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a(0, 0, 0, 0.8)]
最近奔驰EQB 260价格是直接腰斩,从35.2万跌到17.6万,堪称史上最便宜的奔驰。
在那个年代的BBA,三五十个起步,可以说是富人阶层的象征。
想不到如今已经沦落到和布衣车一个价位了。
▲图源:有驾

传统巨头的过去
如今跟上了点年纪的人聊起汽车,大概都记得十几年前马路上跑的基本都是外国牌子。
也就最近十年,开始兴起国产以及电车。
从汽车的三个核心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一一提及吧。
奔驰早在1886年就已经造出第一台汽车了,而宝马在1916年成立,奥迪的第一台车也在1910年制造出来,甚至在1923年就已经造出六缸的奥迪汽车。
人家在琢磨发动机的时候,咱们连汽车生产线都没有。
▲图源:抖音
丰田的发动机,能做到百万公里不大修,大众的涡轮增压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保时捷高性能车上量产。
而从前AT变速箱专利又被爱信、采埃孚这些外国公司把持,想买还得看人家表情,国产车用得最多的是手动挡和低端 CVT,换挡顿挫、可靠性差,自然跟外国车没得比。
底盘调教就更不消说了,就说基本功能性能都没做全,哪来的精力去调教操纵性和舒适性。
更不消说还有供应链和话语权等相关题目。
从前外国车企有成熟的全球供应商,博世的 ESP、法雷奥的车灯,要啥有啥,质量稳定。
而国产车只能找国内小厂配套,今天这个零件断供,明天那个部件不合格,生产线三天两头停摆。
要说奔驰造油车确实是王者,M264系列2.0T发动机,冷启动时的声浪,6.9秒破百的爆发力,搭配9速变速箱的丝滑换挡,底盘调校的扎实感,都是国产车短期内难以超越的。
▲图源:抖音
但换到电动车领域,奔驰瞬间没了优势,就像当年国产的油车。
电动车三大核心技术,电池、电控、智驾,奔驰几乎全踩空。
以EQB为例,续航里程只有400公里出头,而国产同价位车型普遍突破600公里。
更要命的是电控系统,奔驰EQB的电耗比国产车型高出20%,同样的电池容量,实际续航缩水严重。
至于智驾系统,奔驰MBUX的反应速度和精准度,连国产10万元级车型都不如,导航规划路线还经常迷路。

国产新势力的降维打击
新能源汽车绕开了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坎儿,核心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
于是技术差距直接反映在销量上。
2024年奔驰电动车全球销量仅18.5万辆,而小米SU7单车型就卖了13.5万辆,按照本年月销2.8万辆的势头,反超奔驰只是时间题目。
更扎心的是,蔚来、极氪等国产新势力,不仅销量超越奔驰,单车均价也更高。
蔚来ET5月销稳定在1.9万辆,极氪001的豪华版售价超过40万元,而奔驰EQB降价后仍被消费者视为“智商税”。
▲图源:爱普搜汽车
这种差距的背后,是产物定义权的转移。
国产车精准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痛点,更长的续航、更智能的座舱、更贴心的服务。
问界M9搭载的华为ADS 3.0系统,实现了城区道路的全场景自动驾驶,而奔驰至今还在为L2级辅助驾驶的稳定性发愁。
更不消说国产车的“用户共创”模式,从座椅设计到软件更新,都让消费者感受到参与感,而奔驰的“德国工程师思维”,在电动化时代显得格格不入。
这种技术代差的根源,在于供应链的全面落后。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从宁德时代的电池到地平线的芯片,从华为的智驾到大疆的传感器,形成了闭环生态。
就连小米,用三年时间就能造出爆红全网的SU7,福特CEO都亲身买了一台。
反观奔驰,电池依赖韩国LG,智驾系统自研进展缓慢,供应链本钱高企,导致产物竞争力全面落后。
上个月奔驰在朝阳区搞了个汽车展销会,奔驰展台甚至摆出了“首付5万开奔驰”的易拉宝。
结果来看热闹的倒是不少,真掏钱的没几个。

传统巨头的转型困境
面临国产车的围剿,奥迪和宝马已经开始反击。
奥迪联合华为推出智驾版油车A5L,精准解决用户对电车安全和油车智能化的双重焦虑;
宝马则与阿里合作开发AI座舱,新世代概念车明年就要量产,800V快充技术让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
反观奔驰,至今没有拿出像样的电动化产物,EQ系列被吐槽为“油改电”,MB.OS系统开发滞后,甚至连A级车都因销量暴跌而停产。
这种滞后的代价是惨重的。
2024年奔驰中国销量同比下滑7.3%,营收减少8.5亿欧元,不得不裁员15%以缩减本钱。
更严重的是品牌代价的稀释,当奔驰GLC实际成交价跌到17.8万,曾经的豪华光环正在褪色。
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花高价买奔驰,买的大概只是一个车标,而不是技术或体验。
▲图源:微博
奔驰的困境,只是传统豪华品牌集体焦虑的缩影。
BBA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萎缩,而国产新势力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奥迪Q5L的价格降到23万,宝马iX1打五折卖15万,曾经的“身份象征”如今成了“价格屠夫”。
这种降价虽然能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来看,只会加快品牌贬值。
中国电动车产业链正在从“替代者”变成“引领者”,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拿下宝马160GWh电池订单,华为、大疆的技术被全球车企争相引入。
当奔驰GLC的价格跌破20万,当小米SU7的月销超过奔驰电动车总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价格战,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表现,2024年1-10月,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乘用车交付量,从去年27%的同比正增长转头下滑了7.3%。
乘联会亦指出,国内40万元以上车型的份额从2023年的5%降至去年末的3%,其中传统豪华车的下降趋势较严峻。
将BBA从神坛拽下,成了后浪攫取增量的关键手段,消费者显然抵不住这样的“诱惑”,主流用户对高端豪华的认知心智被国产物牌革新。

真正的豪华,应该是技术领先,而不是“皇帝的新装”。
据了解,奔驰将MMA紧凑型纯电车平台的首发给了新CLA,并引入了新电驱系统及800V架构,且将搭载激光雷达,提供都会NOA功能。
同时,奔驰自研车机系统MB.OS也将首次量产上车。
未来的汽车市场,或许不再有“豪华品牌”,只有“智能出行服务商”。
奔驰们的救赎之路,不在降价促销,而在放下百年老店的身材,客气向中国产业链学习。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绝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4A041A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