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气温狂飙近40度,今年饮品旺季,消耗者更爱“淡淡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的夏天来得格外早。
今年的天气实在是有些让人琢磨不透,大风预警才过去没多久,气温便升高不止,还没到五月份,部门地区气温已经快接近四十度。
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当打工人、学生党还在衣服乱穿的时候,今年的饮品旺季也提前到来了,在这个时间段里,饮品的“解渴”功能将会被无穷放大,消耗需求大幅上升,自然,饮品的销量也会随着气温持续走高。


因此,每年的饮品旺季都是各大饮品品牌着重发力期,通过“冰柜战”“营销战”等各种手段试图抢夺消耗者注意力,抢占市场份额。
作为夏日里最受欢迎的“饮品货架”,冰柜在饮品旺季期堪称饮品市场的“晴雨表”,吹着冷风,不停审阅着各个品类和品牌的变化。
而在今年这样的极端天气下,今年,冰柜又发现了一些饮料市场的新变化。
1
高温下的品类突围




货架上,曾经占据C位的碳酸饮料、高糖奶茶逐渐退热,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瓶身简约、口味平庸的“淡味饮品”,以清爽解渴无负担的姿态,在冷柜里划出一道亮眼的增长曲线。
·无糖茶
2025年春季新品中,有超过20个品牌推出了中式茶基底产物,绿茶、红茶、乌龙茶、茉莉花茶四大传统茶类成为创新焦点。这一数据充分证明白无糖茶赛道的潜力,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赛道的高需求量。


而在线下终端,这一数据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据饮品营销观察,无糖茶作为近年来全面爆发的品类在今年夏天也同样热卖,销量持续走高。从冰柜上看,这个饮品旺季,东方树叶品牌冰柜数量大幅增长,其热度远超可口可乐;
而在消耗端,无糖茶作为平庸系饮料的榜首更是充满了无穷可能,除了其0糖0卡的特性之外,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拿无糖茶进行DIY的帖子数不胜数,无糖茶显然已经成为了当下年轻消耗者心中的“万金油”。
· 调味水产物
热卖的第二类产物相较于饮料来讲,其中“水”的特性更为强烈。
调味水产物的主原料还是纯净水,只是为了更好入口,在口味上进行了简单调配,果味的话以柠檬、水蜜桃等口味居多,但口感较为平庸,今麦郎旗下的芒顿小镇就属于这一大类,而随着消耗者健康意识的增加,这种调味水产物也开始运用一些“植物元素”进行口味上的调配,此前我们提到的竹叶水以及最近在河北地区盛行的金银花水产物都是这一赛道上的新尝试,收获了许多消耗者的认可。


这一种别非常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性价比”,或许是因为其中含水量较高,该类产物的价格与纯净水的价格差不多,据我们观察,一瓶500ml的调味水产物的价格大概在1-2元之间,成件购买的话,价格则更为优惠。
· 电解质水
高温下出汗量增加,主打“补水”的电解质水自然也少不了。随着“电解质水=高温救命水”的认知深入人心,这个曾经局限于运动场景的品类,已经完全渗出到了一样平常补水场景中。
以东鹏补水啦为例,1L的大规格产物,也使得其“水替”的功能性得到了强化,与消耗者夏日对水饮的“高需求”非常契合。


2025年4月,京东超市数据显示,电解质水产物销量同比增加150%,其中非运动时段的消耗占比达到了65%,办公室、通勤路上等多个常见场景成为主要消耗环境。这一变化说明,电解质水已经逐渐成为了夏日刚需。
2
从浓甜暴击到清润回甘
饮品重构消耗逻辑




以上几种产物热卖的背后,是当代消耗者对“夏日饮料”的全新理解。
首先是来自人体的本能。在高温状态下,饮料的“水替功能”被进一步放大,当人体在35℃以上的环境中活动时,汗腺每分钟排出的汗液可达1-2毫升,在这种环境下,脱水带来的口渴感不再是普通甜味饮料可以满足的。
传统的高糖类饮品,例如碳酸饮料、奶茶这种依靠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快乐水”,在高温下仅仅能带来瞬时的享受,随后便会加剧喉咙的粘腻感,而平庸的“水替类”饮品则更贴合人体在脱水状态下对“有效补水”的生理需求。河北某地便利店东家向饮品营销反应,最近一月,冷饮占整体饮品消耗的大头,其中,水替类饮品的销售额要远超碳酸饮料和奶茶。


当市场被各类风味饮料轰炸多年后,消耗者摒弃了被甜味掩盖的卖弄满足,开始回归饮品的焦点价值,可以说,这种变化本质上是饮品功能的拨乱反正。
这种变化当然业余消耗者健康意识的升级有关,《2025中国饮品消耗白皮书》显示,在进行饮品选择前,62%的消耗者会主动查看饮料成分表,其中0糖0卡、无添加防腐剂、天然原料是排名前三的购买驱动因素。这种较为理性的消耗趋势在Z世代中尤为明显,对健康议题关注度的提升使得当代消耗者对“喝进去的每一口热量”都存在的天然鉴戒。
而较为平庸的饮料,不仅能够满足口腔对风味的基本需求,同时又能将饮料给身材带来的负担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消耗者对饮品的选择也受到“情绪”的影响。在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饮品能够提供的情绪价值开始从强烈刺激转向温和伴随。
有研究表示,从生理学上来说,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产生“热烦躁”,而在这种状态下,过于浓烈的口味反而会加剧神经的兴奋,反之,淡味饮品带来的“舒缓感”则更加符合“情绪降温”的生理需求,也更贴合高温下降温的需求。而当前消耗者对淡味的偏爱,实际上体现的是其对“长久舒适感”的追求。
3
写在最后




“消耗升级的本质是做减法”。
当饮料行业经历了添加多种元素的重度化竞争后,消耗者用钱宝投票,证明真正的升级是“需求做减法,体验做加法”,而夏日淡味饮品的走红,实际上也是对过去过分营销的一种反叛,“我们不要多余的糖分、香精和色素,希望饮品能够回归最本真的解渴、舒适、健康。


这种“减法美学”也在重塑产物研发的逻辑,在与某饮品企业研发人员沟通过程中,他透露,在未来产物研发中,“成分精简度、自然风味还原度、场景适配性”将成为三大焦点指标,在口味上,也将从“越甜越好”向“越清爽越好”的方向变化。对于行业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当淡味成为新的赛道,如何在“无糖不苦、平庸有味”之间找到平衡点?将考验各个品牌的产物力和洞察力。
站在2025的夏天回望,淡味饮品的兴起或许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季节性消耗热潮,更是一场关于人与产物、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度重构。
“消耗者正在从被营销驱动转向被需求驱动;从追求感官刺激转向探求身心的双重平衡;从消耗符号价值转向体验本身价值。”
这个过程注定漫长,但好在,我们最终都能找到自己所期待的那个味道。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6A01MW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