里1毛钱,为啥一半人还对峙买油
[ 理财 ]
下周关注: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将公布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324
|
回复:
0
为什么这4种大道理,孩子最爱听?很多家长却从来不说 (绝对干货)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3234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3-27 09:48:28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作者:主创团·猪妈妈
思想家卢梭说,
世界上有三种教育方式最无用: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讲道理”排第一。
很多家长也体会过,有时,一件事无论怎么给孩子讲,他都左耳进、右耳出,仿佛越讲道理,他越叛逆。
最后,明明孩子犯错了,我们倒战战兢兢:
说了,哎呀,好像又说多了;不说,天啦,憋得可真难受。
讲吧,好像又剥夺了他探索、体验的机会;不讲,真等他一个一个去试错?
这道理,到底是讲,还是不讲更好呢?
其实,“讲道理”本身并没错。让孩子排斥“道理”的,是我们讲道理的方式。
稍加回忆,我们就能发现:
自己或孩子小时候,原本很喜欢听长辈摆故事、讲道理。对父母的话,也有一种天然的相信。
即便行为上没有服从,“道理”却早就听进去了。
我们与其因为“孩子不听就放弃讲道理”,不如学着“怎么好好讲道理”——
这四种“道理”,孩子就很乐意听,我们却很少说。
不扫兴的道理:
不讲“但是……”
而是说“而且……”
人际交往中有个技巧,叫“先肯定,再否定”。指在提出批评前,先用真诚的表扬做开头,随后再提出改进意见。
这招经常被我们用在孩子身上:
“今天不错,自己把盘子收了,但是,下次要是记得把水杯也洗了,就更好了。”
“这学期成绩确实有进步,妈妈真为你骄傲。不过,如果能在数学上也加把劲儿,就更好了。”
这样说,很温柔、很委婉,对不对?
但凡有表扬,必带“但是”,非常扫兴。
孩子要么不买账,要么会“一点就炸”。
因为,孩子比成人更敏感,他们很在意父母、老师等对自己的看法。
在听到“但是”之前,孩子是欣喜的,觉得自己终于受到了肯定;
但一听还有“但是”,好心情就一扫而光,开始怀疑说话人的用心:之前的表扬是不是真诚?
甚至觉得,“你刚刚表扬我,就只是为了引入后面的批评?”
我们原本想给鼓励,结果,在孩子看来,却成了“不满意”,那具体的建议,他可能一句都没听进去。
真正能让孩子听得进的道理,是怎样的呢?
记得:别带转折,只用递进!
大家不妨将“但是”换成“而且”试试:
“今天不错,自己把盘子收拾了,说明有了“归位”意识!(而且),养成这种意识,妈妈相信,以后喝过的杯子、吃过的包装袋,你都能记得及时清洗和放回去。”
“这学期成绩确实有进步,说明认真了、努力了!(而且),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态度,妈妈相信,就是你最怕的数学成绩,也能有提高。”
《人性的弱点》中说,纠正别人错误,最有效的方式,是间接唤起别人对错误的注意。
教育的目的,从不是揭露或批评。
讲道理也要正向引导,点到即止。
当孩子既有积极的感受,又有正确的认知时,他才能朝你期待的方向前进。
重解释的道理:
不讲“你不要……”
而是说“为什么要……”
国外一项调查显示,2—10岁的孩子,平均每隔6—9分钟,就会接到家长的一个指令。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一天至少要听几十,甚至上百次“你不要……”“你必须……”。
其中,很多次,还是互相矛盾的。
家长的精力有限,当我们嘱咐很多遍,孩子还不听后,我们就容易用这种简单直白的方式“讲道理”。
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只定规则,不解释道理,长期来看,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不利。
因为,这样的孩子总在被打断或责骂,大脑失去了很多深度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他会陷入“我什么都做不好”和“不知道到底怎样才是对的”的沮丧和迷茫中。
那孩子行为确实有问题,家长难道不应该教育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麦金农,曾发起过一项“创造性人格”调查。
该调查发现:最具创造力的那批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重点不是立规矩,而是解释道理。
他们的父母,会耐心地、适时地向孩子解释规则背后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才是对的。
比如,不是随口说出“你不要——你不要荒废学业,要好好上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粗浅的大道理;
而是会花时间,好好梳理对“上学”这件事的认知,然后找合适的时机与孩子深聊“为什么要”——
“学校是社会生活的浓缩,我们去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是为了去体验,我们要学到的是,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提升自己,如何逾越困难......这样我们才真正获得了在社会生存的能力。”
这种“讲道理”,不是为了约束孩子的行为,而是告诉他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做,行为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当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用心,也理解到规则背后的价值观、道德判断后,他才能通过内在的秩序,去管理自己。
这样的“讲道理”,看似很费力气,却更有长久效果。
今后,哪怕没有父母的提醒或外在规定,孩子也能努力让自己的行为和认知保持一致。
以身作则的道理:
不讲“你应该……”
而是说“我应该……”
我从小就“爱犟嘴”,经常被父母训斥“脾气差”、“接受不了批评”、“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
这可能是很多青少年也都会有,甚至被认为听不进道理的一种“毛病”。
成年后,我很长一段时间,被困在这种“一听批评就应激”、“没办法坦然承认错误”的“羞愧+愤怒”的矛盾状态里。
但有句话,像有魔法一样,改变了我这种状态。
那就是——“我应该”。
有次,我在写作。婆婆灶上炖着一锅牛肉,要出门办事,请我帮她设个闹钟,炖好后关下火。
我当下满口答应,但闹钟响时,我却完全忘了要干什么事。
结果,那锅牛肉就一直烧着,直到锅被烧得乌漆嘛黑,牛肉被炖成了炭干儿;
直到我婆婆回来,大喊怎么一屋子糊味儿,我才惊觉!
