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91|回复: 0

寿司、天妇罗、荞麦面和鳗鱼,饭野亮一带你“四口吃遍江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7 15:29:19|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两百多年前的江户陌头,有挡着脸也要在路边摊吃天妇罗的武士,在隆冬的荞麦面店里小酌一杯温酒的情侣,热衷于叫鳗鱼外卖的剧场投资人,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寿司小贩……
布满人情味的陌头巷尾催生出寿司、天妇罗、荞麦面与鳗鱼这四种传承至今的美味,它们不仅最受江户人喜欢,被誉为“江户美食四大天王”“万国无双的江户之味”,而且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四种美食不仅是去日本旅游时一定去打卡的标记性食品,此中不乏提前大半年就预定“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或是“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的餐馆座位,而且以致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存。
然而这四种为人熟知的美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背后又有怎样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呢?
在《四口吃遍江户》这本书中,日本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饭野亮一过细梳理了寿司、天妇罗、荞麦面与鳗鱼这四种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从诞生、发展,到形成本日形态的整个过程,在一手史料与大量俳句、川柳中探求蛛丝马迹,同时搭配近140幅珍贵手绘插图,生动地勾勒出江户时代的市井生存与庶民风貌。

江户由乌冬面之城变为荞麦面之城
17世纪开始,蒸荞麦的店肆、荞麦面的名店、二八荞麦面店、夜间营业的荞麦面摊纷纷出现,数目逐渐超过乌冬面店。
而荞麦面的“胜利”以致还被写入当时的小说中。1776年《乌冬荞麦 化物大江山》出书,这是对御伽草子《酒吞童子》的谐仿作品。故事中,源赖光和四天王被设定为荞麦面派,而酒吞童子则是乌冬面派。终极荞麦面取得胜利,“令乌冬面臣服,名扬天下。今后,江户八百零八町,荞麦面店不可胜数,而乌冬面店变得极少”。
从乌冬面到荞麦面,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江户离荞麦的产地更近,二八荞麦面诞生后荞麦面的代价趋于稳固,夜间营业的荞麦面摊数目增长后江户市民也越来越风俗于这种食品,与荞麦面相配的酱汁的诞生,荞麦面清新的味道与江户市民的气质相吻合,等等。
不仅如此,高级荞麦面店的出现也是此中一个重要原因。
本来会去荞麦面店吃面的,大都是些劣等人,而衣着派头的人,不管再怎么被葱香味吸引得食指大动,也不太乐意进店里坐下吃一碗面。于是店家通过改善店肆情况,一扫荞麦面店之前劣等的感觉。无论身着多么面子衣服的客人,都可以绝不夷由地进到店里。
“丑之日吃鳗鱼”的习俗
《万叶集》中有诗云:“夏季苦清癯,闻宜食鳗鱼。”《养生训》的作者贝原益轩引用这首诗来分析鳗鱼有益于治疗苦夏之症,催生了在土用丑之日食用鳗鱼这一习俗。
就像巧克力业界通过将巧克力与情人节团结起来得到了成功一样,蒲烧业界也 成功地把鳗鱼和土用丑之日团结了起来,大大促进了蒲烧的贩卖。
每到土用丑之日,蒲烧店就会变得极其繁忙,其代价也会随之提高,以致可能涨上涨五倍。
现在我们去餐厅吃蒲烧时,通常是点“鳗鱼丼”或“鳗鱼重”,这也是在江户时代开始的。在鳗鱼丼出现之前,蒲烧店为招揽客人,开始提供配饭。时间大约是在土用丑之日吃鳗鱼这一习俗开始的时期。这一做法吸引到了女性、孩子和不能喝酒的人,进一步扩大了蒲烧店的顾客群。
关于鳗鱼饭的初始,宫川政运的《俗事百工起源》(1865)中有“鳗鱼饭始于文化年间,堺町剧场金主大久保今助”的记录:
今助非常喜欢吃鳗鱼,他总是在剧场叫外卖,为了不让鳗鱼冷掉,他想了一个办法,把烤鳗鱼放在盛着米饭的茶碗里,盖上盖子,趁热吃。听说因为这种吃法非常美味,人们开始争相效仿。
终极,蒲烧店把本来当作配饭的米饭,跟蒲烧盛在一起上菜提供给客人。鳗鱼饭终于诞生了。
吃天妇罗一定要搭配白萝卜泥
天妇罗小吃摊上永久都会白萝卜泥。对于当时饮食普遍平淡的江户人来说,天妇罗跟寻常的食品相比起来太油腻。为了让人们能够接受这种食品,天妇罗小吃摊也下了很多功夫,此中就包罗赠予白萝卜泥。
《闲情末摘花》初编(1839)中记录了如许一个故事:一对母女在回家路上到小吃摊买了天妇罗当晚餐的配菜,用竹皮包着带回家。抵家后发现店家忘记装白萝卜泥,女儿阿里专门唤醒已经睡下了的菜店老板,借来磨刀,磨好萝卜泥,并跟母亲说“加上白萝卜泥可好吃了”。 可见要让天妇罗更美味,白萝卜泥是必不可少的。而加白萝卜泥这个创意,在现在的和风汉堡肉饼中也可以看到。
曾被当作税金的寿司
荞麦面、蒲烧、天妇罗这三大江户名食都出现了之后,握寿司终于登场了。固然握寿司是江户四大名食中历史最短的,但寿司却是日本最古老的食品。被称为寿司前身的“熟寿司”,在日本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近江(滋贺县)的熟寿司直到现在都非常闻名。
所谓“熟寿司”,就是把盐渍的鱼跟米饭一起放到容器里,压上重石,颠末长时间发酵后制成的酱鱼。米饭中的乳酸发酵让鱼肉变熟,以做成带酸味的鱼类发酵食品。与本日的寿司不同,熟寿司做好之后,要丢掉用于发酵的米饭,只食用鱼肉。
在奈良时代和安全时代,寿司都是可以用来纳税的物品。安全时代中期的法典《延喜式》(927)中记录了诸国纳贡的寿司,此中有鲫鱼寿司、鲍鱼寿司、贻贝寿司、贻贝和海鞘的混合寿司、琵琶鳟鱼寿司、鲑鱼寿司等鱼贝类的寿司,另有野猪寿司、鹿肉寿司等兽肉的寿司。此中鲍鱼、鲷鱼、鲣鱼、窝斑鱼等,现在依然是常用的寿司食材。
正如陈晓卿在推荐时提到的:“这是一部考据非常详确的饮食人类学著作,更难过的是,通过对江户地区四种食品,其形制和工艺、郁勃和流变的过细展示,让我们在美味的阅读之中,领略到了这里二百年前宛在目前的社会风俗图景。”
盼望各位读者可以以在江户散步一般的心情,在本书中充实享受江户的饮食文化。但也有一条来自演员王耀庆发自肺腑的忠告:“不要在饿的时候看这本书!没吃饱也别看!晚上十点半之后看此书后果自负!别说我没提示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