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逆势狂飙!光伏“逆变器之王”,一季度豪赚38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6:5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伏行业的低迷,难掩阳光电源的优秀。
行业的寒冬,并未对这家“逆变器之王”的业绩造成多大的影响。
此前,阳光电源披露了2024年财报以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年报显示,2024年阳光电源实现营收778.6亿,同比增长7.76%,实现净利润110.4亿,同比增长16.96%。其中,四序度阳光电源单季度的营收为279.1亿,同比增长8.03%;净利润为34.37亿,同比增长55.05%。
今年一季度,阳光电源业绩继续强势。
财报显示,一季度阳光电源实现营收190.4亿,增速为50.92%;实现净利润38.26亿,增速为82.52%。


作为光伏逆变器的龙头企业,这份优秀的财报超出了市场预期,毕竟在光伏行业寒冬之下,各家光伏企业基本是“少亏算赢”,阳光电源却能在2024年豪赚超过100亿,且拉长周期来看,其去年四序度和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均创出了历史新高。
当然,周期之下没有企业能够独善其身,虽然阳光电源业绩表现良好,但股价仍旧遭到了打击。
据侃见财经统计,阳光电源财报披露后的首个交易日,其股价虽然大涨超过6%,但随后两个交易日便快速回落。截至最新收盘,阳光电源股价报收60.60元/股,总市值为1256亿,距拜别年10月份创出的阶段性高点119.19元/股,股价已靠近腰斩,市值更是大幅缩水超过了1100亿。
扛住行业的“寒冬”

2024年,是光伏行业的“至暗时刻”。
在前两年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光伏行业陷入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中。
以多晶硅和组件为例,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多晶硅总产能便达到了21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93%;组件产能更是攀升至920GW,这一数据远超全球447GW 的装机需求;步入 2024 年,国内多晶硅产能预计将迫近 300 万吨,组件产能或可超过 1000GW,然而全球新增装机量仅在430GW-470GW左右。
由此可见,行业的供给已远大于需求,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已愈发严峻。
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了产品价格的急剧下挫,以多晶硅为例,其2024年初价格约7万元/吨,到年末价格已降至3.9万至4.4万元/吨。在此背景之下,光伏企业业绩亏损成为常态。


据媒体统计的数据,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亿晶光电、东方日升等14家光伏企业,在2024年均遭遇了严峻的财务困境,合计预亏损额高达332.8亿至379.8亿元。这些企业涵盖了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玻璃、胶膜、背板等多个领域,其中主产业链的企业亏损尤为严峻,基本亏损规模都在10亿元以上。
以行业龙头隆基绿能为例,其2024年累计亏损高达86.18亿,而产品价格下滑和资产减值计提增长,是导致隆基绿能业绩巨亏的主要原因。
不过,就是在这样一个“亏少算赢”的行业大环境下,同样身处光伏产业链中的阳光电源却是“风景独好”。
据此前披露的年报显示,2024年阳光电源实现营收778.6亿,同比增长7.76%,实现净利润110.4亿,同比增长16.96%。细看季度业绩,其2024年四序度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实现营收279.1亿和190.4亿,增速为8.03%和50.92%;实现净利润34.37亿和38.26亿,增速为55.05%和82.56%。
为什么阳光电源能够在行业寒冬下“逆势”大赚?
侃见财经认为,这与阳光电源的主营产品有很大关系。


财报显示,阳光电源的主营产品分别为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以及新能源投资开发,其中新能源投资开发是属于“重资产、周转慢、低毛利”的业务,整体变动不会太大,以是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算是阳光电源的核心业务,下面我们重点分析这两项业务。
先来看光伏逆变器板块,目前,全球逆变器市场呈现两超多强的格局,华为、阳光电源处于第一梯队,据S& Global数据,2023年阳光电源和华为光伏逆变器出货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8%和22.9%,位居前两位,远超第二梯队企业不足5%的市占率。在业内,逆变器又称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光伏、风电以及储能都离不开逆变器。也因为逆变器的重要性,以是即便行业处于下行周期,逆变器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四序度末,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业务毛利率为22.37%,虽然相较于2023年四序度37.93%的毛利率也有明显下滑,但与持续降价、毛利承压的光伏组件相比,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仍旧保持着较高的毛利水平。
再从储能业务来看,2024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28GWh,毛利率为30.9%,虽然产能不算大,但毛利率已经高于宁德期间。
据中信建投的研报分析,预期阳光电源的毛利率将稳固在当前市场预期的水平之上。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当前储能需责备球多点开花,预期2025年全球增速保持在40%-50%,同时各国更看重构网型储能,供给必要差异化而非同质化竞争;其二,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的进入门槛较高,且美国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主要是特斯拉、Fluence等报价高的本土企业,低价竞争风险较小;其三,美国本土储能电芯产能少,短期内本土化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向客户调价、转移供应链等规避关税风险。
股价为何“背离”?

整体而言,在行业低迷、大部门光伏企业巨亏的情况下,阳光电源的这份成绩单实属相当亮眼。
不过,虽然财报数据亮眼,但阳光电源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并不好,最近半年股价更是一直“跌跌不休”。
从机构持仓来看,阳光电源被众多机构减持现象时有发生。
根据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阳光电源的基金持仓家数为354家,持仓股数为3.095亿股;而在去年同期,基金持仓家数为504家,持仓股数为2.8亿股,虽然今年一季度持仓股数有增长,但持仓家数却减少了150家。
明明业绩表现亮眼,股价走势却低迷不振,为何阳光电源的业绩和股价会有如此大反差?
侃见财经认为,其背后或许跟其企业负债有一定的关系。
其虽然2024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逆势增长,但同时,阳光电源自身的负债压力却不轻。


据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阳光电源总负债攀升至787.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16%,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高达270.2亿元,存货积压至311.6亿元,只要回款不及预期或行业需求放缓,阳光电源或将面临大额坏账或资产减值的风险。
另外,高度依靠于外国市场的营收结构,同样给阳光电源带来了不小风险。
据财报显示,2024年阳光电源海外地区的营收为362.9亿,占收入比例的46.62%,虽然财报中没有披露更加详细的海外营收数据,但据中信建投估算,2023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收入结构中,美国占比约45.7%,逆变器业务收入结构中美国占比约 26.0%,而目前正逢地缘政治不稳固期,过高的海外营收占比给阳光电源的业绩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除了自身的负债水平较高以及高度依靠国外市场以外,阳光电源的核心业务“储能系统”也正遭遇挑战。
2021年7月,发改委发布了《加速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变化,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到2025年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
早在2014年,阳光电源与三星SDI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布局储能业务;2022年前后,随着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迅速扩大,为了平抑风光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固性,储能需求开始提拔。近年来,储能已经成为阳光电源稳固的“第二增长曲线”,不过,目前各大巨头都意识到了储能的机会,储能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以宁德期间为例,其2024年“储能电池系统”的营收高达572.9亿,而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的营收为249.6亿。
整体而言,虽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靓丽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背后,阳光电源过高的负债、高度依靠于国外市场的营收结构以及核心业务储能竞争加剧等,都是阳光电源未来大概面临的挑战。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5A038V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