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为啥虾要长得这么容易被吃?壳剥开全是肉,内脏集中头部方便处理惩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0:0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来源于dirt-to-dinner,《无脊椎动物学》,《甲壳动物解剖学》,ScienceDirect,PubMed。
受欢迎的虾

虾估计是最受欢迎的海鲜吧?尽管在全球1900多种的虾里面,只有不到20种对贸易用途至关紧张,但是就这么些品种的虾,它们的养殖、捕捞和运输遍布世界各地。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养殖虾产量估计约为200万吨,大多数虾场位于中国(41%)、印度尼西亚(13%)、越南和印度(8%)。


除了常见的食用虾,田野有很多种类的虾,它们色彩斑斓,触手在水中挥舞,细长的腿蜷缩在珊瑚之间,等候着游过的美味佳肴。虽然野生虾主要在温暖的沿海水域游动,但约莫25%的虾可以在淡水河道中找到,有些乃至在北冰洋中也能找到。所有虾都是底栖动物,生活在海底翻找沙子,吃掉从藻类、浮游生物、小鱼到其他死生物的各种食物。
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的紧张组成部分。
神奇的是,无论是哪种虾,它们的构造却几乎大同小异,虾的外骨骼,也就是壳,非常轻便坚硬,可蜕皮生长;腹部肌肉发达,爆发力强,遇险瞬间弹射逃生;内脏集中于头胸部受甲壳保护;触须感知水流与化学信号,复眼探测光线。


这个结构你大概不在意,总之它们吃起来非常方便,头掐掉,喜欢的话嘬一嘬头里的膏;壳剥掉,连带着虾脚一起丢了;技术好尾巴的肉也能带出来,技术不好直接掐断也不惋惜。


虾咋就进化得这么方便我们吃呢,简直跟人类设计出来的一样!然而虾的历史比人类要悠久至少4亿年。
为啥进化成这样?

虾的形态并非偶然演化出来,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先人在捕食者利齿与生存压力间博弈出的最优解。


它们的外壳在我们看来虽然形同虚设,但是其演化的时候其实没考虑到这么“年轻”的人类,这些轻薄的外壳由几丁质与碳酸钙组而成,是特质的柔性盔甲,能抗住很多猎食者的试探性的撕咬,争取逃生的机会。而且外壳破损后,虾还可以通过蜕壳来更新,这算是成本很低且轻便的选择。


大部分虾类的外壳都是接近透明的,这些外壳分泌出折射率与海水近乎同等的蛋白质,肌肉纤维定向分列避免光线散射,使其在海水中具有一定的潜伏性。


它们看似便宜人类的内脏布局其实非常精密。心脏、胃、肝胰脏等紧张器官被压缩在头胸甲中,头胸甲的防御力更高,能对紧张器官集中保护。另外,这么做也能使得消化系统运转变快,口器末端的颚足将食物送进装备几丁质齿的胃磨,粉碎后的微粒在肝胰脏分泌的酶液中分解。这种集中化设计缩短了物资运输路径。


但其实这么设计的主要原因还是要给虾的超强运动本领让位。
我们爱吃的虾肉能给虾提供超强动能,每节肌肉都由快慢肌纤维精密配比。当捕食者的靠近时,神经系统在千分之一秒内点燃所有快肌,腹部极速弯曲带动尾扇拍打水流,产生的反推力能让身材以每秒20倍体长的速率倒射而出。虾肉里只有一根虾肠贯穿身材用于排泄,这也是为了使得虾可以或许更有用地处理惩罚和排出废物,避免了内脏器官对虾的运动爆发力的干扰。


这才是虾最本质的防御系统,它们的外壳其实只能抵挡小部分伤害。
但即使有这些设计,虾依然是体型娇小的食物链底层生物,为了种群的延续,虾类的终极生存策略就是将能量赌注压在繁殖上。雌虾的卵巢占据体腔三分之一,每次产卵可达百万的级别。


于是虾就进化成了现在这样,在我们看来非常方便食用的样子。
跋文

从寒武纪的初代甲壳类到现代养殖池中的对虾,它们的形态的变化始终在论述一个道理:演化并不大概完美,只能想办法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人类好奇虾为啥进化得这么方便吃,其实这是在以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了,人家虾压根就不care人类,只是刚好人类拥有机灵的手指和嘴的结构,非常方便吃虾罢了。


现实上有这些构造,人类吃啥动物都挺方便的,要不然为什么我们人类会有个“恐怖竖立猿”的外号呢?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1A02QC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