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信消金成为历史,京东消金登上历史舞台。近日,天津金融监管局披露的批复文件显示,同意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消金)将中文名称变更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京东消金”,英文名称变更为“Tianjin Jingdong Consumer Finance Co., Ltd.”。
对此,京东消金方面表示,公司名称变更不影响已签订的条约、协议的效力,公司业务和客户服务不受任何影响。 公司将来将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为广大客户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今年4月,捷信消金也进行了负责人变更。天津金融监管局当时批复的任职资格文件显示,同意张含春出任捷信消金总司理。张含春为京东集团副总裁。
捷信消金成立于2010年,是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注册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2024年12月,天津银行在联交所发布公告,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外贸信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谋划有限公司,天津银行,Home Credit N.V(捷信集团)等企业将有序参与捷信消费金融重组,其中京东旗下两家主体企业合计占股65%。
随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关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调解股权结构及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显示:
同意捷信消金减少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由70亿元人民币变更为50亿元人民币。同意捷信消金股权结构变更。变更后,广州晶东贸易持有股50%,网银在线持股15%,中国外贸信托持股12%,天津经开国资持股11%,天津银行持股10%,Home Credit N.V.(捷信集团)持股2%。
京东是消费金融领域的大玩家之一,核心依靠场景支持的京东白条和现金贷产品京东金条,此前主要通过旗下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简称“京东小贷”)开展表内业务,后续会将白条、金条业务渐渐转移至京东消金。
京东小贷近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5.6亿元增至2024年的16.75亿元,2024年的净利润为5228.39万元,同比暴增 1526.38%;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体量仍不算大。总资产由2021年的76.0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2亿元。
由于京东小贷近年来频繁发行ABS,导致表内资产大量出表,因此其实际资产规模远高于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的总资产。制止2024年底,团体业务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
京东此次入主捷信消金,不仅是资本运作,更是战略升级。消费金融牌照可突破小贷牌照的杠杆限定,资金来源更广(如同业拆借、发债),业务范围覆盖更多领域。同时,京东电商场景、物流网络及技术能力(如大数据、AI风控)可与消费金融深度融合,优化用户体验。
京东消金的诞生是《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首例平台企业控股案例,为行业提供两大启示:
存量牌照代价凸显:随着监管趋严,消费金融牌照审批收紧,存量机构通过股权优化、增资扩股提拔竞争力。
风险化解范本:捷信消金通过剥离超400亿元不良资产(如转让给浙商资产、瑞京资产),为重组扫清障碍,体现“市场化处置+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京东消金虽背靠京东生态,但仍需应对多重考验。当前,蚂蚁、招联、马上等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京东需通过差异化服务(如农村金融、跨境消费分期)突围。同时,消费金融行业不良率攀升,需依托京东技术优势实现精准风险评估。将来,如何融合捷信原有线下经验与京东线上资源,将是关键。
本文综合汹涌新闻、蓝鲸财经、WEMONEY研究室等媒体报道。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6A0643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