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终于想明白了:新能源车不能乱加品牌溢价。
今年3月,广汽丰田铂智3X以10.98万元的起售价杀入市场,叠加补贴后更是低至10.48万元起,成为15万元以内罕见搭载激光雷达的纯电SUV。
4月,东风日产N7推出,售价11.99万-14.99万元,新车搭载8295P芯片、Momenta端到端智驾系统等,对比同级热销新势力车型,甚至有不小的上风。
价格到位之后,合资电车或许要给新势力和自主品牌上上强度了。
在前几年新能源发展的初期,合资车也推出了几款电车,但是市场销量基本都不好,月销量能上千辆都算此中的佼佼者。
定价比国产车高就是此中一个大题目,比如上汽大众ID.3,2022款指导价16.2888万元起,基本无人问津。2023年降价5万元后,销量直线上升,甚至连续多月破万辆,足以说明合资电车的早期定价远高于用户预期。
别的,合资电车在早期还存在“油改电”的毛病。比如某款日系电车基于燃油车平台改造而来,虽然电池容量仅有90kWh,但整备质量却高达2.2吨,导致实在际续航只有500km出头。
在智能化层面上,合资电车也与国产车存在代际差。就只拿我深度体验过的某款合资电车来说,其车机系统非常难用,卡到还不如没有中控大屏的程度。
合资品牌在转型路上走了不少弯路,好在如今开始觉醒,该调整价格的就调整价格,该加大力度找供应商解决的就找供应商。
一顿操作下来,合资电车的品质以肉眼可见的速率提升,部分车型的性价比已经比肩国产车。比如东风日产N7对比零跑C01,在价格、智能化和空间等维度都有肯定上风。
目前看来,合资车觉醒得并不晚,东风日产N7在4月29日才刚刚上市,累计订单就已经突破1万辆;广汽丰田铂智3X更是在上市一小时内,订单突破1万辆。
看来,愿意为合资电车买单的还大有人在。
当然,现在合资电车的销量还不足以抗衡国产车,不过未来可说不准。
沃尔沃曾有过一句著名的slogan:“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也学不会。”
的确如这句话所言,合资电车这几年陆续补齐了性价比和智能化的短板。那么题目来了,合资品牌生产制造方面的长板,新势力和自主品牌能在短时间内追齐吗?
质量控制、全球产能布局、供应链管理,都是合资品牌的上风。
合资品牌在质量控制方面一直都有上风,比如一汽-大众的每一辆车都将经历包罗雨淋检测、整车声学检测等考验。就拿雨淋测试为例,一汽-大众让车辆在模拟45倍暴雨强度的环境中持续喷淋10分钟,来检测车窗、车门的密封性,这种靠近变态的高标准测试在新能源时代也得到持续延伸。
在成本控制方面,合资品牌的规模化效应上风明显,比如广汽丰田,采用“准时制生产”(JIT)模式,仅保留4小时的安全库存,相比传统工厂的库存持有量淘汰约90%,让资金占用成本大幅降低。另外,广汽丰田还采用近地化供应链布局,多家工厂紧挨着日系零部件供应商,使得其核心部件运输距离缩短至2小时以内,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是新势力以及传统品牌新能源车型的一大上风,不过这种先发上风似乎逐渐被合资品牌稀释。
广汽丰田铂智3X搭载的Momenta 5.0智驾系统,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东风日产N7的端到端智驾方案可实现城市门路L2+级辅助。
即使新势力的智能驾驶能力更强,但是在10万-15万级市场,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选择性价比高、智驾能力过得去的合资电车。
当新势力正用 “资本换时间” 快速迭代时,合资品牌正通过全球化经验、质量体系和供应链韧性构建更持久的竞争力。
这种上风不会因电动化浪潮而消散,反而会在智能平权时代显得更为珍贵。
因此,合资电车如今开启“降价潮”并不算晚,究竟后劲十足,东山再起只是时间题目,你们觉得呢?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6A02ZY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