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汽车天地] 被工信部点名之后,华为模式胜出,造车新势力要输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0 23:13:3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6天时间里,两次针对智驾和OTA的严管之后,目前已经诞生了新的赢家和输家。
“蔚来正好踩在了荣幸的时间点上,要是这次还不能把销量做上去,就不好说了”,由于就在4月中旬开始,原本被称为L2级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迎来了一次更严格的监管。而蔚来的NMW世界模子,原定的推送时间正是在4月尾,5月初。其他各家都在忙着补资料、改资料,而蔚来则是既定节奏推送,大概率能一次性反转此前智驾口碑的不足。


不外,目前业内似乎,也只有蔚来一家是明显受益的。对于已经买车的人来说,本身车辆下一次的OTA最快会在6月才能升级。诚然,多数智能汽车用户不会感觉到什么变化,由于岂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这都是本身买车的添头。更关注的还是价格低、续航长、空间大等等,就算不好。


话虽云云,但,就如智能手机当年的发展那样,人类总会陷入到对比之中。谁都不想在配置和智能上,成为鄙视链里的下层,所以实际上,很多人尽管不提OTA,但却都在盼着OTA。就比如,网络上超百万车主在呼唤哨兵模式能如约推送OTA。
OTA监管,这次真的会影响车企销量

“我们的不会受影响,由于华为的本事很轻易搞得定”,鸿蒙智行的多款新车发布之后,各个门店在周末又一次回到了列队试车的模式,问界M8的出现,打破了之前30万元以上家用车理想一家独大的局面。很显然,关注鸿蒙智行的人群,它们都对智能技术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当问及4S店贩卖时,贩卖的答复也是自大满满。


但,这在另外很多品牌中,贩卖顾问往往会被问到无法答复。今年2月开始,各大国产车企全都召开了“普及智驾”的发布会,随着2月28日,4月16日两个新的监管落地,有一系列的新变化,如下:
  • 高阶智驾,智驾,不能被继续使用,换为辅助驾驶;
  • 脱手、脱眼等词汇,不允许在宣传中出现;
  • 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词汇不允许在宣传中出现;
  • 接管等词汇,不允许被用在L2级辅助驾驶;


    上述之外,最重要的信息还包括,低落OTA频率,做好充分验证之后才能推送给用户,现有的千人团、万人团等,需要公告,不允许用用户进行测试。提交给工信部的OTA资料,会被要求填报更详细的材料,而不能只填充参数。

    如果复盘上述的监管,涉及的名单将包括大多数的头部车企。长安、比亚迪、奇瑞、吉利、广汽都已召开智能驾驶相干发布会,接下来相干表述都需要调整。


    多数新势力,是这一轮监管的重灾区,如,何小鹏岂论在发布会还是参与的公开论坛里,都高频提及现有技术是高阶智驾,以及很多功能表现接近自动驾驶,以及不绝的强调接管率,如2024年8月时提及,2025年每周仅需接管1-2次。


    理想汽车也是类似,如2025年5月的OTA5.2版本中,就官宣了接管率为1320公里/次。鸿蒙智行也是一样,关于自动驾驶的表述非常之多。
    不要小看上述的营销被监管,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在2023-2024年时的销量很大程度上被辅助驾驶所促进。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时理想汽车L系列的入门版本Pro,在理想L7中能占据50%的份额,而自从AD MAX城区辅助驾驶开始快速崛起和华为乾崑ADS竞争之后,更多的人在选择非Pro版本。


    同时,小鹏汽车的销量维持以及崛起,也是与XNGP息息相干,在整体产品力比不了竞品的局面下,其辅助驾驶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比方小鹏MONA M03的最深刻记忆点,正是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喊出的那句,高本事辅助驾驶第一次下探到15万元级别。

    诚然,各大车企会换种方式来智行现有的辅助驾驶计划,不让搞千人团、万人团,可以搞本身员工车辆的早鸟内部测试。而普及智驾已经是种消费趋势,各家的新车配置都在上车,这不会被按下暂停键。
    华为已经事实性胜出,新势力们没了意义?

