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在黄金赢利15亿美元后,万亿富豪成为中国最大铜多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7:1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该富豪投资铜多头,被解读为其对金属市场及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国经济的信心的体现。


一位隐居的中国亿万富翁,以其先见之明的黄金交易斩获令人瞩目的巨大收益,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铜多头。他在这个因中美竞争升级而动荡不安的市场中,押下了靠近10亿美元的巨额赌注,备受各界瞩目。


早年通过塑料管行业积累财富的边西明(Bian Ximing),在选择前往直布罗陀(Gibraltar)追求安静生存后,近两年来凭借他对中国黄金期货的投资掀起了波涛。他押注于全球将努力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应对通胀担忧的趋势。根据彭博社(Bloomberg)的计算,他的基金正是在金价开始创下汗青新高时入场,并在这一过程中大约实现了15亿美元的利润。




如今,随着贸易战和潜在的休战震荡着市场,卞(Bian)及其所在的中财期货股份有限公司(Zhongcai Futures Co.)被外界视为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合约中最大的净多头。据知情人士及交易所数据透露,经过长达10个月的买入,截至上周五,宾及其通过中财管理的资金在铜期货上的多头持仓规模靠近9万吨,这一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同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位61岁的企业家在个人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其对中财(Zhongcai)投资的坚定态度并未改变,纵然在地缘政治动荡导致部分投资者撤资的情况下,他仍计划保持这一立场。这种坚持被解读为其对金属市场及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国经济的信心的体现。由于公司讨论属于私密性质,上述人士要求匿名。


“这是一个相当独特的铜头寸,非常值得关注,”中粮期货有限公司上海北外滩分公司副总裁李逸尧(Li Yiyao)表现。“它反映了基于基本面的非常长期的看涨情绪——这与市场通常的中短期策略有所差别。”她补充说,在贸易动荡最严重时期,卞(Bian)的反常操作尤为显眼。当许多人选择退出市场时,他却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立场,非常值得称道。





自经济繁荣开始的二十年来,中国大宗商品贸易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的影响力塑造了整个行业。卞(Bian Jie)可以与不锈钢行业先驱青山集团的创始人向广达(Xiang Guangda)齐名,还可与迈科金属国际有限公司的失踪创始人何金碧(He Jinbi)以及中国最早专注于大宗商品投资的对冲基金创始人上海混沌投资的葛卫东(Ge Weidong)相媲美。


尽管他的方法与传统的实物贸易商有所差别,但他的竞争对手和上司都称,这位作风严谨的卞(Bian)对一个对中国以外人士而言日益难以捉摸的市场拥有深刻的洞察力。


这位亿万富翁被熟悉他的人形貌为低调且直率,同时由于他的隐居生存方式也引人注目。他通过视频电话长途管理了一个由中国经理组成的团队,以及他在二十多年前接手的一家经纪公司,而他的工作地点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端。十多年前,他从中国东部搬迁至此,主要是被那里的温暖气候和靠近欧洲资产的地理优势所吸引。自那以后,卞(Bian)很少返回中国探访他的投资团队和工厂。


这并没有制止他在中国赢得一批忠实的追随者。他以类似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线上投资哲学思考而闻名,这些见解被那些渴望模仿的人深入研究。这些人更倾向于接纳类似西方传统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而非本土交易员偏向谋利的方式。


一位优秀的投资者必须“放下自己的自我,减少执念,然后选择准确的目的并保持执着”,卞(Bian)在其一月份的一篇定期发布的文章中写道。“选择目的时,要专注于趋势;实验项目时,要关注时机;维护项目时,要重视成本。”


他的副手们偶尔会在公司网站上撰写他们自己的“思考”文章。


卞(Bian)拒绝就此报道发表批评。钟才(Zhongcai)未对发送至其电子邮箱的问询作出回应。彭博社通过交易所数据,以及与多位商业同伴、竞争对手和其他交易员的交流,构建了一幅有关其业务和交易操作的完整图景。


