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0

中考红利增加,重点高中统招人数却骤减,准初中家长该做哪些准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6:5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各区校额到校名额在增加,同时也挤压了统招名额,导致重点牛高通过中考分数录取的人数越来越少!
此次,波动最大的是西城,西城重点高中统招的缩减比例是45%,以四中为例,统招名额本来已达到300人,现在几乎腰斩,又回到原来抠抠搜搜的招生的状态,让家长们望四兴叹了!
虽然校额到校划给重点校的比例不多,但数量大,每个重点初中的校额到校名额,能达几十甚至上百人左右。
西城区生源本就差距大,各初中校之间强弱分明,南部靠近丰台一带,比较弱,北部则很强。

中考统招录取少了,上高中却越来越容易?这似乎非常矛盾,看西城某重点高中客岁和今年招生对比,是不是拼统招有点可怕?
初一初二及准初中家长,对此是不是有些蒙圈?上初中仅抓孩子成绩还不够,还要随时关注政策,做好下面的事:
一、顺应中考节奏,调整学习重心
1.关注核心科目分值变化

所以,在学习上,要提前发力,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初一到初三慢慢调整学习,有赶超的可能性,现在的情况是来不及,越早排名在前,机会越多。

有的孩子到初三才开始发力,就错过了好多机会,就只能拼统招需优先加强核心科目,尤其语文、数学和英语主三科的学习,同时重视物理的实验操作和道德与法治的综合素质评价(开卷考试需认识资料运用)。
2.强化体育与健康科目
体育总分为50分(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稽核20分),趋势是有增无减,需从初一持续关注体能训练和日常稽核,避免临时突击。
二、利用政策红利,争取低分高录机会
1.校额到校与市级统筹
2025年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比例提升至40%左右,普通初中学生可通过校内竞争获得优质高中名额。
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在班级的排名,还要关注校排,还有校额到校要求的,中考总分≥430分、综合素质评价达B等。
这个分数在主城区不算什么,但在京郊区,有学生已获得校额到校机会了,就是分数很难达到要求。
2.跨区升学策略调整
北京严控跨区招生,优质高中跨区名额主要向教诲资源短缺的区倾斜。若目标跨区升学,需通过市级统筹或民办高中(如部分民办校可全市招生)实现。
三、科学规划志愿填报,规避高分低录风险
1.参考排名而非分数
中考录取依据全区排名,需结合往年一分一段表和目标校招生计划变化分析,避免仅凭分数填报。
比方,若某校2024年录取排名为全区前2000名,需根据2025年招生人数调整预期。
2.冲稳保志愿结构
志愿分为提前批、指标分配批、统招批三个阶段,报考时要遵循前冲、中稳、后保底原则,不要只盯着高分学校,保底校应该与孩子实际排名匹配。
3.不要轻视综合素质评价
校额到校要求综合素质评价达B等,需从初一开始积累社会实践、竞赛获奖等经历,提升综合竞争力。
四、探索多元升学路径
1.贯通培养与职业教诲
若成绩波动较大,可考虑贯通培养项目(7年制中职-高职-本科衔接)或职业教诲,尤其适合对技术技能感兴趣的学生。比方,部分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开设高端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相对较低。
2.艺术、科技特永生路径
若孩子有特长,可关注艺术、科技类学校的自主招生,需提前准备加试(如专业测试、口试),部分学校允许跨区报考(东城、西城、海淀除外)。
五、调整心态,公道应对升学压力
1.关注普职比例动态
北京市普职比例稳定在6:4至7:3,高中学位充足,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分流传言。可通过民办高中或国际班补充选择。
2.动态跟踪政策变化
定期关注北京市教委发布的招生计划、校额到校名额分配等最新信息,及时调整策略。
2025年北京中考改革背景下,家长需从科目优化、政策利用、志愿规划、多元路径四方面综合结构。
通过提升核心科目成绩、把握校额到校机会、科学填报志愿,并结合孩子兴趣选择适合的升学路径,可有用应对统招人数变化带来的挑战。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3A01W3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