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1500万留守儿童现状曝光:手机,正在加速学生间的分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9 02:48:58|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更加努力奔跑。
越是平凡的家庭,父母越不要放任孩子被时代的陷阱裹住。
作者 | Seven
暑假过去大半了,趁开学前,我带儿子回了趟乡下故乡。
本意是想让儿子放松一下,在大自然中和小同伴们疯玩几天,体验一下童年的野趣。
但这次回到故乡,我发现统统都变了。
从前故乡的孩子们最爱在村口的池塘里捞泥鳅,在山野里捉蚂蚱,但此刻,漫山遍野格外“宁静”,完全不见孩子们的身影。
走进我哥家的客厅才发现,小侄子以及几个邻居小孩正围坐在一起,每人拿着一个手机埋头“开黑”,嘴里还时不时发出“打打杀杀”的声音。
打游戏之投入,连嫂子喊他们去吃饭,都无人应答。
据嫂子说,自从放暑假之后,小侄子每天从早到晚就是捧着手机玩,作业基本碰都没碰过,她每天还要去镇上干活,无暇顾及,只好由他去了。
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一位网友的疾呼:
农村孩子没救了!
她说,回农村后发现,村里的孩子已经不会去山上游玩,河里摸鱼了。他们只会待在家里玩手机,精神一个比一个萎靡。


图片来源:@摆摆摆

底下有句特殊扎心的评论——不只是农村的孩子,贫民家的小孩都这样。
这绝非危言耸听。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低龄人群手机持有比例的提升,一个残酷的真相正在浮现:
手机,正在加速孩子的分层。


手机

正在慢慢腐蚀孩子的人生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计划玩一把游戏、刷10分钟短视频,但是一不留神,大半天就过去了。
我们不停地点开一个个视频、一把接一把地打游戏,就是因为受到了多巴胺的影响。
就连拼趣网(全球十大热门社交网站之一)的前总裁都坦言:
白天,自己打造着让无数人为之上瘾的社交媒体;可晚上回到家,自己却也沉迷此中,根本没办法放下手机。


成年人尚且云云沉迷手机,更何况大脑发育不成熟,缺乏自制力的孩子。
真人秀《放学后》中有个女孩叫悠悠,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刚开始还能到点即停,后来愈发沉迷,每次至少要刷两小时。


一旦离开电子产品,悠悠整个人就毫无精气神。
不少沉迷手机的孩子,已经到达了一种上瘾的程度:
有的孩子藏起手机,半夜三更躲在被子,一刷就是一个晚上;
有的孩子溜进父母房间,拿走手机躲在衣柜里一玩就是一个下战书;
还有的孩子,威胁家长不买手机就自杀,不给玩游戏就离家出走……
更可怕的是,恒久使用手机,会吞噬孩子的大脑。
2018年一项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 7 小时的 9-10 岁儿童,大脑前额叶功能会严重退化。
前额叶是大脑负责主观高级思维的重要区域,它的退化会对孩子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好比专注力下降、注意力不会集、认知能力受损、神经和记忆变得痴钝……
一位网友就曾自曝:
她的小外甥刚上初中本来成绩很好,在班级经常进前五,结果前几年在家上网课,迷上了一款游戏。
那几个月,孩子就跟上了瘾似的,不分白入夜夜的玩。
后来回去上课的时候,他开始精神萎靡、坐不住、无法会集注意力,成绩一路下滑。
末了中考又没有发挥好,被“分流”去了一所中专学校。
罗振宇曾告诫用户:
“王者荣耀十分钟就有个兴奋点,吃鸡游戏三分钟就要有一个兴奋点,而短视频甚至要追求一分钟一个兴奋点。”
多少孩子在捧起手机的那一刻,就已经掉进了欲望的陷阱。
那些精彩刺激的手机游戏和越刷越上瘾的短视频,正让无数本该拥有辉煌璀璨人生的孩子,走向堕落的深渊。




