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孩子在等父母道歉,父母却在等孩子感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潮新闻的一篇报道。
14岁的小鹏,妈妈是重点中学老师,爸爸是国企职员,家里一直秉承着“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
小学阶段,小鹏的成绩年级段名列前茅。
然而这份优秀背后,却是四年级就开始超前学习、周末上辅导班、旅游途中刷题,辅导班路上吃晚饭的高压日常。
小鹏不止一次向父母倾诉,自己压力太大了,并没有引起父母重视。
进入初中后,课业难度加大,经历几次月考失利后,小鹏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失眠等症状,被确诊为抑郁症。
即便抱病,他也被要求不能停下。
住院期间,父母仍紧盯他学习,在病房看线上学习资料补课,隔三岔五敦促:要是感觉好点了就尽快回学校。
小鹏被压得喘不过气,他哭着告诉医生:我一直在等爸妈向我道歉,他们却觉得我应该感恩。
当医生将这句话转述给小鹏的父母时,他们才意识到,无数个“为了孩子好”的规划,早已让亲子隔阂越来越深。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中国家庭文化中,父母往往期待子女的绝对服从和感恩,却很少能看到自己行为对子女造成的伤害,更少有道歉的意识。”
父母以“我是为你好”的名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给孩子订定了严酷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不给孩子任何选择的余地。
这种控制欲只会让孩子感到克制,恒久处于高压状态,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最终瓦解。
在一档记录片里,14岁女孩连吃三瓶抗抑郁药物被送进了ICU。


女孩原天性格活泼开朗,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可父母并不满足于此,孩子语数英都有补习班,还有艺术课程舞蹈课,经常是一门课赶着另一门课上,根本没有休息时间。
不堪重负的女孩被确诊为抑郁症,并没有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就又回到了学校。
再到后来,女孩抑郁症越来越严重,寻短见吞下了大量的抗抑郁药物。
经过医生一天的抢救,女孩终于转危为安,清醒了过来。
妈妈进到病房,见到女儿居然拿出一本书,让孩子没事就看看书。
医生也很无语,明白告诉母亲,你所谓的“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母亲听后,满脸不可置信。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
可多少父母把爱炼成烈尺,在丈量孩子人生时,却忘了钢尺也会生锈划伤手掌。
父母以爱的名义,严丝合缝地要求着孩子、控制着孩子,捆绑孩子的人生。
对孩子而言,这不是爱,而是一场灾难。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情感债”:父母觉得付出该换回感恩,孩子却觉得创伤需要道歉。
以爱之名的控制,只会让孩子感到无比克制。
这种情感绑架,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孩子,让他们无法自由呼吸。
北京某重点中学的心理咨询室里,13岁的女孩林小雨声泪俱下地告诉心理医生:我觉得自己像个提线木偶。
她的每一天都被精确规划:6点起床背单词,放学后连上三节补习班,周末雷打不动的钢琴课和奥数培训。
当她试图反抗时,妈妈红着眼眶说: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
父母们用“为你好”作为终极武器,让小雨在愧疚中放弃反抗。
可她内心的伤痕却越来越深,最终父母的爱压垮了她,不堪重负的她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代际沟通洞察报告》指出,父母的爱本应温暖,但错误的表达方式却可能让孩子感到克制、窒息,甚至产生怨恨。
父母爱得越多,越容易吞噬孩子。
到头来,父母们还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为了孩子倾尽所有,而他对我没有感激,只有怨恨?
在湖南卫视的《少年说》节目中,一名初中女生在节目里哭诉,自己热爱写作,已经写了好几本小说,累计近30万字。
女生的文科成绩一直不错。相比之下,理科成绩就差强人意,尤其是数学。
在父亲看来,女生就是因为写小说耗费了太多精力,才导致数学成绩不好。
于是,一怒之下,他将女儿一字一句写的小说全部撕毁,并将所有课外书都封存了起来。


看到这里,我总是有一种深深的窒息感。
有些爱,不是鲜花,而是利刃。
《为何家会伤人》中写道: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
当爱成为一种控制的时候,这种控制会让爱失去它原本的味道,成为绑架。
有一种失败的家庭教育,叫掌控孩子的一切。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分享。
一位云南的同行,特殊兴奋地给她打电话,说自己的儿子高考考了六百多分,想请教她“儿子学什么学校,报什么专业好”。
李玫瑾很岑寂地回复说:这我可不能给你建议,起首你得问孩子喜欢什么。
接触大量喜欢如许提问的家长,李玫瑾教授只有一个见解:父母不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做主。
不管是高考填志愿,还是其他关乎孩子一生走向的选择,都有没有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更重要的了。
湖北武汉的曾国豪,是父母、教练都寄予厚望的乒乓球种子选手。
打了十年角逐,曾国豪不负所望,获奖无数,还拿到了重点大学的特招名额。


按照爸爸的设想,国豪就该继续往上走,进国家队当“国手”。
然而国豪更喜欢电竞,决定放弃一切去追求电竞梦想。
多年苦心经营的心血,说没就没,国豪的决定彻底激愤了爸爸,俩人一见面就掐。
爸爸直言没了活下去的动力,无奈之下只好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
经过漫长的辅导期,爸爸逐步认识到:铺再多的路,再精心地安排,都主宰不了孩子的人生。
于是,他清空家里所有的乒乓球拍和奖杯奖状,断了心里不切实际的念想,彻彻底底从孩子的人生退场。
甚至不远千里去现场看儿子角逐,好让儿子知道:爸爸放手了,你好好追梦吧。
有了这份支持和理解,那一场角逐,国豪打出了整个赛季最好的成绩,为战队赢下了荣誉。


如今的曾国豪,已经成为了一位专业的电竞选手,年薪近百万。
《少有人走的路》有句话说:
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放手,不代表不爱孩子了,而是换一种更好的方式,继续守望孩子,关爱孩子。
对于孩子,第一位的永远是尊重,第二位的是在孩子告急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一把。
其余的,都需要放手,顺其自然。
唯有如许,他才能摸索出一条真正得当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到底。


《追风筝的人》里写道:孩子不是图画训练册,你不能光顾着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孩子与你再亲密,也终归是独立的个体。
不要再“以爱之名”操控孩子的人生,更不要打着“为你好”的名号,给孩子带来数不尽的痛苦。
别让爱成为枷锁,当我们学会蹲下来看见孩子的伤痕,家才会从战场变回港湾。
毕竟,我们养育的不是行走的简历,而是会哭会笑会受伤的,活生生的人。
点个赞吧,与所有父母共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5A06K47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