这件事,放在我熟悉的场景中,我应该会被痛骂:
“专门给你说了,你在干啥呢?”
“一锅牛肉好几十,全被你糟蹋了!”
“把家里点着了,就好了……”
而我,可能也会找各种理由强辩:
“忘了我有什么办法!”
“怎么什么事都全怪我?”
但当时,我清清楚楚记得,我婆婆只略带遗憾地说了一句:
“哎呀,你在忙,我应该关了火出去的。”
然后,就开始收拾锅子和安慰我。没一丝责备的意思。
这样的反应,让我很受震动。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犯了错,听到的不是“你应该...”,而是“我应该...”。
明明是我犯了错,婆婆却最先“检讨”自身。
当时,我一改往日的“犟嘴”,立马道歉到:
“不不不,是我的错,居然搞忘了,太不应该了,太危险了。还好你回来了。真是可惜了你这么好一锅牛肉。下次设闹钟我一定把提醒加上。”
著名心理学家、人际关系教育奠基人戴尔·卡耐基说:
“如果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谦虚地承认自己并非无可挑剔,那么别人在听到批评的时候,就不难接受了。”
犯错,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恼怒、羞愧的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先得到安抚,孩子就很难专注自身,更别说理性思考。
如果这时候,还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毫不客气地批评、指责或建议,那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这时,即便道理讲得再对,孩子都很难受用;反而还会把“道理”当做一种“攻击”,抵挡回去。
一句“我应该...”,既是在安慰:
犯错,多正常啊。你看,我也有没做好的地方......
也是在示范:承认错误,反思不足,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我们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比孩子多很多,但走过,就忘了。
总用自己现在的视角、判断、标准去要求孩子:
“你应该宽容”、“你应该有同理心”、“你应该学会反思”......
但回想一下,我们几岁、十几岁的时候在干/想什么?现在的我们,真的做到这些了吗?
用同理心,宽待孩子;用自身行为,影响孩子。
这才是言行一致的讲道理。
这时,不用你把道理说尽,孩子也会向你所展现的品格靠近。
方向一致的道理:
不讲“我希望……”
而是问“你想要……”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一天,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一头小牛犊赶进牲口棚。
他们俩商量,一个在后面推,一个在前面拉。
可折腾半天,小牛犊硬是蹬直了腿儿,拒绝离开草场。
这时,家中的爱尔兰女佣,看到了父子俩的窘境。她走过来,只做了一个动作,就结束了这场僵局——
她将一根手指放进小牛犊的嘴里,一边让它吮吸,一边温柔地将它牵进了牲口棚。
我们经常吐槽,孩子有时候就跟小牛犊一样“倔强”,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
其实是,我们有我们所想,孩子有孩子所想。
比如,我们只想让孩子能规矩点,却不知道,他折腾这么多,却是在索取我们的关心;
我们只想让孩子戒掉手机,却不知道,他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学不进去,也很痛苦无助。
这位爱尔兰女佣虽然没爱默生一样深邃的思想,也没有爱默生会表达,但她的高明之处在于:了解小牛犊想要什么。
《人性的弱点》中说,“要影响他人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与他们讨论他们心中所想,告诉他们如何去得到。”
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表达“我们希望”,但很少真正关心“孩子想要”。
只有放下这种惯性思维,多去倾听孩子所想,才能把僵持的“我希望”,变成“我们和孩子共同希望”。
我们可以讲道理,但也允许孩子不听
这篇文章发出后,肯定会有朋友留言:
“哎,这些方法都试过,不管用,孩子根本不听。”
讲道理最大的一个误区是:把孩子听不听,当做讲道理的唯一目标。
认为,我讲了,就一定要说服孩子,就一定要促成孩子的改变。
但大家有没有过一种警觉:
我们真的比孩子懂得多吗?
道理对孩子影响这么大,我们讲错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我想了很久,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1、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孩子求助之前,讲道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的需求。
2、我们没办法保证,自己所知一定正确。孩子比我们更接近未来。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是对自己的“道理”有充分准备——
不是随口而出的大道理,而是真的有思考、有学习、有体验,否则不如不说。
3、讲道理的真正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一种新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至于孩子听不听,那是孩子的事。
比听话更重要的,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4、所有技巧、方法都只在发自真心时,才会起作用。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一种勇气:
我们可以讲道理,但也允许孩子不听。
当我们遵守这一原则,才既能和孩子自如交流,又不会让自己的认知局限,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我们要珍惜作为家长播种的窗口期,但也要明白:
总有一天,孩子会独立到不需要我们安排;
总有一天,无论我们多么不放心,他们都将全然拥有自己的命运!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27A03BMY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imtoken钱包官网下载
网站目录
NBA直播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