卞(Bian)并不是唯一一个看涨铜价的分析师。铜作为一种关键的工业金属,对全球电气化至关重要,其代价呈现出向上的轨迹。长期以来,能源转型的内在动力以及受限的矿山供应始终是多头关注的焦点。在过去几个月里,大宗商品交易员正在从特朗普的铜关税威胁中寻找赢利机会。这一政策的影响将货物吸引至美国仓库,同时使全球其他地区出现供应短缺。

Mercuria能源集团(Mercuria Energy Group Ltd.)的金属部门负责人科斯塔斯·宾塔斯(Kostas Bintas),作为市场上较为直言的铜价支持者之一,今年3月曾表现,铜价可能达到每吨12,000美元或13,000美元的水平,远远高于此前的汗青纪录以及当前约9,500美元的代价水平。


尽管市场波动性增加,使金属代价的下一步走势难以猜测,但金属代价处于汗青高位,也在磨练中国大型实物消费者的承受本领。


卞(Bian)此前曾多次参与铜交易。他在202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持有空头头寸,纵然当时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经济持更乐观的态度。就在11月美国大选之前,卞开始转为坚定的多头立场,猜测特朗普(Trump)获胜可能会促使美国加大对本地制造业的投资,同时预计中国也将推出经济刺激措施。


他从1月初开始加速采购步伐,部分是为了个人投资,部分是通过管理基金操作。据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中财(Zhongcai)的持仓量达到顶峰,靠近4万手,约20万吨铜。这一时期正值特朗普开始加剧关税升级之前。随后,据熟悉他投资的两位人士透露,他将部分中介公司的仓位转移至芝商所集团(CME Group)旗下的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以捕获美国市场的波动。截至4月底,据彭博社(Bloomberg)的统计,中财的铜交易总利润大约为2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他目前并未持有任何关于铜的空头头寸。





卞(Bian)将他的投资集中在上海,这一策略最终证实是幸运的。上个月,在因关税不确定性导致铜价短暂暴跌之时,中国市场因国庆假期关闭,这使得卞某及其他位于上海的交易员躲过了此次抛售和随后的代价反弹。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自那以后,他的一些投资者已经退出,这主要是由于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所引发的动荡情绪。


但卞(Bian)在过去一个月里增加了他在上海及其他市场的铜多头仓位,并向支持者表现,他以为中国经济具有韧性,铜价可能会持续上涨。竞争对手交易员称,这也是卞在押注中国向更高技能——因而对铜需求更高——经济转型的同时,利用充足流动性来支持该趋势。


“这个仓位规模不足以对市场造成扭曲,但它确实为外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解卞(Bian)的策略,”上海苏州玖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Shanghai Soochow Jiuy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交易部门负责人贾峥表现。“市场人士一直在密切追踪他在黄金和铜交易上的动向。”


1963年,卞(Bian)出生在中国残酷的“大跃进”现代化运动之后。他的童年在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小镇——诸暨度过。毛泽东发起的“文化大革命”停止了他的学习,但最终他于1985年结业于一所隶属于中央银行的职业学校。


1995年,当中国即将走上快速发展的上升轨道时,他创办了一家生产高端塑料管的工厂。与许多同时代的企业家一样,他借助经济大转型的浪潮,建立了一个涵盖建筑材料、金融服务和房地产的商业帝国,其业务遍及美国、英国和香港,并在印度设有工厂。2003年,他在上海收购了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财(Zhongcai),以其控股公司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定名。除此之外,他还投资了多个领域,包括持有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电影制作部门的重要股份。


在从事化学衍生品和塑料业务的早期阶段,卞(Bian)便因其独立的交易策略而闻名。当时,大多数人倾向于联手举措,通过打压持有对立仓位的竞争对手来获取利润,而卞先生选择了与众差别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并非一切都按照计划发展。知情人士透露,对于卞(Bian)来说,同样促使其黄金投资得以上涨的避险情绪,也对其股票和本地市政债券投资构成了冲击,导致了一些亏损的出现。


“到处都有陷阱和机会——风险中隐藏着机会,机会中潜伏着陷阱,”卞(Bian)客岁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投资笔剖上是一场生存的游戏。”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0A01A5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