手机

正在加速学生间的分层

和故乡一位老师闲聊。
他告诉我,如今很多孩子上课犯困、注意力不会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晚上熬夜玩手机。
如今整个镇只有40%的孩子能上平凡高中,其他的都被分流进职校或者直接辍学打工。
哪怕顺利升入高中,每年能考上二本及以上的大学的孩子,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这些孩子并不是没天分,而是缺乏应有的督促。
66岁的老人蔡梅,家住鄂西的一个村子。
儿子儿媳长年在外务工,孙子从小就跟着她和老伴生活。
2020年,因为孙子总是蹭堂哥家的网玩手机,为了方便,蔡梅就在家里安装了一个Wifi。
没想到自从装了Wifi,孙子越发沉迷玩手机了。
每到寒暑假,作业随便应付两下就丢在一边,抱着手机玩个昏天地暗。
蔡梅想管,但又不敢贸然插手:
“这年代,别的小孩都在玩手机,他要玩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管不住。而且如今的小孩很敏感,万一出个啥事,咱做老人的内心也承受不住。”
可令蔡梅后悔不迭的是,孙子本来成绩优秀,因为沉迷手机一落千丈,中考时只考上了当地的平凡高中。
家里人一开始也很无奈,但很快也释然了。
因为同村的孩子,大部分也只能上个中专而已。
这些父母早已习惯了孩子被淘汰、被分流,却从未想过“寒门难出贵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任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1550.56万。
而另一项来自武汉大学中国乡村管理中心的调研则发现:
40.4%的留守儿童有自己的专属手机,49.3%的留守儿童会经常使用长辈手机。
此中看短视频和玩游戏是他们主要的上网娱乐方式,占比分别是69%、33.1%。
67.3%的家长以为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21.3%的家长以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情况十分严重。
1500万个留守儿童背后,沉迷手机孩子的数量,难以想象。
这些孩子以为,手机是时代发展馈赠给自己的礼物。
却不知道,所有运气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手机看似神通广大,能连接广阔的天下,却成了千万个孩子打破宿命,实现阶层跃迁的最大阻碍。
末了,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就这样彻底拉开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的普及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我们也无法逆转。
但同样是持有手机,有的孩子沉溺此中,有的孩子却只把它视为学习工具,背后那道关键的“闸门”,说到底还是父母。
万不要把时代的错扣在孩子们的头上,然后痛心疾首地指责:
“又是荒废的一代!”
想要帮孩子抵御手机的腐蚀,以下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
1. 给孩子切实的关心与陪伴。
作者何艳娟讲过一个故事,一位老同学跟她求助,说之前工作忙,孩子一直丢给公婆带。
如今儿子15岁了,成天就想着打游戏,软硬兼施也无济于事。
何艳娟很为难,孩子已颠末了最佳教育期,改变的希望很渺茫,她只能建议同学多花时间陪陪孩子。
然而一年后,这位家长却找她报喜,说儿子考上了重点中学。
其实,父母切实的关心和陪伴,才是救济孩子“手机成瘾”的最好解药。
《中小学生及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显示: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与亲子间关系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越亲密,越关爱孩子,孩子越不会沉迷于电子产品。
大概对于被迫为生存奔波的农村父母来说,经常陪伴有些困难,但我仍希望父母尽可能地把孩子带在身边。
哪怕不在孩子身边,也可以多和孩子转达关心和爱,让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2. 帮孩子建立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你有没有发现,当一个孩子有自己特殊感兴趣的事变,好比踢球、跳舞、画画的时候,是绝对想不起来玩手机的。
生理学家米哈里也提出,人在从事喜好、有挑战且擅长的事时,更容易体验到聚精会神的状态。
想要让孩子远离手机,不妨帮孩子建立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平常可以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孩子空闲无聊的时候,带他去打球、学跳舞、爬山……甚至可以去干干农活、看一些闲书等等。
千万不要图省事,扔给孩子一个手机就什么也不管了。
当孩子与其他事物建立了链接,获得了更持久的乐趣,他就会忘记虚拟天下中那些短暂如泡沫般的快感了。
3. 引导孩子看高质量的手机内容。
面对时代洪流,想通过隔绝的办法来制止孩子接触手机,险些是不可能的。
堵不如疏,如果孩子实在想玩手机,可以注意以下2点:

  • 限制孩子使用不良的App和游戏等,可以打开青少年模式,培养孩子健康的使用习惯;
  • 引导孩子看一些高质量的内容,好比一些制作优良的动画片、记录片、电影等等。
正如一位班主任所说:
“不管是手机、游戏还是视频,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打开方式。”
选择高质量的内容,不仅可以防止孩子过度沉迷,还能高效率的向大脑输送知识,开阔眼界。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生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孩子最宝贵的“花期”一旦耽误了、荒废了,势必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父母唯有时刻警惕,做好孩子身前的那堵墙,才气帮他们抵抗外界的诱惑,还他们一片干净的天地。
毕竟没有伞的孩子,必须更加努力奔跑才行。
点个赞吧,与所有家长、孩子共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811A0308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