    正如贩卖顾问所说的那样,华为模式已经事实性胜出,当然,这此中不止是华为车BU一家,还将包括所有头部的相干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地平线、比如禾赛、比如Momenta。


    “需要充分的强化训练,需要充足的高代价数据,供应商们比车企掌握的数据量,差距不是数量级,甚至是指数级”,这是一家头部中国品牌负责智能相干的高级工程师,给到我们的答案反馈。


    就在最近,有3家头部公司的老板,给出了相同的看法,“以用户进行测试,99%以上的行为,都是不具备学习代价的数据”。特斯拉的马斯克公开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李想发表过相同的观点,同时表达如果这样做,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寻找海量数据中极少量的黄金数据,同时刚刚召开2025发布会的地平线首创人余凯,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在普通人的日常驾驶中,转弯不打灯、压线变道、龟速行驶等行为比比皆是,如果在之前的辅助驾驶靠写规则的时代,用户驾驶数据代价尚可,能够查漏补缺。但,随着进入AI大模子时代,这一类数据是不能喂养的,模子需要巨大量各种场景的正确学习数据进行喂养。


    所以,这也直接显示出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之前很多车企在发布会上都喊出了“我们拥有XX万车辆行驶在路面上,能带来巨大的数据量,这将让技术本事快速提升”,而如今随着世界模子、万卡级盘算中心的大量落地,正在被仿真本事实质性超越。
    举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例子就是,Deepseek的崛起,已经能超过大多数硕士生的数学题目解决本事。所以,关于辅助驾驶,以及后续的自动驾驶,方向也基本一样。


    华为模式之所以能够在现阶段就给到已经胜出的结论,缘故原由是鸿蒙智行的数据闭环。岂论是奇瑞、北汽、赛力斯、江淮,其数据回收以及再利用本事,都依赖华为。另外,随着华为的生态同伴圈层越来越大,包括广汽、上汽、岚图等等,数据也是只能被华为所更充分的利用。
    缘故原由很简朴,车企没有华为的本事,岂论是体系本事还是技术本事。所以,在合作中更充分的供给头部供应商,这才能释放出最大的威力。


    刚刚召开发布会的地平线,也展示出了相同的技术优势本事。目前,关于辅助驾驶以及自动驾驶下一步发展的业内趋势,已经从之前由新势力主导,所转变。
    此前,险些所有的头部车企都依托英伟达来推进相干技术。这不仅是由于英伟达能提供最高算力的相干芯片,还在于英伟达手握上下游,包括开发工具链、上下游的应用生态链等。毕竟,中国车企不是特斯拉,毕竟马斯克和特斯拉富可敌国,所以它们可以自行开发相干的软硬件,就像苹果的IOS那样。


    于是,英伟达在智驾芯片上快速崛起,orin-X装机量从2023年的109.5万颗,增长至2024年的210.02万颗。但如今,退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小鹏、蔚来已经分别用上了自研芯片,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采购地平线、黑芝麻等芯片。
    缘故原由无它,英伟达的单车辅助驾驶算力芯片已经不再一家独大,所以岂论是成本、未来发展、卡脖子、不可抗力等方面来看,结论都是云云。原本,英伟达Thor芯片预计在2024年量产,于是一众车企押宝。但后续的现实也很反差,小鹏P7+最终选择用双orin-X替代。理想汽车也很被动,原本预计L系列全系快速换装新芯片,以应对鸿蒙智行的竞争,但如今只能一改再改。


    另外,商业模式上的成本账,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早期新势力之所以分别选择自研,主要缘故原由是都想追随特斯拉的成功轨迹,成为中国或者世界的下一个特斯拉。另一个重要缘故原由则是,市面上没有可以选择的供应商或配套,所以只能本身做。
    但,随着AI和大模子时代的来临,以及越来越多的相干公司崛起,自研能包管最好的辅助驾驶功能,这已经不具备太多说服力。


    截至目前,华为鸿蒙智行、地平线,已经分别都能够提供高算力的芯片,以及整套的解决方案,地平线的HSD方案在被测试后,已经来到了超过小鹏XNGP,紧追华为ADS3.3的本事。再有,后续岂论是深度绑定华为还是地平线,都能获得硬件持续升级的本事,比如新的芯片可以换装到老车上,老让车拥有新的智驾本事等。
    写在最后:

    就在半年前,业界的主流观点还是,这么激烈的竞争,让很多新技术发布了半年之后,就沦为被淘汰的状态。岂论是插混,辅助驾驶,智能座舱,都无法逃脱。
    但现阶段的发展之后,上述的问题又一一得到了破解。一切都像是之前燃油车时代那样,车企只对最焦点的部分进行自研,其他的交给博世、大陆、电装等专业的垂直供应商。
    按照余凯的说法,如今每3台智能汽车里,就有1台使用着地平线。华为也是在逐步走向这样的过程,所以相比而言,供应商能在相同功能下,分摊更大的成本,给出更低的价格。而车企自研,除非能够做到特斯拉或者比亚迪那样的量级。
    当然,一切也另有变数,是选择自研还是选择供应商方案,这些,哪个销量好,哪个说的算。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0A04FG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